幼儿成长评价体系的区域协同实践探索

2023-08-25 05:19吴昀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幼儿成长教育评价

【项目简介】

无锡市侨谊幼儿园立足幼儿人格教育的实践探索,聚焦以评价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于2021年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关怀幼儿成长‘微评价的区域协同探索”。该项目强调关怀幼儿生命成长,研制了一套评价指引,构建了一个评价流程,创生了三种评价方式,形成了具有人格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同时,项目以区域课程改革重点推进为阵地,协同区域内三家园所,构建项目研究、团队生长和链条管理等协同模式,推动区域教育改革的高质量均衡发展。

摘要:幼儿评价要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导向。构建科学的幼儿成长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以无锡市侨谊幼儿园为核心的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协同组从科学、准确把握幼儿成长发展关键特质,研制幼儿成长评价指引,创新评价方式,建构教师研修模式等方面构建幼儿成长评价体系,融合区域协同发展样态,推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幼儿成长;教育评价;区域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4-0031-04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关键环节。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政策文件。幼儿成长评价是幼儿教育评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转变教师评价理念,提升教育评价质量,构建可操作、本土化、人文化的幼儿成长评价体系,无锡市侨谊幼儿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架构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协同组,以区域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展开了一系列区域协同推进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背景

教育评价对生命的完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根植于人的超越性本质[1]。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需求

《方案》指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评价实践中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2],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评价理念的偏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导向,关注幼儿生命成长的过程。诺丁斯提出的关怀教育理论主张尊重学习者的生命,珍视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强调关系主体间的关怀连接[3],为教育评价理念的生长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幼儿成长评价应从教育本真出发,根据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联合幼儿同伴、家庭、社区,建立并维护充满温暖、人性、人文的师幼关系,从而营造和谐的教育评价生态。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升园本课程质量,完善幼儿人格发展课程体系建构,幼儿园聚焦幼儿人格发展评价这一关键环节,积极落实区域课程改革的相关规划,破解课程建设难题,帮助教师寻找教育评价实践的支点,为区域评价改革的具体实施提供案例参考。基于推动本土化学前教育发展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探索势在必行。

(三)区域协同发展的需求

“协同”指在一定条件下,系统中各要素或各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形成自组织结构,从而优化整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推动整体系统有序发展[4]。无锡市侨谊幼儿园作为梁溪区的龙头品牌示范园,在区域教育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幼儿园联合区域内两所公办园和一所民办园,架构项目研究协同机制,深化幼儿成长评价体系的开发与应用,试图为区域协同推进课程改革提供范式。

二、顶层设计

为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持续性,我们需要明确评价改革的重点目标并建立清晰的实践逻辑。

(一)聚焦重点目标

基于现有的幼儿发展、评价实施、课程体系、区域建设等实际情况,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导向,幼儿成长评价体系有三方面的重点目标:第一,厘清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特质,明确幼儿培育方向,形成具有关怀意蕴的评价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第二,深化评价内涵,明晰关怀幼儿成长评价的价值与意义,形成评价的方法策略,提升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第三,建构区域协同研修模式,唤醒教师的教育智慧,提升教师的观察与评价能力,使之内化为最真实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促进区域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明晰推进思路

幼儿成长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问题聚焦—理性思考—主题研究—运用实施—评价反馈—修正完善—实验园验证—调整优化—区域推进”的实践逻辑。首先,在调查现状、总结经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定位,按需、按类搜索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支持教师参与评价方法、策略的探索与运用,扎实开展实践行动研究。同时进行实验推广和实践验证,多层次、多主体、多维度地反馈评价、修正调整。最后,通过理性归纳和实证分析,物化研究成果,豐盈课程、提升品质、形成特色,并在区域范围内全面推广。

三、实践路径

幼儿成长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关怀幼儿生命成长为基础,强调在幼儿自然发展的过程中,以生动、鲜活的生活和学习为载体,将评价作为师幼对话的手段,进行质朴而积极的反馈。

(一)探寻幼儿成长关键特质

科学、准确把握幼儿成长发展关键特质,可以助推幼儿健康成长,使学前教育更契合幼儿当前的成长需求,这也是幼儿成长评价的落点。首先,梳理文献,解读幼儿发展规律,加强对幼儿不同阶段发展情况的认知。其次,依据对家长、教师、管理者等不同群体的问卷调查,多方面了解了解幼儿适应现在生活、将来教育、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成长品质。最后,通过专家论证获取专业指导,提炼幼儿成长的关键特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炼出幼儿健康成长的四大关键特质:好奇探索、尊重关爱、合作交往和自主进取。

(二)研制幼儿成长评价指引

现阶段,幼儿成长评价缺乏成熟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作为参考[5]。我们尝试以幼儿成长行为观察为突破口,研发评价工具。幼儿行为特质主要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的阐述,结合幼儿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梳理各年龄段幼儿发展规律、典型特征和关键特质的“典型表现”,以“人与生命、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为理论维度,融合教师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观察,按照“成长特质—发展要点—观察要点”三层次,研制幼儿成长评价指引。

(三)创新评价方式

真实性评价是一种具有发展适宜性的评价方法[6]。我们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深入幼儿真实、生动的课程生活,以“故事评价”“作品评价”“对话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

1.深入一日生活的“微故事”评价

“微故事”评价要求尽可能具象、细致描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动作、话语、表情等。首先,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将观察记录融入“日计划”“周计划”,以“幼儿发生的事实”作为观察的中心,利用“上周微故事”栏目观察识别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跟踪式观察使得幼儿发展评价“情随事迁”。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量幼儿发展特质,展开有重点的观察和记录,完整记录幼儿的年龄、性别、观察地点、游戏经历等基本信息,以求客观、真实地保留幼儿人格发展的细节和个性化经历。

2.呈现行为意义的“微作品”评价

“微作品”评价是对幼儿参加各种活动时形成的符号记录和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幼儿作品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幼儿创作并保存下来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另一类是幼儿参与活动时的记录材料,如记录单、过程图、幼儿参加比赛的照片和视频等。幼儿作品的模式、结构、手段以及使用的各类材料、器物都承载着幼儿向世界传递或隐藏起来的成长发展讯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设计的条件、选用的材料、合作的情况、制作过程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作品呈现的倾向等方面,多维深入地获取幼儿成长发展信息,理解作品的意义,探究幼儿的心意表达,对幼儿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走进幼儿世界的“微对话”评价

“微对话”评价是以对话获取研究对象有效信息的评价手段。评价者根据对话记录,对幼儿的行为、状态进行科学的分析概括,从而形成支持幼儿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微对话是对话者和幼儿双向互动、倾听表达、情感交流的过程。我们尝试在以下三方面做出改变:第一,提出开放问题。用“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替代单一维度问题,实现幼儿对话的自由自主。第二,等待幼儿回应。教师尊重幼儿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倾听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对话。第三,给予激励反馈。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用幼儿经历事件、兴趣取向营造情境;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整理和补充自己的想法。

(四)建构教师研修模式

关怀幼儿成长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观察、发现、理解、支持幼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可以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条路径,架构网格式教师研修模式,着力提升教师评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编写操作手册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们总结经验,编写《关怀幼儿健康成长的教师评价操作手册》,包括评价指引、支持策略、活动资源、实施建议等内容。其中,“评价指引”梳理、总结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健康成长关键特质上的不同表现,为教师观察和评价提供依据;“支持策略”即在关怀教育理念下针对幼儿表现列出多项教育策略,为教师支持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参考;“活动资源”是指筛选出有利于形成幼儿成长关键特质的教育、游戏活动,为教师有目的地促进幼儿成长提供资源;“实施建议”则是从稳步推进评价实施的角度,给教师指明方法和步骤。

2.遴选典型案例

在幼儿成长关怀评价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专家论证、教师互学、个人自荐等方式遴选出能真正展现幼儿发展的微故事、微作品、微访谈系列典型案例,形成项目资源库,为教师厘清“怎么评价”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根植于教育一线的真实案例将会自下而上地验证评价体系成效,为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提供依据。

3.形成研修机制

我们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平台”,细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通过与专家结对培养“头雁”研究骨干、蓝青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社团研学带动教师全面发展等方式,为教师规划专业发展方向与路径。为了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与分享机制,如:通过“寻找身边的智慧教师”活动推选教师典范,激励教师追求卓越、提升自我;以“对话交流、共同协商、取向一致,共同成长”为目标,积极开展“每日一反思”“每周故事会”“每月畅享会”等,寻找教师发展的生长点和联结点,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五)融合区域协同发展样态

协同理论认为,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并通过信息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出最大协作效应[7]。以无锡市侨谊幼儿园为核心的区域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协同组与政府管理部门共同拓展协同建设效应,聚焦评价改革,平衡区域差异,推进区域学前教育高質量发展。

一方面,我们在先行园、实验园实施验证的基础上,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制定关怀幼儿成长“微评价”的行动指南,向区域内园所开放教育评价的教研现场,为区域其他园所进行评价改革提供模板。同时,我们还通过人才输出、团队结对、资源互动等方式突破协同园科研能力、人才资源、场域限制条件,发挥团队协同效应,实现幼儿园均衡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秉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形成区域推进关怀幼儿成长“微评价”的政策建议,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区域学前教育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提供思路。

随着幼儿成长评价体系的推进,我们进一步收集多元教育情境下的幼儿成长实证,为评价体系的修正和应用提供有力的质性依据,也为园所的课程反向设计提供切实依据,从而提升园所教育评价质量,赋能园所内涵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从清.生命的关怀──浅析新时期的教育评价[J].江苏教育研究,2006(9):5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3-04-1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13_494381.html.

[3]李如密,陈依婧.关怀教育理论视角下教学评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新课程评论,2023(2):46.

[4]H.哈肯.高等协同学[M].郭治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3-14.

[5]高敬,汪光珩,王梳园,等.幼儿园教师幼儿发展评价实践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7(10):43.

[6] Marian Marion.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M].刘昊,张娜,罗丽,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

[7]薛海波,郭嘉林,郑素芳.协同理论视角下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老区建设,2023(1):23l.

责任编辑:殷伟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关怀幼儿成长‘微评价的区域协同探索”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5-17

作者简介:吴昀,无锡市侨谊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评价和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幼儿成长教育评价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莫让“后进生”成为教育之殇
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注“人的发展”:“核心素养”观下学校教育的召唤
结构活动促进幼儿成长探究
基于幼儿成长的有效教育评价研究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探析
初探教育评价的改革
爱满天下,撑起爱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