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探究

2023-08-26 03:42邵林辜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9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融媒体实验室

邵林 辜媛

关键词:融媒体;实验室;安全教育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一直在进行,但全国范围内高校实验室重大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需要人们不断思考创新安全教育机制,丰富安全教育形式,而融媒体时代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的运用为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

1 融合思维下安全教育优化思路

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育、线上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消防演练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在不同高校之间,以及在同一高校的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其推进力度和落实程度差异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不同高校投入安全教育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能力差异较大,以及不同专业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差异明显,导致重视程度不一样。

针对目前高校在推动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从单个组织部门或高校个体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思路,而需要在一个面上集中高校群体资源和智慧优势去解决问题,否则容易使安全教育工作的推行落单或流于形式。融媒体时代融合思维理念,以及新技术运用为优化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性。

1) 资源通融。高校内部,要有明确的实验室安全归口管理机构,集中学校资源,统一协调安全教育工作的部署,避免各院系实验室或独立科研实验室分散管理导致的安全教育工作水平参差不齐。高校之间,应该转变“ 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倡导以区域为中心,以优势资源相对集中的高校为领头羊,带动一批高校共同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建设,共享建设成果。例如,基于“互联网+”模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具备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高校都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线上安全教育知识数据库和考试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合作共建,既能降低人力、物力成本,也能有效带动更多高校完善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此外,鼓励高校之间共建、共享优质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讲座等教育资源。

2) 内容兼融。在传播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上,高校校园广播迅疾便捷,校园网可持续性强,校园融媒体及时性、互动性好,三者应该充分发挥各自渠道优势,协调、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在安全教育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上进行融合,加强安全教育内容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实验室安全消防演练,受场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参与学生的规模有限,而且事后对演练活动的延伸关注,一般寥寥几篇校内新闻报道而已。可采取校园广播对演练活动“提前预告+实况解说”,校园网对演练活动涉及的安全知识进行深度讲解,校园融媒体对演练活动进行“现场直播+互动反馈”,形成“ 广播+校园网+融媒体” 的立体传播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更多学生第一时间关注和获取消防演练现场的实况情况,深刻学习掌握相关安全教育内容。

3) 宣传互融。高校内部各类实验室之间,区域高校之间的安全教育信息要互通有无。单个组织部门或高校,在安全宣传方面的力量有限,宣传信息来源也有限,而汇集多方力量,保障安全信息动态更新,有利于持续营造安全教育氛围。特别是,鼓励安全事故案例互通互鉴,经验教训互学互助,提高安全警惕意识,加强安全防范。

4) 利益共融。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利益出发点是生命安全,根本目的是保障安全学习。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内部职能整合,外部资源融合,协调共建,完善自身安全教育工作的细节,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高校要着力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规范统一,促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核标准互学互认,为师生跨院系、跨学校的实验室交流与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2 融媒体时代安全教育形式创新

传统安全教育形式,在普及实验室安全教育知识,增强安全观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缺少灵活性、互动性,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关注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融媒体时代5G、AI、云计算等技术进一步普及,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入,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需要紧紧贴合受众群体的学习习惯和关注热情,与时俱进,充分运用融媒体时代新技术、新平台的优势,丰富和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和手段。

2.1 微信公众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加快推进5G技术社会化应用的背景下,青年人逐渐从PC 端走向移动智能端,随之而变的是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公众号平台相较于传统网站在内容传递的有效性方面存在諸多优势:①传播效率与精准度高;②信息内容更具多样性;③信息推送更具实时性;④信息传播更具互动性。然而,实际建设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1]:

1) 总体上,围绕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和手段多元化发展的高校数量甚少,其中重点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更少。

2) 缺少对公众号的保护,需要加强主体身份认证,保障公众号的权威性、可靠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3) 存在活跃度不够,内容更新不及时,关注面窄等问题。

4) 缺乏统一协调的内容审查机制,公众号安全教育内容质量难以把握和控制。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利用融媒体时代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等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另一方面,倡导跨院系、跨学校联合运营微信公众号平台,汇集更多安全教育资源,加强身份认证和内容管理,注重权威性;扩大受众群体和关注度,增强影响力。宁可少而精,不要多而滥,避免在新技术时代产生新的“信息孤岛”。通过奖励机制,引导跨院系、跨学校的广大师生将更多精力从运营自媒体平台,转向为联合公共平台提供优质内容。此外,从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结论看[2],微信公众号平台内容更新频率要适度,过多容易导致对安全教育内容快餐式消费,过眼不过脑;不足又容易失去关注兴趣和动力,不利于持续营造安全教育氛围。鉴于学生的主体特性,建议每周更新3~5条内容信息。

2.2 在线会议/直播

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加快了线上教育和办公的普及推广,其中以钉钉、腾讯会议和微信小程序直播为代表的在线会议/直播应用成为一种主要技术手段。融媒体时代,依托5G、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线会议/直播以其方便快捷、有效沟通、跨越时空等诸多特性,将成为在线/远程教育、商务办公等的重要组织形式。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要充分重视在线会议/直播形式在传播、分享优质安全教育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灵活开展网络研讨会、在线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安全教育工作效率,扩大安全教育受众普及面。例如,早在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于5月12日至28日之间,以在线直播的形式组织开展了“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线上培训活动”,六期直播累计观看达2.5万人次,全国参与的大专院校及相关单位共计200余家,有力推动了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的共同发展。

2.3 H5

要树牢安全意识,增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吸引力是关键,除了在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上与时俱进,还要在丰富安全教育内容载体上与日俱新。在传统安全教育形式中,安全教育内容载体以教材为主,表现形式主要基于图文、音视频等,不具备交互性操作。而基于H5技术的交互融媒体类内容,在呈现方式上除传统的图文音视频外,还能融合支持动画、VR、直播、交互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在交互方式上,PC端通过鼠标、键盘,而手机端则包括触屏、陀螺仪、录音、拍照、电话、短信和GPS定位等 [3]。总之,以H5融媒体类内容形式为载体,可以为安全教育内容设计提供更多想象和创作的空间。此外,融媒体时代习惯于从移动智能端获取资讯的青年人,其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特性,并且相较于传统阅读冗长深度的线性模式,更倾向于快速、即视的“轻阅读”模式[4]。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资源建设,需要重视基于H5技术平台(如:木疙瘩、MAKA等)进行安全教育内容设计,灵活运用丰富的融媒体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进行体验式、沉浸式等的场景营造,兼具可视化和交互性,紧紧抓住青年人的眼球,在短暂的碎片化时间内有效传递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识。

2.4 VR/ AR

近年来,VR/AR 技术除了在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中,重点以VR影像的媒体形态,在创新新闻形式、增强用户感官体验上得到应用体现,除收获不错实效之外,其在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教育中也受到重视[5],主要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形式被推广应用,深受学生喜爱。在我国,教育部推动建设了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但目前重点围绕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设的虚拟仿真项目数量偏少,内容涉及面还不够广,不成体系,不成品牌,通用性好并适用于推广普及的更难得。VR/AR技术在实验室安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有待深入推进,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差异化区分基于实验原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和基于视听效果的虚拟/增强现实安全教育设计的侧重点。前者强调实验原理,旨在弥补实验条件的不易获得性;后者强调视听触味嗅的感官体验,旨在增强教学吸引力,提升安全教育效果。

3 加强安全教育与学习实践的有机融合

3.1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融媒体时代,一方面青年人行为上从PC端往移动智能端快速转移,另一方面基于分享链接,信息传播模式从传统的“中心化信息源——受众用户”单一模式,变成“中心化信息源/受众用户——受众用户”的混合模式,而且用户之间的传播效果往往决定了最终的信息传播整体效果。因此,安全知识能否转化为安全习惯,不单取决于老师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知识讲授的首次传播,更取决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人际传播,这就需要加强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环节。

3.2 融合路径

在融媒体时代,学生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传统实验室安全教育中以“安全管理机构/平台+安全教育资源”为主导,信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需要优化调整,应该重视和发挥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价值(见图1) 。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路径可以依从两个方面:

1) 内容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平台”根据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以发布大学生研究课题、创新项目、主题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和特长,进行差异化解读、研究和创作,进一步丰富安全教育资源。例如,针对某类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操作教育问题,理工类学生可以研究基于H5技术、VR/AR技术等的新型信息推送机制和场景建模等方面的技术实现,文艺类学生可以研究真人或动漫情景剧的短视频表达,新闻传播类学生可以进行H5融媒体作品的创作,或者从广告学角度研究安全教育宣传策略和模式等。

2) 内容传播。“安全管理机构/平台”根據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关注点或时事热点制造安全教育话题,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融媒体沟通平台进行互动讨论和交流。通过设置话题来导入安全教育知识,在学生的讨论、互动交流中完成一次安全教育传播实践。

4 结束语

总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要努力适应和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人的行为特征,以及信息传播模式的新变化,充分运用融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等的优势,在安全教育形式创新和内容设计上增强吸引力,不断提高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融媒体实验室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