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报告文学

2023-08-26 03:56胡迪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5期
关键词:包身工报告文学小镇

胡迪

同学们学习过夏衍的《包身工》这篇课文,它的体裁是报告文学。那么,报告文学怎么写呢?在此,我们以《包身工》为例,以写《小小的小镇做题家》为对象,谈一谈报告文学的写法。

一、选材——直指写作需求

报告文学是介于新闻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首先,报告文学中涉及的人、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故事。其次,报告文学写作的目的是反映真实的人或事,让人们注意这种社会现象。最后,报告文学有艺术价值,所写的人必须典型,写的事内容必须深刻,值得一读。

夏衍写“包身工”这样一个群体,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包身工的真实生活,让人们从这个群体的日常起居中,看到他们的命运,思考社会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群人出现呢?为什么会有这样黑暗、残酷的包身工制度呢?为了写好这篇报告文学,作者长期深入调查,了解包身工的真实生活,最终以它的真实性打动了读者。这篇报告文学选取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丑恶本质。谈到“芦柴棒”,就知道这个人必然瘦得跟一把干柴似的,绝对营养不良;带工老板,以介绍工作为名,去乡下诱使贫穷人家的女儿签下“包身契”,从此这些包身工再无人身自由,遭遇敲骨吸髓式的压榨。这篇报告文学共写了芦柴棒、小福子、带工老板、老板娘等众多典型人物,凸显他们在包身工制度下的命运,揭开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神秘面纱。

我们写《小小的小镇做题家》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看到小学生这个群体中出现了“小镇做题家”这个现象。他们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背上了沉重的书包,每天早早起床,很晚才睡下,整天就是做题。“小小的小镇做题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理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二、结构——直指写作方法

(一)框架

报告文学的阅读对象是文化程度不一的公众。写作报告文学如果把情节写得太复杂,部分读者将不能理解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报告文学要尽可能使用简单的写作框架。

《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构成写作框架。通过观看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我们不难推测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同理,写《小小的小镇做题家》也可以写他们一天的生活。可以从清晨起床开始,一直写到他们睡觉,反映小镇做题家枯燥无味的生活,揭示教育的现状。

(二)画面

报告文学需要用生动的画面来描写场景,把人们带入现实生活中。运用议论、描写、抒情、补叙和插叙等手法描述画面,可以写出非常生动的情境。

在《包身工》中,“旧历四月中旬……猪猡”一段,就写出了天还没亮的时候,包身工已经被催着起来去干活,并且被人辱骂的场景。这一场景通过描写“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男人的言行,说明包身工受到的虐待。

写作《小小的小镇做题家》,可以描写天还没亮的时候,闹钟“丁零零”地响了,正做着美梦的小哲被惊醒了。他爬起来,打了一个哈欠,长长伸了一个懒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这样描写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借助这幅特别的画面,展现小学生的生活状况,引发人们的思考。

(三)案例

报告文学可以采用细节描写与全景勾画、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方式,来勾勒写作对象的生活。描写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包身工》中写了带工老板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农村姑娘当包身工的例子,带工老板不断给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姑娘及亲人许诺,什么工资高,做满两三年就能买楼买车,语言非常具有典型性。因此,姑娘最终签下了“包身契”。

有同学写《小小的小镇做题家》,模仿这种写法:小哲的妈妈忙忙碌碌地给小哲絮叨:“不是妈妈心狠,现在成绩不好,将来怎么跟人去竞争呢?现在不好好做题,得不到好成绩,将来准备进职高打螺丝吗?这一描写表现了一个普通母亲的担忧,很有代表性。

(四)语言

报告文学既要能描绘出生动的情境画面,又能呈现鲜明的情感色彩。从报告文学的语言中,能够看出作者赞美什么,同情什么,否定什么,批判什么。

比如《包身工》中“水门汀——好像火车站剪标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这一段,写赤着脚的乡下姑娘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梳掉粘在头发里的棉絮……从描绘的画面中,让人分明感到作者对姑娘的同情。

写作《小小的小镇做题家》,我们可以用“迷惘的眼睛”来形容小学生的困倦,用小哲“用力地摇了摇头,仿佛要把心中的困惑和迷惘摇掉一样”,表现自己对小哲的同情。

三、观点——直指情感立场

报告文学要写出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形象,并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立场。《包身工》中运用“‘一·二八战争之后……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以上”说明包身工的群体正在增加,他们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经济发展之余,他们自身却受到了残酷的压榨和剥削,却无人关注他们的命运。文章分析了包身工群体增长背后的原因,看到经济发展背后存在的问题,这样写使读者由关注几个包身工悲惨命运上升到对这个群体命运的关注。

在写《小小的小镇做题家》的时候,可以列舉统计数字写:“据统计,小学生近视所占比例在30%左右,近年来还在增加,有报道认为已经上升到34%左右。小学生肥胖症占比已高达10%,这些学生小小年纪已经被学业压垮,他们的眼中没了光、没了热,只有着对未来无限的迷惘……应用数据说明“小镇做题家”这一普遍社会现象,令人触目惊心。透过文字,揭示“小镇做题家”这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和面对的困境,从而引导人们深入思考:要改变当前的现状,单靠一个、两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个群体,关注这一社会现象。

教材已经给出了报告文学的范文,阅读了《包身工》以及分析了《小小的小镇做题家》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自己的眼睛去关注社会上一些特殊的群体,用报告文学这种体裁,写出这个群体的生活现状,引起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报告文学。

猜你喜欢
包身工报告文学小镇
注重创作技艺 彰显内涵本质
——从写作特色的角度解读夏衍《包身工》
安安静静小镇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当代语境看“包身工”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自由与权利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