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研究机构对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2023-08-26 19:29张育新王灿郝中凯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

张育新 王灿 郝中凯

摘  要:文章从我国现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新型研究机构在我国科研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着重思考了新型研究机构对我国大学进一步实现“双一流”建设中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前景。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团队多年的培养经验及探索实践,提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大学与新型研究机构联合育人方案。

关键词:高等学校;新型研究机构;人生规划教育;创新培养模式;教学与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9-0040-04

随着“双一流”建设在我国的不断深入推进,培养一流拔尖创新型人才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成为第二轮建设周期的重要工作[1]。而反观已经进行的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如何处理好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是当前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弱化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以科研指标为驱动力的观点在各高校中有所显现[2]。而且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一套可行的针对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而新型研究机构作为科技组织与社会经济密切结合而演化出的新型科研组织形态[3],在我国高校有效实现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当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在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同时结合新型研究机构在我国产学研中所扮演的相关角色,重新思考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4-5],结合团队多年本科生培养经验,探索出一套全新的且极具可实践性的大学与新型研究机构联合育人方案。

一、大学本科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本科教育及其重要性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石,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发展一流的本科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展目标的根本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更加重视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促进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既是高等教育的理论问题,也是亟须进行探索的实践问题。这不仅需要理念更新,也需要系统变革[6]。由此可见,发展本科教育、实现本科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但在我国的本科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以“缺乏创新能力”“功利化”“两张皮”“同质化”等问题亟须解决。如何有效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本科创新教育的一大重要关卡。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创新人才,就是既具备创新意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误区中脱离出来,导致我国学生在中学阶段乃至大学阶段都没有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重担都转移到了高等教育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7]。

二、新型研究机构在我国扮演的角色

新型研究机构是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人相结合,具有一流研发条件和人才团队,以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独立法人组织[8]。目前存在的新型研究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9],其中以学科领军人才领衔设置的研究机构占大多数,此类机构在体制机制创新、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新型研究机构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

(一)新型研究机构对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以促进经济发展,新型研究机构就此诞生。新型研究机构作为一种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综合体”[10],是科技组织与社会经济密切结合而演化出的新型科研组织形态,在整个科技创新价值链上发挥着桥梁作用[11]。因此,如果新型研究机构能够与高校形成协同效应,将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新型研究机构全程参与协同育人,可以采取夏令营活动、科研技能培训、短期助理研究员项目、专家讲座等训练形式,高校通过与研究机构点对点合作的形式,定期开展上述培养活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一流本科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二)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机制的意义

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育人能够有效解决因高校资源分配不合理或研究方向的局限造成的本科生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

就其具体运行机制来说,高校在基础环节先对本科生进行科研素养训练及技能训练,在其具备一定的文献检索与学术阅读写作基础后,再通过联合培养机制,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参与研究院科研夏令营等活动。在此模式下在训练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拓宽学术视野,并推动和帮助学生找到自身兴趣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契合点。

四、基于新型研究院与高校联合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思路

目前我国对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在研究生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对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尚无明确的解释和研究[12-13]。关于高校與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本科学生开展科研创新的案例还比较匮乏,尚无一套成熟、可复制和可推广的合作培养方案。因此,探索一套广泛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方案是解决目前新型研究院与高校联合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通过分析研究团队与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培养本科创新人才多年来的经验,本研究认为,应从高校、新型研究机构两个层面入手,促进双方相互配合,形成一股育人合力,推动人才培养。

1. 高校层面

本研究基于团队多年培养优秀本科创新型人才的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大多数高校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应四年制本科每一学年:

(1)兴趣固化(大一):通过科研创新社团等形式让学生尽可能接触科研,通过校级科研创新训练(SRTP)锻炼学生的中英文检索及中文科技文献阅读能力,让其实现对不同领域文献的阅读积累,最终在众多感兴趣的方向中实现兴趣固化。

(2)能力进阶(大二):以大一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为基础,参加国家科研创新训练计划。高校通过训练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基础实验操作,并通过阅读英文科技文献训练其英文文献阅读能力,让其能够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摸索、实验结果的分析巩固课内专业知识,实现能力进阶。

(3)成果孵化(大三):实施校级拔尖人才科研创新计划,让学生设计及改进复杂实验,并写作英文科技论文实现成果孵化。

(4)能力检验(大四):让学生将前三年的科研创新训练应用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实现独立开展创新实验的目的,以获得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2. 新型研究院层面

新型研究机构在联合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本方案中,新型研究机构主要参与的阶段包括大一阶段、大二阶段和大三阶段:

(1)兴趣固化:新型研究机构与高校联合,定期组织科普讲座、科研训练、实验室参观学习等活动,让学生走进科研,近距离了解新型技术在产业化中的应用前景,在深入交流之后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实现兴趣固化。

(2)能力进阶:新型研究机构和高校联合开展课题项目,让优秀的本科学生进入课题组,利用高校中学习的文献检索、科技协作知识配合研究院完成科研创新任务,让学生在科研训练中担任研究助理的角色,实现其个人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进阶。

(3)成果孵化:新型研究院优秀的研究团队可对有志于从事科研创新的本科生提供科研上的指导和科研机会,通过高校与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优秀本科生,实现本科生成果孵化。

(二)典型案例示范——以重庆大学-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联合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为例

1. 培养目标

在重庆大学-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的科研夏令營中,学生可以将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夏令营活动,对新型研究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研究目标等有更丰富的认识,开阔视野、积累科研实践经验。

2. 方案实施

重庆大学与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建立协同育人体系,校级科研社团等组织与研究机构形成创新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双方协同展开夏令营等科研科普活动。

3. 案例总结

本次科研夏令营活动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科学领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实现了产教研结合,落实了本科一流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4. 学生收获及感悟

(1)学生1: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深刻认识到本专业学生今后的前景有多么宽广,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并且充满干劲。各位学术界工作者的讨论与相处令人不禁心驰神往,鼓舞我们立志成为像他们一样有丰富知识与阅历的人。在这次旅途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莫过于在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内看到英国与中国生产的同一种产品的对比,二者的差距令人震惊,意识到有时必须承认自己的缺陷并且要向强于自己的一方虚心学习与请教,对自己的不足严加改正与提升,以谋求更高的平台与更有质量、更加高效的发展。

(2)学生2:今日参观了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学习和了解了各种材料类专业仪器,主要包括材料的分析仪器和制备仪器等。此外,还学习了多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的应用,认识到了科研结果只有做到产业化“落地”,真正地做到造福人民,才能称之为“成果”。

(3)学生3:参观了重庆诺奖(重庆)二维材料研究院,认识了许多设备,比如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仪、激光导热分析仪等,还了解了3D打印技术。许多仪器是在学校实验室见不到的,在增长见识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一些出国的途径,对今后的实习、工作也有了许多新的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能将专业知识更好地用到生活中。本科生需要走出去,才能发现更多东西,学到更多知识。

(三)学生反馈调研与成果分析

经过对参加过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与没有参加过类似计划的学生展开调研,本研究发现在工程类专业的同学中,有86.67%的同学希望能够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类培训,93.33%的同学有意愿在假期中参加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创新科研训练计划。但在接受调研的学生中仅有26.67%的学生参加过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训练,而在参加训练的学生中又仅有28.67%的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和操作实验所必需的实验设备。此外,在“认为自己有哪些方面还值得进一步提升”的调查中,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而有超过66.6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上还有待提升。由此可见,在当前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些有意愿参加科研的学生没能得到接受创新训练的机会,而目前所开展的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能真正让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实验所需的基本技能。

反观在参加过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育人方案的学生中,有93.34%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及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有86.70%的学生有意愿把进入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作为自己的目标,有超过94%的学生认为通过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育人培养提高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经过上述分析后,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传统本科育人模式不能让大部分希望加入科研创新的学生接受完整有效的科研创新训练。高校—新型研究机构联合育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学生存在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科研、了解科研,实现生动有效的人生规划教育。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在培养本科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新型研究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及产学研、产教研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套贯穿本科四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此方案开创性地提出了以兴趣为基本导向,科研训练、文献阅读检索为工具辅助,建立高校-新型研究机构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以实现培养一流本科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助力我国“双一流”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后,本研究结合团队多年本科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与新型研究机构共同育人成功案例及针对该方案的学生反馈调研分析,为实现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双一流”建设有了新方向、新使命、新要求[N]. 光明网,2022-02-15(04).

[2] 张丽,杨海华,阎建辉. “双一流”建设中教学与科研协同培养化工类应用型人才研究[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5(03):92-94.

[3] 王伟,刘雅芳,李立威.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的新型研究机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以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和英国弹射中心为例[J].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08):1487-1492.

[4] 张育新,葛广谞,李凯霖. 关于本科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1-2.

[5] 张育新,王灿,向虹霖,等. 浅谈大类培养模式下爱国教育的新形式[J]. 大学,2022(05):53-56.

[6] 周玲. 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路径——基于“双一流”高校的视角[J]. 北京教育(高教),2022(06):14-19.

[7] 周群英. 教育改革应以培养创新人材为方向[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5):94-96.

[8] 赵海龙.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N]. 开封日报,2019-03-06(06).

[9] 尹奎. 高校新型研究机构建设与发展的启示——以苏州大学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20(10):38-41.

[10] 孙伟,高建,张帏,等.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综合创新体[J]. 科研管理,2009,30(05):69-75.

[11] 吴卫,银路. 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与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J]. 技术经济,2016,35(08):38-44.

[12] 高磊. 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13] 马艳秋. 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09.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
信息化建设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高校财务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探究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