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3-08-26 07:47郑坚铭张丽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现代化数字

郑坚铭,张丽娜

(1.海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南大学 法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与新突破。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高达45.5 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超一倍之多,同比名义增长达16.2%,占GDP 比重达39.8%。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不难发现,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能之一,也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与改进乡村治理的关键。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渗透,促使新要素、新变革与新方式相继涌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动力。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农业农村建设成为国家下一阶段发展重点,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面向新发展时期,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需明晰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找准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着力点。

技术进步可有效替代与升级现有技术,促使现有产品、服务快速迭代,从而降低行业间交易成本,为各类型产业实施纵横向一体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进步有效改变市场现有需求,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当前,技术进步对于优化农业发展结构[1]、降低碳排放强度[2]、加深国内国际双重价值链嵌入[3]、加快劳动力转移与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4]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得到诸多学者验证。此外,也有学者指出数字经济有助于乡村产业振兴[5],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6]。

综上所述,学术界多从相关领域验证了数字经济与技术进步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但尚无研究分析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且对于技术进步研究,多数学者已证实其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而缺少从农村视角检验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研究。据此,文章拟探究如下问题:数字经济能否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进步与农业技术人才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中发挥何种作用?文章的创新点在于:进一步证实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创造性以技术进步为核心中介作用,检验数字经济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将理论层面的技术进步与实践层面的数字经济相结合,探究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理。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经济在助推经济增长与转变大众生活生产方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为中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及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前进方向。现阶段,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正向影响已得到部分学者验证。付政(2022)指出,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略[7]。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发展可全方位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进步与农村全面发展[8],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等,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且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有助于引领带动农业转型与农村产业融合,提升农村家庭消费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由此可以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基于此,文章提出假设H1。

H1: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着显著正向影响。

2.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推动中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且有助于技术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数字经济外部效应促使区域间技术与知识流动更加便利与顺畅,为技术进步提供有利条件。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地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布局方面实现突破[9],加速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集聚,解决技术进步与创新过程中可能面临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等现实困厄。可以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技术进步与创新。关于技术进步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制,多数文献从数字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展开研究。张宽等(2017)指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一定程度上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10]。吴越菲(2022)指出,数字技术可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潜能,促使乡村建设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迈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动能[11]。李健(2022)同样强调,数字技术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亦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12]。文丰安(2022)认为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其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之策[13]。结合上述分析,文章认为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因此,提出假设H2。

H2:数字经济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3.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人才的调节作用

农业科技人才是指熟悉或掌握农业农村类科技的人才,包括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等。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人才,不仅有助于抓实抓好农业农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而且可有效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与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唐剑和杨竞(2022)指出,作为民族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要素,涉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拉动民族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助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14]。姜德波与彭超(2020)认为,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农村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5]。综上,文章认为,农业科技人才可提高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因此,文章提出假设H3。

H3:农业科技人才可以强化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

1.变量定义与数据来源

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选取2015—2020 年31 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技术进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由于港澳台地区部分数据缺失,故剔除。为确保数据具备统一性与可比性特征,对样本时间内除被解释变量外的所有变量均展开0~1 标准化处理。

(1) 被解释变量

农业农村现代化(ARM)。基于指标选取科学性与可得性原则,借鉴叶兴庆等(2021)研究成果[16],选用农业现代化水平(AGM)与农村现代化水平(RUM)两个综合指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限于篇幅,表略)。

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等。部分缺失值采用均值法或趋势预测法补齐。

(2) 核心解释变量

数字经济(DIGE)。梳理与整合已有研究[17,18],文章从数字经济发展环境(DIGEV)、数字经济产业发展(DIGEI)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DIGEF)三个维度建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限于文章篇幅,表略)。数据来源于赛迪顾问发布的历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3) 中介变量

技术进步(tech)。为全面理解与阐明技术进步这一变量,依托前文理论分析,文章将技术进步划分为技术开发(tedp)、技术转移(tetr)与技术引进(teim)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中,技术开发采用各省份历年核心领域技术创新数量表征;技术转移采用专利被引次数测度;技术引进采用专利引证次数衡量。具体计算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4) 调节变量

农业科技人才(ubhum)。参考唐剑和杨竞(2022)[14]研究成果,从科技人才储备、科技人力投入、专业技术人员投入三个维度表征农业科技人才。具体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 控制变量

为保证估计结果有效性,将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中。城镇化率(ubarte),采用城镇人口与常住人口之比表征;农业机械(agri),采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加以测度;政府干预(exp),采用政府部门在农林水事务上的支出表征;耕地占用(tax),采用耕地占用税指代。具体计算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

2.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与变量选取情况,构建如下模型:

式中,i、t 分别表示样本个体与时间,ε 表示随机干扰项。ARMit代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回归系数α 及其显著性水平用于反映作用效果。式(1)、式(2)、式(3)分别用于验证假设H1、H2 和H3。

四、实证分析

1.基准回归

为验证上述相关研究假设,展开基准回归分析。由豪斯曼检验可知,文章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展开实证检验更为合理。基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列(1)~列(3)表示未加入控制变量前的回归结果,可知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列(4)~列(6)为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基准回归结果。可以知悉,在加入控制变量后,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正向影响仍旧显著,验证假设H1。然而,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数字经济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均不显著。

表1 基准回归结果

2.中介效应

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内在机理,进一步选取技术进步作为中介变量展开检验。前文证实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且其作为外部条件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同时,文章认为技术进步是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一项主要内在因素,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不同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由此推及,在数字经济外部条件与技术进步内在因素双重作用下,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可得到显著提升。

表2 展示了技术进步作为中介变量的验证结果。列(1)结果显示出,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由列(2)~列(4)结果可知,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列(5)~列(6)为将数字经济与技术进步一并纳入模型的结果,可知技术进步的回归系数仍显著为正,即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验证假设H2。

表2 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检验

3.调节效应

诸多学者指出,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生产要素,农业科技人才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愈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依托上述分析,文章选取农业科技人才作为数字经济促进技术进步的调节变量。表3 为农业科技人才作为调节变量的估计结果,由表中数据可知,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有着正向影响,且通过1%显著水平正向检验。数字经济与农业科技人才交互项系数为0.131,通过1%显著水平检验,即农业科技人才的调节作用得到印证,假设H3 成立。

表3 农业科技人才的调节效应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选取2015—2020 年31 个省份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人才使数字经济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更显著。结果还显示,相较于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强,这也体现出人力资本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进步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前文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此,各地区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丰富应用场景、海量数据等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牢牢掌握数字经济自主权。具体而言,地方政府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关财政支出,优化传统预算结构,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相应支持。在此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应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标准,提高使用效率与透明度,助力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要加大对数字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打破限制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种瓶颈,建立健全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从而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第二,营造良好技术进步环境。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因此,加快探索农业技术协同创新与进步的农业科技改革道路,为农业技术进步营造良好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各地区政府部门应将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发展作为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重中之重,优化农村整体技术结构,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推动省域农业技术力量一体化建设,探索地级市农业科研机构一体化发展,为农业技术进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第三,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科技人才可强化数字经济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针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强化人才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赋能作用。尤其是针对农业科技人才较少的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各县市发展情况,依托农村产业需求制定针对性、差异化人才引进政策,给予更多方面激励,为其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现代化数字
边疆治理现代化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答数字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数字看G20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成双成对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