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路径研究

2023-08-27 04:33王娜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省人才

王娜

一、前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是关键。本文从优化人才引进策略和强化人才自主培养两个维度,探究有利于河北创新发展的人才引育路径。

人才是强国之基、创新之要、竞争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并对此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步伐,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方面持续发力。

二、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创新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河北省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也处于爬坡过坎、逆水行舟的关键时期,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步伐,实现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斗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人才对于实施河北创新驱动战略至关重要。具体讲,摆脱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参与产业分工的发展方式,做好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创新人才支撑。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使各类人才“引得准”“用得好”“留得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终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创新人才引进与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人才引进精准化,突出产业契合度,形成产业集聚人才效应

产业引才是导向,更是抓手。没有产业的聚集,也就没有人才的聚集。打造产业是吸引人才的关键,产业聚集能为人才营造发展机会,必须要在发展产业上下功夫。据河北省政府报告,“十四五”期间,河北将聚焦全省有优势、有基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着力构建“4+4+3+N”的产业体系。因此,河北省要做与重点产业衔接和契合的人才引进顶层规划,根据河北省的“4+4+3+N”的产业分布状况及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分工,制定河北省人才引育目录,进而据此进行优先重点扶持产业急需的创新人才的引进、激励和培育政策的创新,实现并强化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匹配,实现人才链精准服务产业链,从而实现人才集聚效应。

在吸纳人才方面更要注重人才的质量,人才引进模式要由过去“纯粹引进”转为“移植培育”,就是引进一个人才、吸纳一个团队、融入一个产业,新引育的创新人才要与重点发展产业行业密切相关,形成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强化柔性引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最大限度延伸触角,千方百计促进京津智力共享。

(二)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引进发展制度体系,提高人才引进的效率和效益

1.完善有利于人才横向和纵向流动的机制。人才引进的主体应从政府向市场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深化人才竞争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引进制度,赋予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自由度,积极发挥市场选聘和评价人才的有利作用,提升人才引进的效益。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利用京津冀共享机制逐步建立的有利机遇,建立人才共享的体制,使创新人才在京津冀跨地区流动,以及在政府、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主体可以合理流动,不受户籍、档案关系、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和羁绊。

2.优化人才激励和评价体制。在职称评审方面,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属地原则申报职称评审。具备职称自主评审能力的民营企业可申请职称自主评审。推广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模式,由于企业研发人才存在着“原始职称低、发表论文少、评审周期长”等难题,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痛点,引入企业家“举荐制”,职称评价标准,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破解民企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堵点痛点。

3.细分引才领域,加强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统一性。要细分引才领域,责任到人,多部门协同发力,其中人才主管部门牵头,科技、教育和产业部门及重点单位通力合作,各司其职,细分国别、专业、层次,精确定位、精准引才。发挥多部门协同效应,政府宏观把控,市场做好人才配置,非政府的公益性人才交流组织、人才专家社团作为第三方机构,通力解决人才引进问题,定向进行人才供求信息对接。同时加强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和统一性,政策之间要相互衔接、配套形成互补和支撑作用。做好人才政策与财税、金融、教育、科技等其他政策的联系,考虑大政策、大视野、大数据,引才政策和其他政策要相互贯通、相互支持,避免碎片化,为此要对现行的政策进行调研和梳理,加强人才政策的统筹整合和前瞻性设计,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相互衔接、彼此支撑、科学高效、执行力强的人才政策体系,發挥政策实施的合理效果。

(三)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措施

因地制宜,建立适宜的人才成长环境,创造能够充分发挥人才能力的环境,营造出温馨氛围和归属感。建立高层次人才座谈制度,主动走进企业,听听人才的困难有哪些,看看生活工作环境怎样,问问奖励措施补贴机制有无落实,让人才暖心安心。积极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人才间交友活动,帮助人才尽快融入当地。加强社会引导,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表彰优秀人才和重才用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风尚。

着眼环境打造,实施人才服务提升工程。梳理高层次人才服务清单,积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措施,提供高层次人才“人事专员”“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等服务,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建立健全人才住房管理制度,落实关心关爱人才举措。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投扶持措施,给予一定的安家补贴,提供创业孵化和金融服务,为项目产业转化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健全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大力吸纳优秀人才入党,优先推荐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优先推荐参评各级劳动模范,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人才生态。

四、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完善创新人才培育制度的主要路径

加强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强省,基础在培养人才,难点也在培养人才。要从河北省实际出发,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持续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

(一)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下高新产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

指导委员会由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三方派员组成,共同规划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统一指挥教育、劳动就业、产业发展等各部门的行动。该指导委员会可下设若干工作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且发挥工业经济、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的咨询、调研和信息处理作用。指导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对河北省高端高新产业创新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与预测,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教育培训政策;另一方面,针对高端高新产业的新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作为日后开展教育培训的依据。

(二)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育创新型人才,要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抓手,校企合作、产教研深度融合,在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协同机制以及给予高校更多自主权等方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

1.整合资源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首先,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调整优化全省高校布局、学科学院和专业设置,不断加强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建设,使其发展契合河北省“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同建设“六个现代化河北”相对接。加快落实河北省《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有效发挥京津冀一体化的联动效应,创新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承接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及大数据、康养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相关专业,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加强专业师资力量,根据河北省重点打造数字经济、制造业产业集群需要,大学重点增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专业,扩大电子信息类、装备制造大类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减少财经商贸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招生人数。在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康养等专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河北省区域创新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2.强化产学研联合培养。产学研联合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由高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构成的集学术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产业性活动,它以创新为核心,高校整合相关的优势资源,促使各机构相互合作、依赖和制约。充分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以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及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人才联合培养体系。

省内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与省内或京津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培育协议,通过产学合作研究、中长期研究实习等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紧缺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联合企业共同设置相关的课程及培养计划,由政府担保、企业各部门根据需求选择若干名相关的人才提供实践培训,政府对相关人才给予资金上的补助,鼓励相关人才学习和研究基于河北省发展的数字经济、制造业集群建设等促进区域发展相关的技术,学成后服务于培养他的企业。此外,高校也可以制定产学研一体化教育计划,与企业合作,整合京津冀高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科研资源,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

1.首先,加强创新型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创新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网络学习,更新观念意识,巩固和更新专业知识,拓展多学科知识,精进专业技能,掌握相关多技能,形成综合知识和技能体系。其次,利用京津两地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对本省的创新型人才进行在职培训、挂职锻炼、访问学者等方式,实现创新人才资本的不断增值。最后,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素质提升,围绕河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对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训力度,提升传统产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2.加强非计算机理科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数据分析继续教育,增加数字技术职业的培训。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劳动者提出了技能转型升级要求。尤其是要对非计算机理科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开展数字技术课程培训,使创新型人才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熟练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新型劳动者,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更高的劳动价值。一是增加数字技术职业的培训种类,将在职者纳入培训补贴适用范围,增设大量在线课程,提高培训补贴比率,促使劳动者持续学习,提早进行技能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利用人才培训减税的手法,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更高的数字技术培训费用减税率。

3.重视集群式创新团队培养。目前,河北省的人才引进政策,多是对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很难形成创新合力,而很多高精尖见的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共同创新。要加强顶尖科技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在人才集聚、技术研发等方面会迸发核心带动力,云集效应。同时,可通过团队交流的方式,实现团队中各成员间的互相交流、优势互补,建立起学习型组织,通过具体的科研项目提高不同层次创新人才的优势互补,并提高综合素质。其次,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级智库,以重点平台项目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战略政策研究制定的精准度与集成性。顶层推动驻京各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津冀组建人才团队、布局研发转化基地,打造标志性的合作平台项目。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关键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坚持守正创新,营造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够人尽其用、才尽其用;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够感受到亲情温暖;营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位人才都能够享受到精准服务,从而有效激发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更大力量。

引用

[1]人民日报评论员.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J].中国人才,2021(10):38-39

[3]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 制机制的意见》: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J].中国人才,2020(5):4.

[3]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J].中国人才,2021(10):35.

基金项目:1.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创新人才引育路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2021-3190;2.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河北省精准引育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构建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202101143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京津冀河北省人才
人才云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