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业聚集地知识溢出效应研究

2023-08-27 04:33王玥董款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期
关键词:聚集地高技术东北地区

王玥 董款

一、前言

知识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经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产业聚集地知识溢出效应水平为Ⅱ级,处于一般水平;R&D经费投入、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消费水平及制度政策对东北地区知识溢出效应影响较大。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颁布适宜经济政策,促进产业聚集地内部企业和外部企业合作,从而助力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1]。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中指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即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统筹各类合作机制和平台,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沿海沿边内陆开放优势互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2]。相关政策的提出将为东北地区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评价体系构建

(一)产业聚集地

国外学者对产业聚集地最早可以追溯到Marshal[3]的产业聚集理论,即从经济外部性理论解释相同产业集中于某一区域的现象。由于在生产链上不同企业承担的技术分工不同,为了降低产品的生產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空间上聚集[4]。克鲁格曼[5]等人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在垄断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和冰山运输成本假设的基础上,认为本地市场效应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效应会促成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集聚。由产业聚集所引发的聚集效应、协同效应、结构效应等极大的促进了区域产业链健全发展[6]。

国内学者从区域聚集程度对产业聚集开地影响开展研究,运用产业聚集度这一指标衡量产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7]。在评价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领域方面,唐中赋[8]提出四项指标市场和生产要素聚集度、发展竞争度、相关机构支持度,运用钻石模型构建可衡量高新技术产业聚度的评价体系。现阶段产业聚集能够提高本地区产业的竞争力已被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所认同[9],为产业聚集地的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撑。

(二)知识溢出效应

通过长时间对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提出知识溢出效应是知识在某一地区产业内和产业间通过外部性渗透作用的一种知识增长现象。从产业内部角度分析,Sultan和Dijk[10]认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有利于提高知识溢出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的提高又吸引了新的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链进一步促进知识溢出效应,推动区域发展。从产业间角度分析专利交易、劳动力市场与企业之间在开发知识产品领域合作,知识溢出效应在知识转移和创造新知识的意愿方面具有很强的主动性[11]。在交流合作过程中碰撞产生新思想,有利于推动知识的传播和溢出[12]。

国内学者认为企业实现自身战略需要消耗资源,通过有意识的知识溢出效应获取稀缺资源[13]。经长时间积累后逐渐形成知识资产,将资产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知识资产所有者充分利用知识外溢性,以向合作方输出技术的方式,增加合作的诚意可信度,降低合作门槛[14]。知识溢出效应会提高集群整体知识存量,从而促进集群整体创新水平提升[15]。

以往的研究以空间聚集、聚集程度、减少成本、扩大经济收益为主。对知识溢出效应的评级较为单一,很难描述出各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内部联系,尤其是限定在某一特定区域访问内知识溢出效应的评价。本文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理论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对产业聚集地高技术特性引发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以保证模型的科学可靠性。

三、评价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选取及来源

王飞绒[16]将知识溢出效应划分为集群内知识溢出效应和集群外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其对集群增长绩效和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借鉴该研究成果本文将产业聚集地高技术特性引发的知识溢出效应分为——产业聚集地自身特点、高技术特性、产业聚集地外部环境三个视角展开研究,进而提出实质性建议,如表1所示。

(二)数据来源

为消除时间、政策、文化等外界因素对于产业聚集地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对所有数据的选取皆来自于2010年至2020年的平均值。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四、模型构建

(一)确定待评价项目物元模型

(二)计算评价指标关联度

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六、结语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产业聚集地知识溢出效应水平为Ⅱ级,处于较弱水平。(2)第三产业对高技术特性引发的知识溢出效应有促进作用。(3)R&D经费投入对和高技术人员对高技术特性影响较大。(4)在大力发展产业时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制度政策以确保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基于上述研究,得到以下理论启示:(1)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知识溢出效应基础。在原有基础上对第三产业内部进行调整,适应时代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减少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和发展新型第三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依据现有的政策加大沿海沿边开放的新格局,发挥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吸引投资、技术和高技术人才,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加大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吸收前沿的科学技术共同成长、共同进步。(3)产业聚集地是由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政府政策可能会为入驻企业带来促进或抑制发展的影响。在形成过程中企业需要对所选区域进行基础、资源、制度、环境和文化等考察。综合评定各种因素后确定是否在该地区进行发展。进而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调节产业聚集地内部企业和外部企业的协同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引用

[1]张兴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EB].新华网,2016年4月26日.

[2]国务院.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Z].2016.

[3]MarshallA.Principlesof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1920.

[4]ScottA.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location:division of labor ,the firm and spatial process [J].Economic Geography, 1986(63):215-231.

[5]安虎森.新經济地理学原理[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79-82.

[6]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3):109-116.

[7]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95-96.

[8]唐中赋,任雪峰,顾培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类水平的评价[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15(3):57-61.

[9]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8).

[10]Sultan,S.S,and Dijk,M.P.Palestinian clusters:from agglomeration to innovation[J].European Scientific Journal,2017,3(13):323—336.

[11]Hauser C,Tappeiner G,Walde J.The learningrehin: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weak ties on innowation [J].Rehional Studies,2007,41(1):75-88.

[12]MarshallA.Principlesof 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1890:1—200.

[13]王国红,秦兰,邢蕊,等.新企业创业导向转化为成长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以创业拼凑为中间变量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5):135-146.

[14]祁红梅,庞世俊,王惠东.基于合作的主动知识外溢策略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4):70-73.

[15]白俊红,王钺,蒋伏心,等.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7,52(7):109-123.

[16]王飞绒,丁仲芳,胡祝琳.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5,34(7):5-12.

[17]张晔,邓楚雄,谢炳庚,等.基于熵权可拓物元模型的湖南省土地市场成熟度评价[J].资源科学,2015,(1):45-51.

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

猜你喜欢
聚集地高技术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招财猫聚集地(环球360)
“车粉儿”聚集地——探访彼得森汽车博物馆
Killer App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Same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