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23-08-27 04:33高子翔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

高子翔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天津市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积极开展探索和实践,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落到实处,依法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振兴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强化顶层设计。天津市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组建了乡村振兴局。出台《天津市乡村“五大振兴”实施方案》《天津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2022年新出台28项相关配套政策,为高质量做好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提供保障。

2.抓好组织实施。统筹乡村振兴,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形成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2017-2020年,开展结对帮扶困难村活动, 1041个困难村实现“三美四全五均等”的目标;2021年启动经济薄弱村帮扶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完善法治保障。天津市制定实施了《天津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天津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27部涉农地方性法规,从宏观层面和专业领域不断完善制度支撑,加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

(二)产业发展效果显著

1.农产品生产持续向好。2021年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产量达到249.9万吨;蔬菜总产量108.2万吨,同比增长9.0%;牛奶产量25.9万吨,同比增长2.2%;水产品产量5.3万吨,同比增长3.9%。

2.“三品一标”水平提升。一是培优农作物品种。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并开展了优质特用小站稻、优质黄瓜等新品种选育。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全市连续三年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8%以上。三是打造农业品牌。目前“津农精品”品牌共有212个,小站稻、沙窝萝卜、茶淀玫瑰香葡萄、宝坻黄板泥鳅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为179个。四是加强标准化生产。全市累计获批农业地方标准231项,建成911家放心菜、放心肉鸡、放心猪肉和放心水产品基地。

3.基础支撑作用增强。一是高標准农田建设顺利推进。2022年上半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2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建立种植、养殖、林果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2年示范推广了50个农作物品种和40项农业技术。三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2021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0.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 9个涉农区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三)人才支撑作用初显

1.广泛引进专业人才。组建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形成人才创新创业、培养培育、交流合作平台,统筹农业农村各领域各行业人才资源。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招募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改善乡村基层人才队伍结构。

2.深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是加强统筹谋划。邀请高校和各类规划院所、研究机构专家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进行指导。引导社会培训力量,面向农村劳动力、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对农民进行继续教育。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受众达2万余人。三是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截至目前, 免费开展线上培训8200课时,访问量达42.18万人次。四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营造学知识、增才能、争当乡村振兴新型农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3.创新创业政策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县5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2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21个。二是创新职称评价。出台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农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活力。三是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到乡村和涉农企业创新创业。离岗创业期间工龄连续计算,工资正常晋升,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继续由事业单位缴纳,到企业兼职创新人员与企业职工同等享有获取报酬、奖金、股权激励的权利,离岗创业期间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

(四)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1.文化建设得到完善。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街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普遍达到500平米以上,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普遍达到300平米以上。二是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不断加强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东丽区“阅东方”城市书房、西青区文化馆总分馆互动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2.农业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一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发展。2021年,天津独流老醋、天津葫芦等6个涉农区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杨柳青剪纸、皮影雕刻等10余个涉农区项目入选首批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二是乡村传统工艺得到发展。天津涉农传统工艺项目多次参加全国非遗博览会、京津冀非遗联展、大运河沿线城市非遗展等活动,在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的同时,赋予乡村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一是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稳步提升,“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全市有2209个村建成“管网+村污水处理站”“单户或联户净化槽处理”等形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厕所革命”成效显著,累计改造提升户厕64.4万座、公厕4302座,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四是村容村貌明显提升。依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和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建立了三级网格整治管理体系,创建113个示范村。

2.农业污染有效防治。一是强化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二是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8%。三是加大农膜回收利用力度,全市农膜回收率90%,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任务10个百分点。

3.生态环境整体提质。一是生态屏障效果初显。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建成,实现了老百姓“300米进公园,3000米进森林”。二是湿地保护与修复有效开展。按照国家级保护区标准建设修复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完成875平方公里湿地主要保护修复。目前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上升,植被覆盖率提升,自然环境和生态功能明显向好。三是建立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天津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实施区域内水环境补偿,对各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奖优罚劣,推进共治,提升水体环境质量。

(六)乡村治理有效推进

1.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贯彻落实措施,对全市3520个村“两委”换届后新当选的村级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二是强化治理创新。健全区镇村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逐步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是运用积分制管理。明确积分制管理的9大类52条指标,通过“精彩乡村”乡村治理积分制数字化管理平台,使基层镇村实现积分申报、管理等全数字化操作。

2.农村社会救助水平提高。一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出台《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天津市特困人员认定管理办法》等制度,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将特困人员未成年人年龄从16岁延长至18岁,增加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规定,缩短审核确认时限,增加照料服务环节。二是提高救助标准。目前天津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标准、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城乡低收入家庭救助标准均排名全国前列。

(七)财政金融加大扶持

1.财政支农措施逐步落实。一是把农业农村预算列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2022年,全市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141.3亿元,较2021年增长6.8%。2021-2022年安排地方政府债券39亿元,用于支农兴水项目建设。二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明确“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土地出让收益50%以上,并且建立了相应考核机制。三是不断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机制。将涉农资金整合为“五大专项”资金,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增强财政资金支农效果。

2.金融支农产品增加。一是銀行产品类型创新,专门推出“乡村振兴贷”“稻农贷”等信贷产品。二是研发重点涉农领域产品。银行通过“信贷+保险”模式创设“生猪贷”“奶牛贷”等活体抵押产品,通过“信贷+担保”方式创设“春耕贷”等产品,为稳产保供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推行“担保+”合作模式。银行与担保公司合作开发“农创保”“托管贷”等业务。围绕“一村一品”,采用“村两委+村经济合作社”合作模式,对有产业支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支持,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振兴方面

一是农业品种优化不够、创新不足。天津市种业发展基础较好,但研发资金连续性不强,难以满足种业研发的长周期需求,造成新品种研发后劲不足。如目前天津生猪品种9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杜长大”;蛋鸡种业只有父母代鸡场,没有祖代鸡场;肉牛种业仍处空白。二是产业融合不充分、产业链不健全。农业向二产、三产延伸链条不够长,农产品就地加工少,带动农民增收有限。例如,宁河区的七里海河蟹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价值,但是缺少全产业链建设,农民多是售卖普通螃蟹,没有将七里海河蟹作为特色农产品的种源、文化、品牌等附加值体现出来,对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作用不大。三是农业品牌价值未充分激活、效益较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传统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市场缺乏影响力,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的农产品品牌不多。如大港冬枣、宝坻“三辣”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品质虽好,但没有形成很好的品牌效应,产品溢价能力低。

(二)人才振兴方面

一是经营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用技能人才引进难。由于城乡在生活条件、社会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差别,很多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不愿到农村工作生活,高校毕业生也不愿到农村就业创业,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难以满足。二是能人返乡创业难度大。市区两级没有针对返乡人员需求制定的激励政策,有些乡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无法提供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服务和待遇。技能提升、创业补贴、贷款担保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能人返乡后留不下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多,出现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386199 部队”(随着中国城市化快速的发展,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广大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备受关注,被戏称为"386199部队"。)成为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制约了乡村全面振兴。对全市10个涉农区193个规模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负责人年龄在50岁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雇用的农民年龄大多在55岁以上。

(三)文化振兴方面

一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缺乏区域性规划。在点位布局、点线的串通、文旅融合、产品展卖与旅游的结合上缺乏统筹谋划与设计。以蓟州为例,如何把山水景点与毛家峪的长寿文化、小穿芳峪的国学文化等相结合;与农事体验、果蔬采摘、优质农产品采购相结合;与黄崖关边塞、国防教育、文化展演相结合,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就业、农产品销售、文化传承与繁荣等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配套设施不充足。近年来,天津市建设的公园中,有些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如郊野公园存在停车位不足、卫生间和垃圾投放点少、没有食品售卖和儿童游乐设施等问题,亲海公园没有从海岸到滩涂的阶梯安全通道。三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充分。在农耕文化资源与现代人审美、生活方式结合,将农耕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上方法欠缺。虽然大多数农业农村非遗资源传承人精于项目技艺,但不善于市场营销,缺少专业团队或经纪人,农耕文化的宣传推广受限。

(四)生态振兴方面

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仍需不断完善。有的地区重整治轻管护,加上资金保障不足,部分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长治久清壓力较大。有的村庄垃圾处理方式较为粗放,有的村庄存在老旧排水管网混接串接,雨污混流,养殖尾水、企业污水、垃圾排入等现象,对农村水质造成较大影响。

(五)城乡融合发展方面

政府部门间协同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产加销、商工贸、农文旅实现跨界融合,需要政策、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集合支持,更需要相关部门按照城乡统筹要求协同配合,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业、部门壁垒,共同发力解决人、地、钱、水等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六)扶持政策方面

一是鼓励市场化投资机制仍待优化。由于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所需要配套的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方面政策存在欠缺,加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财政资金在引领和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作用不明显,社会投资主体、投资模式、投资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二是存在农户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贷款额度有限等情况。例如,在有些涉农区,根据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备担保条件,而农村创业者很难找到具备条件的人员为其担保,因而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三是农业保险险种覆盖面不够广泛,政策性保险险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中央财政补贴范畴,地方特色险种不丰富,规模也比较小。

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

(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1.加强产业规划设计。按照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创新规划编制,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和区域布局,健全现代都市型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结合各区优势产业,规划高端特色发展区域,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目标。

2.优化农产品结构。结合天津实际,依托海洋资源和科技优势,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集聚、多功能集合,构建科学合理、特色突出的农业生产布局。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打造大神堂、东疆等国家级海洋牧场。提升现代种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在优势种业育种技术上取得突破。

3.建立农业品牌体系。重点培育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范围广、国际竞争力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进一步擦亮“津农精品”金字招牌,推动优质精品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

4.补足强化农业产业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以产业化联合体为纽带,带动各类经营主体联动发展,切实推进集科研、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建设。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1.引育留用相结合聚集人才。打破城乡人才资源双向流动的制度藩篱,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向乡村。依托亲情和乡情,动员在外企业家和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引导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下乡创建企业,让好工作把人留住。既要引回“能人”,用好“贤人”,培育“新人”,又要使人才在乡村育得成、留得住、干得好。

2.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农村劳动力开展以培养生产型、专业技能型、生产服务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等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满足现代农民对农业理念、生产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建设“一懂两爱”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按照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人员的要求,紧紧抓住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激励和人才服务等关键环节,培养和造就一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工作人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三)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水平

1.完善乡村文体设施和服务。统筹规划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与村居人口规模相匹配的乡村图书馆(室)、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健全乡村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乡村健康广场、多功能运动场等农民健身设施,优化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2.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依托大运河文化、漕运文化和稻耕文化等资源,建设一批产品特优、功能多样、文化丰富、生态良好的农耕文化园。利用乡村文旅资源,加强乡村旅游产业的统筹规划设计,做好农业生产与旅游、农产品销售与旅游、文化传承与旅游的结合,开展农耕文化展示、农耕活动体验等活动,提高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

(四)深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

1.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和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乡村。

2.提升乡村环境和建设水平。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对全市村庄的垃圾、污水、厕所、农业面源污染、村容村貌进行治理。促进人居环境与乡村建设提升有效衔接,按照“六化六有”建设标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水、电、路、气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3.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长效管护。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完善村庄环境管护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农民群众维护村容村貌、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性、自律性和积极性,发挥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的主体作用。

(五)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1.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水平,建成农村公路网,实现村村通客车。高质量规划建设农村地区电网,基本实现城乡供电一体化。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打造数字产业、数字政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添数字动能。

2.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标准,加快推动教育、卫生、文化、养老和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业性服务机构面向创业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标准高、服务优、带动作用强的农村创业创新基地。

3.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作。按照乡村振兴促进法律法规规定,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乡村振兴促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划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水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审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乡村振兴促进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实现执法联动、信息共享,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六)切实落实扶持政策

1.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优化市级支农资金分配测算方法和标准,促进财政资金分配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匹配,确保按照农时农事需要,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强对资金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完善公开机制,确保财政资金高效规范使用。

2.拓展乡村金融服务。加快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健全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加快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机制。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

3.多措并举解决农业用水用地难题。协调上游地区争取入境水量,利用河湖生态循环退水,补充农业用水。加快再生水水厂建设,提高可用于农业灌溉的再生水生产能力。鼓励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加快建立农业合理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科学编制村庄规划,预留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供零星分散的农村产业用地申请使用。统筹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保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需求,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中学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