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研究

2023-08-27 05:39禹华意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1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禹华意

一、前言

我国国有企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在2002年震动全球的世界通讯公司虚报巨额利润事件当中,便充分体现出其巨大的监督作用,从而对企业的破产风险进行有效地避规,也就是从世通事件开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有着共同的理论和目标

作为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物,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有着共同的委托代理理论基础,在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公司各利益群体之间的互利互制关系的同时,也有效地缓解由于委托人与受托人的立场、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两者之间的共同目标。

在风险管理方面,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通常采用的手段是在内部主体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作用制衡的机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化,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因此公司治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内部结构层面,往往更多地涉及到内外部风险的防控[1]。于是乎,风险防范逐渐转变成内部审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随着内部审计的日趋完善,其在公司经营的风险管理方面发挥出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司经营的最终目的,也是公司治理的根本出发点。通过借助内部审计,公司不但能够有效地发挥风险管理的职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全程评估与控制,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地履行相关的经济责任,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进一步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二)公司治理结构决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公司治理是由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内部治理机构组合而成,而内部审计部门的成立,是为了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受托责任履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由此可见,内部审计的本质是内部治理结构的审计助手,其组织模式是由公司治理结构决定的。

董事会与内部审计之间是上下级关系。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听令于董事会,并且在董事会的直接管理下开展日常审计工作,而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因此能够快速地向董事会提交风险报告,在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内部审计与其他部门之间属于平行关系。虽然内部审计部门在公司内部履行着监督职能,其他部门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行为均受到了审计部门的监督和约束,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内部审计只能在监督过程中对其他部门提出改进的意见,而非直接对其进行干预或管理,其他部门也必须全力配合内部审计的工作,以全面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内部审计对股东负有报告解释的责任。虽然股东不直接参与到公司的日常运营当中,但是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收益回报,而股东对公司运营情况的掌握,往往是通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经营信息的披露而得到的[2]。因此内部审计对企业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负有披露信息、解释报告的责任,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股东决策方案的议定,尤其是对小股东来说,内部审计披露的信息有助于帮助他们降低对企业信息不对称掌握的程度,为其下一步的投资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内部审计能够完善公司治理的结构

首先,内部审计能够有效预防虚假财务报表的产生。通过在日常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内部审计有效地制约了董事会、股东等公司机构操控会计信息的违法行为,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让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出公司的各项信息,确保各股东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与此同时,内部审计极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其对受托管理方的审查,有效地缓解了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财务进行独立的审计,保证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防止出现财务报表作假的现象,扭转了以往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有利于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加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为股东的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掌握企业经营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的潜在风险进行动态化监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的措施,做到未雨绸缪,对企业经营中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避规。而保持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性也是公司治理的其中一个目标,企业管理层通过把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有效地对财务信息进行独立管理,又能够对薄弱环节实行动态化控制,从而不断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三、当下国内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法律建设滯后,缺乏内部审计必要的环境

由于我国发展现代化企业的起步较晚,目前在企业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法律建设较为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违法必究”条例,缺少法律监管上的有力依据,往往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内部审计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方方面面的[3]。

从市场环境来说,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成熟的市场环境,某些政府部门和社会审计机构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成为了制约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职业道德的缺失以及失信行为等问题的频发,导致许多公司对内部审计都抱有轻视的态度,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难以开展。

(二)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足

国内企业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出发点是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而非出于公司内部需求的考虑,因此对内部审计起到的作用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内部审计部门所开展的审计工作常常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作用。

由于国内企业正处于向现代化企业转型阶段,相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等诸多问题,甚至对于法律要求在公司治理机构中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这一项,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造成了内部审计的结构不完整、不能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后果,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尚未根据内在需要自发形成内部审计。

(三)企业员工对内部审计存在排斥心理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按照政府的强制性要求设立的,并非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而成立,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然而国内企业的员工对内部审计仍停留在最初可有可无的观念上,甚至在长期忽视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对其产生了一种排斥的心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审计工作难以得到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内部审计的作用受到进一步的抑制,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企业领导阶层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辩证认识观,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作用,因此往往低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部门得不到应有的权威性,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得不到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进而影响了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有些企业领导层将内部审计片面地理解为财务审计,因此认为没有必要另外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生硬地将内部审计工作安排给财务部门,因此造成了企业经营风险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之所以出现如此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墨守成规的观念意识,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举步维艰[4]。

(四)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国内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都不够重视,没有形成相应的考核制度,造成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十分低下,制约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的内审技术相对落后,有许多企业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审计方法,甚至存在内审人员专业知识不过关、人浮于事的现象,这些问题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国内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当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活动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化,而是呈现出多方向发展的复杂化,如果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开展审计工作,那么其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皆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要想在公司治理当中充分发挥内审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四、公司治理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国企当中逐步建立,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带来的产权不清晰、企业结构不合理等弊端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之中屡见不鲜,严重制约着国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革而來,国有股占据企业股东的主导地位,董事、监事以及经理的任命权全部掌握在国有股东内部人的手中,十分容易滋生政企不分的现象,因此不能有效地开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控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内部常常发生大股东侵权的现象,小股东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下,股权结构用分散式、多元化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集中化模式,这种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促使公司结构趋于完善,更加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作用[5]。可以说,股权多元化是公司内部运作以及监控机制的产权基础,在这种多元化结构的基本框架下,企业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形成了互相制衡的关系,因此有利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促使企业经营受托责任方改善其履行情况。由此可见,建立健全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将非国有股份全部集中起来,然后再将股权科学化分数,使得股权结构趋向于多元化,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审计的监督效率,同时也为公司治理的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力地维护了各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虽然当前国内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归根到底,是因为在这些企业当中,没有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其权威性也得不到保障。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下,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关键,是内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体现出内部审计权威性的重要标志,随着内审部门地位的提高,其得不到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的局面也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将会反过来巩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让其可以扫除一切障碍,进行独立审计监督。

当企业的内审工作进入正常轨道之后,便能够为公司治理提供立竿见影的完善建议以及对策,独立运行虽然赋予了内审部门凌驾于其他部门的权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滥用权力。恰恰相反,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其他部门建立互动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在平等互助的融洽氛围当中推动审计工作的进展,当审计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就意味着其他部门对内审部门权威性的肯定,除此之外,和谐的工作环境更加有利于巩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从而更好地对经营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公司治理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作为企业的监督部门,监事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全力推进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建设,当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得到增强之后,监事会便可以通过内审部门了解到更多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以便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监督职能。增强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也确保了其工作报告能够越过其他管理层直接向上级审计委员会报告,从而保证了审计报告的真实客观性。

(三)完善内部审计法规

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是树立内部审计权威性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我国首先要健全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地位,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来担任,并且赋予内部审计部门具有阻止违纪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权力。其次,在内部审计的立法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做到与国际法律接轨,通过对内审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企业内审部门的设立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内部审计还要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只有在良好的运行环境下,内部审计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巨大作用日益凸显,与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滞后建设形成巨大的反差。针对于此,企业管理层务必要在思想上对内部审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在行动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6]。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层还要制定相关的内审工作规范,让日常的审计工作能够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作用。

(四)科学选择内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职能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与其审计方法的选择息息相关。因此,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当中的作用,就必须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模式,分别从内部运行保障以及外部环境建设两方面进行改善。

在我国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制度基础以及账项基础这两种作用发挥效果一般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种效率低下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亟待对传统的审计方法进行革新,以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企业管理层要积极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审计技术,降低基地审计成本,提高日常审计工作的效率。其次,在內部审计工作中要充分采取风险审计方法,以有效降低公司治理当中的潜在风险,并逐步逐个对风险的每一个要素进行评价,以便于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国内企业唯有加快现代化企业建设的步伐,建立起相关的内审法律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有效地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引用

[1]赵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21(34):149-151.

[2]房欣蓉.基于公司治理模式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20(34):184-186.

[3]晏晓丽.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2020(28):237-238.

[4]厉美君.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探讨[J].当代会计,2021(09):93-94.

[5]黄巧.内部审计提升混改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实施路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09):54-56.

[6]雷苗苗.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21(11):78-79.

作者单位: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部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