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2023-08-28 21:07王哲
建材与装饰 2023年24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

王哲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风景园林型设计思想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具有动态、多元化、绿色的特点。但是,在深入地探究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策略之前,必须弄清生态学理念的重要性和它所包含的理论依据,才能使现代园林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合理,从而促进我国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1 生态学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必要性

随着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风景园林”也逐渐成为人们自身精神、文化和精神需求的主要载体,它可以将人们的不同追求与品位相结合,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体验和艺术气氛。早在1969 年,意大利的一位学者就提出了将生态学理念元素引入风景园林的概念,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让风景园林恢复了自然的生态,让人类可以更好地体验和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尽管我国古代尚未形成或引进生态概念,但苏州园林在“层次”“对称”等审美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将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完整地复原。而在当代,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欣赏自然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实现心理需要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将生态学理念元素与设计相结合,完全还原自然的生态,就可以通过园林的设计和建设,来符合国人对自然的需求,满足国人的需求[1]。随着国家倡导“绿色”的理念,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学理念能够将“因地制宜”“生物多样性”“节约能源”等概念,运用于建筑设计、建筑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让国人更好地了解环保理念所呈现出的时代价值。将生态学理念技术运用到园林设计和施工中,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它具有更加多元的思想内涵,承担起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责任的时代重任。

2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理论

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群落生态、种群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其思想主要是强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重视生态物种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将生态学理念风景园林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并凸显良好的美学环境,从而更稳定、更全面、更清晰地呈现。

2.1 多样性理论

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地区或环境中,由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一般来说,在进行植物的设计时,要考虑到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植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制约,才能形成具有生态特性的花园。重视多样性的运用,可以更好的还原自然的生态环境因素,让人们在观赏、游览的同时,逐渐提高环保意识,加深对资源的认识。另外,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物的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就越好,不会受到任何的破坏和影响[2]。

2.2 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理论主要是指“生态”在空间上的位置,它是指环境状况与某一种特殊的生物相适应的状况,一般是指一种或多种物种在面对竞争者或物质资源分配时的反应,以及达到集体或个人的生存目的。譬如,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病原体、寄生虫、掠食者数量稀少的时候,它们就会大量的繁衍。而当掠食者的数量越多,它们就会成为掠食者的食物,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生态位理论是生态环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了解生态系统的分布模式,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有效性。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埃尔顿着重于风景园林中的生态地理、生态环境的功能,以及它对生物体的影响,并建议把风景园林这个整体与周围的物种连接起来,以促进物种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2.3 互惠共生理论

互惠共生是一种特殊的生物通过相互影响、相互扶持的方式,实现某种特殊的利益和目的。一般是个人或团体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取生存的好处。生态学说的学者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和联系的,例如:动植物和微生物。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通过合理的生态植物和园林景观的合理布局,可以在丰富景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较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态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然而,若不能将生态植被与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造成园林生态稳定性差、空间层次低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现代园林的健康发展。从微观角度看,“互惠共生”是指动物与植物、植物与微生物、动物与微生物、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植物分布时,必须对不同植物和动物的分布进行适当的安排,以提高和加强景观园林的生态多样性。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生态环境的持续和自然发展。尽管可持续发展并非专门为解决生态问题而设计的理论,然而,在我国古代,却可以提供解决生态问题的条件。在设计和施工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生态群落的存在与成长,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3]。

3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

目前,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千篇一律,千城一景”“偏重风格,忽视生态”“不够科学,不够专业”等问题,对当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很大,值得我们关注。

3.1 千篇一律、千城一景

任何一座城市,由于其发展历史的差异,其城市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城市园林的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城市发展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以此为指导,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突出地域特色,形成独居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使市民在享有特色景观、优质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园区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从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设计师都是照搬别人的设计方式,一些设计师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缺乏洞察力和创新意识,盲目地崇尚西方的园林设计,忽视了城市本身的历史和文化,造成了不同城市的景观设计同质化。

3.2 偏重风格、忽视生态

当前,我国部分城市的景观设计师过分注重设计风格,没有注意到城市的生态和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受此设计思想的影响,过分注重景观的表达,没有把景观设计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使其与周围的环境混为一谈。城市园林的设计要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历史和内涵,结合文化资源和历史悠久的特征,确保城市的文化历史与环境的结合,同时兼顾气候、生态、经济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城市的景观设计才能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

3.3 不够科学、不够专业

风景园林建筑工程的规划工作往往是独立的,但有很大一部分的承建单位没有考虑到历史、文化等因素的继承问题。因此,忽视了生态学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造成了很多问题,无法满足市民对居住需求的需求。在规划过程中,规划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不强,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园林的设计效果。

4 现代风景园林中生态学理念的应用

生态学理念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强调人与生态环境、生态群落与生态植被的关系,强调绿色技术与理念的运用,例如人工灌溉、施肥等,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所以必须采取“节能”“绿色”“无污染”的人工技术,以保证生态平衡。

4.1 加强对园林生态的保护

当前,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农业活动和各种生产活动的重要理念。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均衡,同时还要注意景观区的地理、水文和气候的协调,合理选用具有较高适应性的生态植被,以提高其综合利用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必须深刻领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减少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冲击与损害,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协调与发展[4]。例如,利用雨水作为景观的水源,再利用雨水收集设备,对各种植物进行浇灌,从而减少人为活动对园林生态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微生物、昆虫、鸟类等生态系统能够在现有的生态环境中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特点。

4.2 合理搭配景观园林物种

通过综合多样性的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植物种类越丰富,越多样,越能提高植物的稳定性,从而使得其具有抵抗外来因素的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美学特性(层次感、对称感、气氛感)。但是,由于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光照、温度、气候、地质、水文等方面的需求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景观资源的利用率,必须将不同种类的植物或物种进行合理的搭配。如喜阴和喜光照的组合,既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多样性,又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另外,为了降低不稳定的发生,必须从“水分”“温度”“土壤”等方面综合考虑,筛选出具有较高成活率和较强适应性的植株,以改善其生长品质。在园林动物的搭配方面,园林设计师通常会选择“鱼类”“爬行类”“两栖类”“昆虫类”和“鸟类”等动物,在选择鸟类时,应选用斑啄木鸟、灰喜鹊、大山雀等。动物搭配应选用花鼠、松鼠、野兔、刺猬等。当然,设计师也可以利用互惠的理念,来搭配不同的物种[5]。

4.3 还原生物群落的竞争关系

基于生态位理论,可以将园林景观视为一个整体,促进生物群落的生长与发展,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不同生物群落与园林环境的关系,通过植物和动物的合理搭配,形成具有层次分明、科学布局的景观格局。首先,要模拟植物群落与某些物种的生态关系,并依据物种的栖息资源和生存资源的分配形式,对植物群落进行合理的布局,以达到与周围生物的良好平衡发展。其次,通过对自然和生态系统的模拟,探索园林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从而在植物群落的配置和配置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竞争关系。例如,吃桑树的昆虫和吃海棠的昆虫,就是它们的食物,而生活在两棵树之间的鸟儿,则是它们的食物。在生态位理论的支撑和作用下,设计者可以保证植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整体的生态功能。

4.4 加强对园林土壤的改良

风景园林的土壤对植物的生存状态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强化风景园林的土壤改良能为植物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生态学理念,设计者必须保证花园的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并能结合不同的植物和微生物的特性,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而在设计前期,设计师要对园林土壤的基本组成进行分析,当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时,就必须通过物理降解、生物降解等手段来解决。然后再用蚯蚓等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和松软程度的生物来增强土壤的活力。同时,还必须对园林土壤进行合理的生态设计,使其具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足够的营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5 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各区域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建设现代风景园林,不能只追求单一的审美,而要根据地方的特点,根据地方特点,开发出符合地方特色的园林,充分体现地方历史文化,把园林设计中的一草一木都赋予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例如,同样是园林,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差别较大;因为文化的不同,内地和沿海地区的风格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园林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文化特征和自然风光,并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物候、地域特征,把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

5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

在现阶段,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是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运用生态学理念技术,全面提升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水平。将生态理念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已成为当今设计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结合将显得尤为重要,唯有三者齐头并进,才能合理地解决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问题,从而使风景园林的设计更加符合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6 结语

将生态学理念引入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可以赋予风景园林多种生态特性,提高园林的艺术气氛,从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而在将来,生态学理念将会让风景园林在还原自然的同时,展现出更多的美,从而真正地促进了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