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高中语文“诗教”课程开发的建设与思考

2023-08-28 23:58郑作平
中学语文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诗教校本古诗词

郑作平

“诗教”课程是指以诗词教学的形式开展语文课程,引导学生从诗词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的一门课程。在“诗教”课程中,学生应重视诗词的教育价值。因此,“诗教”课程的建设势在必行,需要在立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实现对“诗教”课程的有效建设。

一、“诗教”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1.借助“诗教”,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哲理名言、古人思想,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借助古诗词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文化涵养的提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发“诗教”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古诗词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进而让学生在挖掘古诗词内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2.借助“诗教”,展现语文课程特色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语文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认知不应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语文学习掌握文本蕴含的深刻内涵,即透过表象抓住本质,而这也是语文课程的特色之一。借助“诗教”课程的开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古诗词表面字词句的分析,实现对古诗词情感内涵、社会现实、国情家事等深层内容的理解,进而掌握古诗词内容的本质,实现语文学习能力的进步与提升。

二、落实“诗教”课程开发的重要举措

1.打造课程文化基地,强化环境建设,营造诗词氛围

在“诗教”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课程不仅需要基础性的诗词内容,供学生完成文化知识的学习,也需要相关的实践活动,供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打造课程文化基地入手,以学校的轴线,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诗词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大赛、诗教文化演讲大赛等具有“诗教”特点的文化活动。同时可以以课程学习中的诗词主题为大赛的主题,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诗词内涵的认知与理解,也可以更好地体现文化活动的性质与内涵。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诗词氛围,这对学生提高诗词涵养、语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一共涵盖了《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诗词。且根据课程的安排设计可知,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即学生需要从本单元的诗词中认识到不同生命个体的人生选择、不同追求,是由自身的价值观决定的;认识到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境遇与情感认知;认识到生命本身具有的张力美与唯美。基于此,为了促进学生对本单元丰富且深刻诗词内涵的认知与掌握,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文化基地,为学生举办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将对生命的感悟与认知融入演讲中,演讲给自己听、演讲给他人听。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本单元的诗词内容重新阅读和理解,寻找适合自己的演讲题目,并结合自身经历以及对生命的认知实现对演讲内容的丰富与演讲意蕴的深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内部会逐渐形成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良好的诗词学习氛围,而学生也可以在诗词环境中实现自身诗词素养的提高。此外,借助课程文化基地的打造,学校为学生定期举办诗词类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素养的提高与促进,同时对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有很大帮助,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课程文化基地的打造,以此为契机,实现对诗词环境的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诗词氛围,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添砖加瓦。

2.注重深化交流互动,鼓励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素养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诗词的内涵不仅十分丰富,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性,除此之外,诗词中还具有深厚的时代性、科学性与哲理性,要实现对诗词内容的深刻理解与认知,对学生的审美素养、综合素养要求很高。而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无法将诗词深刻的内涵全部为学生讲授清楚,其一是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需要有侧重点地完成教学活动,其二是学生要想真正走进诗词,需要在课堂之外对诗词进行认识与学习。因此,在“诗教”课程实际打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为学生构建全新的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独立自主探索中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部分知识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对《古诗词诵读》部分诗词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古今词义的区别和联系,并在对词义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实现对词语的有效运用。比如说在学习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时,教师对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进行整理,像“薄”字,本义是指蔓延生长的草丛,最后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引申为迫近、靠近,或是轻视,或是厚度小的含意;还有像“诚”字,本意是诚实、真诚,其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引申为诚心、的确、果真等含意。而这些古今异义词的掌握对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有重要作用。对此,学生可以从深化交流互动入手,以自主探究的形式继续扩展自己对古今异义词的认知,进而实现自身诗词素养的提升。如在《静女》一诗中,学生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古今异义词,像“爱而不见”中的“爱”字,同“”,意指隐藏,还有“见”字,同“现”,意指出现;像“说怿女美”中的“说”字,同“悦”,意指喜爱。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实现对古今异义词的充分掌握,其在认知古诗词、学习古诗词中便会游刃有余、如鱼得水。

3.重视校本课程开发,积极大胆创新,增加课程特色

在进行“诗教”课程的建设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该课程具有自己的课程特色、如何借助课程的独特性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在建设“诗教”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大胆创新,对“诗教”课程的校本教材优化调整,使其更具特色。具体来讲,教师需要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在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中诗词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诗词转化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诗词创作、诗词朗诵、诗词表演、诗词鉴赏等多个角度实现对诗词的全方位认知与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系统化认知。此外,还可以从学校层面入手,打造一批学生喜闻乐见的“诗教”校本课程体系,如教师的诗词创作集、学生的诗词创作集、诗词朗诵技巧指南、诗词文刊等,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之余,还可以通过“诗教”课程体系实现对诗词文化素养的提升。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三个部分的内容为例。上述内容是必修下册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的全部关于古诗词、古诗文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可以根据不同单元的具体主题、具体要求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如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为主题,其中涉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等诗文,为了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拓展其他的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如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班固的《苏武传》《张骞传》等,从而实现在创新校本课程中突出课程特色,促进学生诗词素养的增强。

因此,在开展“诗教”课程时,教师需要注重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做到努力创新,突出课程特色,让学生认识到“诗教”对学习、成长、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对校本课程的高效学习与深层认知。

4.创新教学方法运用,锻炼学生思维,落实课程目标

在开发“诗教”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思考,即运用何种方法实现对古诗词的有效教学。在“诗教”课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切实提高,特别是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从精简干练的古诗词句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内容,就需要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古诗词的有效解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对古诗词的有效掌握,教师才能实现课程目标的落实。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修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为例。在本部分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诗教”课程中完成对《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四篇古诗词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程讲授中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对于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或教学效率的呈现进行合理的选用。笔者以问题引导法为例进行表述,并以《春江花月夜》为示例。在进行“诗教”时,教师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如在分析诗词的开篇五句(即“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时,教师可以提问道:“开篇五句描写了哪些意象?作者借助这些意象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在引导学生完成对开篇五句的分析后,教师紧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作者在面对如此美景时,产生了怎样的感慨与思考?你从作者的感慨与思考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在分析诗词最后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问道:“通过对最后一部分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吗?”

因此,在开展“诗教”课程时,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运用,并借助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思维的锻炼,让学生在知识的思考中实现古诗词内容的充分认知与掌握,从而让自身的古诗词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切实强化。

综上所述,在建设“诗教”课程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应得到贯彻落实,要让课程为学生服务,以课程的系统体系、深刻内涵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在进行“诗教”课程建设时,可从打造课程文化基地、注重深化交流互动、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四个维度入手,实现对“诗教”课程开发的有效建设。

猜你喜欢
诗教校本古诗词
我与诗教
踏青古诗词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成立仪式暨“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