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信息化平台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2023-08-28 09:57钱华
石化技术 2023年7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时代信息化

钱华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北京 102500

工程审计作为守护国有资产的“经济卫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适应新时代,开创新思想,发挥新作为,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把审计职能与国家治理体系、经济发展大局和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水平、增值增效有效融合,实现工程审计全覆盖是中国石化各级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1 新时代对工程审计的要求

新颁布的《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明确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1]。与旧版相比一是增加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职责;二是增加了建议功能;三是增加了促进单位完善治理目标。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在新时代下内审不但要发挥监督、评价、揭示问题职能,还要从全局出发,系统地研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建议。

工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重要内容,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更需要突破现状,创新审计手段,拓宽审计内容,运用审计成果,提高工程审计质量和效率[2]。

2 工程审计中应用信息化平台的必要性

工程审计是企业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只有把工程审计纳入到企业制度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充分发挥工程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职能,才能充分体现出工程审计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在加速。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工程审计工作的需要。随着社会对审计关注度不断提高,推进工程审计方法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大数据时代改变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企业管理者通过百度、微信等各种信息工具,敲几下键盘几分钟就可以得到大部分问题的答案,他们不再认为我们工程审计花费两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业务是及时的,而过时的审计报告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数据+速度”的审计,才能跟上企业行动的步伐。置身于大数据时代的审计人员,将重点资金、重要领域、重要部门等大规模的“待审计业务数据”成为大数据时代审计的主要对象和重点工程,使工程审计的业务工作流程产生了重大变革,实现了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全面数据式审计转变,由单纯审计向审计管理一体化方面转变,由事后审计向过程审计方面转变;工程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实现了对整个企业工程审计的全面检测与自动预警,解决了过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实施与审计方案脱节、审计人员工作随意等重要问题,使审计监督职能得到革命性的提升,把审计信息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3 工程审计的现状

3.1 审计资料收集碎片化

工程审计从项目建设时间上分为开工前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项目从建议、立项、实施,直至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各阶段和环节都需遵循建设程序。期间产生的数据流、信息流贯穿于项目始终,建设项目程序多、管理流程复杂,资金往来频繁,产生大量数据。工程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收集整个建设期间项目的各方面信息。 即便收集到的资料也常常是不完整的,如工程结算审计时,建设单位一般委派施工单位报送审计资料,经常出现现场签证资料丢页,施工图纸不完整等问题;再如竣工决算审计时,经常出现已过审计日被审单位又补充审计资料的问题,这些都给工程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资料的真实性也会存疑,审计的成果质量得不到保障。

3.2 工程审计重事后轻过程

目前的工程审计是重事后,轻过程。开展的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均是事后审计,只有在工程项目完工后才能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即便是开展在建跟踪审计,也是对项目已完工部分开展的阶段性审计,属于事中审计,这仅仅是对已完工程的事后确认,均无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查出问题对于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规、违背职业准则的事宜无法及时发现,只能在事后亡羊补牢。

4 信息化平台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中国石化审计工作会议上曾明确要求“审计要成为企业运行的‘火眼金睛’,更要成为价值提升的‘诊断大师’”。而审计要成为真正的“火眼金睛”、“诊断大师”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因此,对于工程审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否则,面对各种“病毒”,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确认,其功能也就无法发挥。

近年来,连续性的日常审计作用已明显凸显,燕化石化公司积极探索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新方法,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前移工程审计关口,提升工程审计时效,促进工程审计的全覆盖。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及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制度,达到治标又治本,为规范企业工程项目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5 信息化平台在工程审计中的作用与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构建 “燕山石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工程审计大数据的采集,审计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深入挖掘、深刻关联、深层运用,并延伸到每一个被审的工程项目,不但加强了各层级项目的管理,实现了工程审计全覆盖,同时也实现了工程审计与其他内部审计业务的大融合,这种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是工程审计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具体表现在:

5.1 实时监控,提高工程审计效率

燕山石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在收集工程项目管理数据时注重于管理、监督、分析,以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为基准点,按项目申报、实施、结算转资、后评价为结点,建立相应控制指标,并以此进行数据的分析,实现工程管理相关业务在线审计监督。将审计的关口前移,对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构建时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权力运行的轨迹清晰可辨,权责清晰。

5.2 在线审计,优化审计资源

燕山石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大数据使审计人员实现了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投资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招标等方面的在线审计,同时,我们再辅以燕山石

化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工程图纸、变更洽商、交工资料等工程实施中的各类资料便可方便的在系统中完成查阅。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审计的现场工作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在是以翻阅纸版资料、查看财务凭证为主,而是转变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了解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等在系统中无法看到的问题,全面优化了审计的资源,同时又将全部资源纳入了审计的视野。

5.3 快速定位,明确审计重点

工程审计的目标是项目的合法、真实以及效益性,在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下,审计一方面以风险评估流程作为业务起点,同时通过海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针对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提出审计重点。在确定审计重点时,如果大数据能够对某些审计内容实施全覆盖,而且直接通过数据分析能够证明这部分内容没有问题时,就可以直接得出审计结论,无需作为审计重点[3]。

5.4 及时预警,有效化解风险

大数据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促进了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体系,既可防范重大的审计风险,又不追求审计的“零风险”,切实处理好了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关系,切实将“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和抓重点”的审计方法落到了实处。燕山石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大数据可以对项目物资采购、投资余额、预付款、预提费用进行及时监控,设置了逻辑判断功能,对项目管理中与基准数据存在的时间差、金额差进行预警。

5.5 分析数据,实现审计提质增效

燕山石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历经两年积累,收集到的数据库已成为燕化公司工程管理审计的信息资产。我们可以时时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的长期关注,掌握其最准确的业务运行情况和风险变化,找出数据的规律和差异,及时分析问题、预警风险。

6 结束语

新时代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应用赋予了工程审计新的内涵,有效的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审计实践,不仅提高了工程审计的效率,而且使工程审计充分关注到企业运行中的宏观、微观风险,进而给企业决策者提出预警措施,不断修复体制、机制、制度中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能够在新时代,以全新的视角、更高的层次[4],实现工程审计与其他内部审计业务的大融合,为企业增加价值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时代信息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