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

2023-08-29 11:14李丽芬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

李丽芬

摘 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其在學习、工作中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故从大学语文教学的视角出发,对目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在指出目前大学生自主思考意识薄弱、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匮乏,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单一等问题的同时,提出几点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学建议,希望为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综合应用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00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01

大学语文课程肩负着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母语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的重要责任。然而,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匮乏、教学活动单一的问题,使大学语文课程不能高效地发挥其育人作用,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此背景下,教师应及时改变错误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机会,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一、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生自主思考意识薄弱

目前,部分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语文知识讲解即可完成大学语文教学任务。在错误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部分教师采取了“注入式”教学、“填鸭式”教学[1]等师本化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不再主动思考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自主思考意识薄弱,自然而然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匮乏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由感知思维、记忆思维、思考思维、联想思维、理解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构成。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发散学生学习思维。然而,当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匮乏的教学问题,比如教师只根据教科书所呈现的文本知识展开教学等等。教学内容匮乏导致学生的学习广度不够,削弱了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最终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

(三)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单一

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使其在深度学习、开创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质疑、批判、创新、创造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2]。然而,现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以课堂为教学主阵地,教学过程过于常规,并未赋予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语文知识,教师按照常规流程组织习题练习等,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僵化,最终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效果。

二、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分析

(一)合理布置预习任务,激发自主思考意识

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有必要对当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激发其自主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为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可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建设翻转课堂,通过翻转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驱动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然而,由于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良莠不齐,如果布置一刀切的预习任务,容易加重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压力,也容易使另外一部分学生的课前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在应用超星学习通教学软件、微课视频布置预习任务时,教师还应控制预习任务的难度。对于语文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布置较为基础的预习任务,如解释文章中的某个词汇,说明文章的大概意思等。对于语文基础一般、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布置难度中等的预习任务,如就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某个字、词运用的巧妙之处等。对于语文基础良好,理解能力良好的学生,教师可布置思维性作业,如体会文章中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等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提前布置个性化预习任务,使不同类型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被充分激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做好铺垫。

(二)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拓宽语文学习视野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是曲折而复杂的,需要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学生长期探索,刻苦钻研[3]。长期探索,刻苦钻研需要牢固的知识基础。只有让学生具备更多的语文知识,才能使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持续下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程内教学资源的整合工作,通过挖掘大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隐性教学资源,整合教辅书的辅助教学资源,填补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的空白,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见闻。然而,大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要使学生了解更多语文知识,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整合课外教学资源。比如,教师可根据课程主题应用搜索引擎搜索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文章的创作背景、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文章所产生的影响等等。通过整合更多教科书之外的资源,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学内容。再如,教师可围绕课程教学需求,整合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入热点新闻,呈现实际案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建立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营造和谐教学环境,激活创造学习思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活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关键。只有让大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思维[4]。为此,大学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索如何创造令大学生喜欢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并为之付诸行动,才能够真正调动学生的深度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一方面,教师可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多种类型的语文教学内容,如文字形式的教学内容、图片形式的教学内容、视频形式的教学内容等等。通过呈现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赋予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使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主动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为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可在课上与学生展开积极的对话交流,在教师抛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深度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创造性学习思维。需要注意的是,和谐的教学环境不只靠教师创造,还靠师生双方的维护。教师要尽量使用温和、积极的语言与学生沟通。在与学生产生矛盾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与学生对话,通过对话解除师生双方的误会,维护师生良好的关系,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好铺垫。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批判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独特性、批判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改正学生人云亦云、没有主见的思维习惯。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讲授者,是不容置疑的权威。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质疑不被尊重,久而久之形成了随声附和的不良思维习惯,自然无法发展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改变学生随声附和、拾人牙慧的错误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教师可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新闻、热点引入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结合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惑。接着,教师就学生产生的疑惑展开教学,弱化学生的惯性思维。第二,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故意犯错,通过犯一些明显的错误引发学生的关注,使其在主动指出教师错误的过程中弱化权威意识。第三,教师可用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质疑,使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质疑思维。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改正了崇拜权威、遵从权威、人云亦云的不良思维习惯,其创新批判思维也得以良好发展。

(五)进行编创教学练习,培养创新联想思维

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性思维。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其在遇到问题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联想、创新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督促下发散思维,主动联想,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联想思维。对此,教师可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编创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不同,可用作编创教学的资源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区别合理组织编创练习,才能尽可能地发挥编创练习的教学作用。针对有大量留白的文章,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组织文本补白练习,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想象留白内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想象力。比如,有的文章结尾是开放性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联系文章内容补白开放性结尾;再如,有的文章内部留白,教师可组织学生联系文章上下文,补白文章的局部内容。针对没有留白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组织读后感练习、二次创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写出独特的读后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对原文进行二次创作,使学生在独立创作的过程中创新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联想思维水平。

(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应用思维

1.组织交际活动,培养学生扩散思维。扩散思维是能够从所给出的信息中产生信息的一种思维方式,属于创造性思维[5]。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扩散思维,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扩散性思维,需要教师做好创意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然而,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流程过于常规,无法为学生提供创意思考、创造学习的机会,影响学生扩散思维的生成。为此,大学语文教师应及时调整语文课程教学状态,积极在课上组织师生交际、生生交际教学活动,通过交际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提升其创造性思维水平。在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生生交际活动,让学生围绕具体问题提出自身的见解,在交换想法、交换思路的过程中发散性地看待具体的语文教学问题,确定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重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同时组织生生交际、师生交际教学活动,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主动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主动与教师交换思路,从而促进学生的扩散性学习,强化学生的扩散思维。需要注意的是,组织交际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教师必须提前确定交际活动的主题,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控制交际活动的流程、时间,以免学生在交际中浑水摸鱼,影响扩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2.组织辩论活动,培养辩证分析思维。培养学生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有利于使学生全面、客观、发展、系统地认识问题,观察事物,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辩证思维培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意义。大学语文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中组织辩论教学活动,借助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具体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思维。为了避免辩论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应当先明确语文辩论活动的辩题,并在课上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意愿将其分为正方、反方两个学习小组。接著,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主张自行准备辩论资料,如历史资料、社会调查报告等等,使其全面、系统地理解自己主张的内容。之后教师再做好辩论场所的布置工作,并做好主持,让正反双方学生按照流程阐述自己的想法,使其在辩论的过程中了解对方学生的所思所想,辩证地看待辩论主题,久而久之克服学生极端化、片面化看待问题的学习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辩证分析思维。

3.组织演艺活动,培养艺术创造思维。艺术创造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多种思维。而这些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内容。教师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创造思维,对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同样有着积极意义。为此,教师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演艺活动,通过组织唱、跳、诗朗诵、剧本表演等多种活动挖掘学生的艺术创造潜能,使其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提升思维水平。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剧本表演,由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负责剧本的二次创作,由几位学生负责表演,由几位学生负责表演场景的创设等等。在这一活动中,不同学生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久而久之自然形成良好的艺术创造思维。

综上所述,目前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实际教学中,大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学习主体性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匮乏、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单一所带来的不良教学后果。大学语文教师应明确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本质要求,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合理布置预习任务,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合理营造教学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民,刘海珍.中国大学应尽快走出注入式教育时代[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11):3.

[2] 王步高.试论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C]//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年会.2022:16.

[3] 仲一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下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汉字文化,2021(10):32.

[4] 唐斐.探析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陕西教育(高教),2021(1):46.

[5] 李洪义.大学语文教学如何营造和谐氛围[J].现代农村科技,2020(12):71.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创造性思维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