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在科研诚信监督中的责任和措施

2023-08-29 07:21徐晶王思文孙玉婷周宏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新媒体责任

徐晶 王思文 孙玉婷 周宏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学术不端撤稿事件屡屡发生,科研诚信形势严峻。科技期刊及期刊编辑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发挥科研诚信监督功能,充分融合新媒体,面向学术界构建多平台、多形式、多方施力的科研诚信监督共同体模式。文章从新媒体特点出发,阐述新媒体时代科研诚信建设面临的挑战,分析期刊编辑在科研诚信监督中的责任和措施,为科技期刊及期刊编辑树立新意识,定位新角色提供参考,从而提升学术不端防范能力和科研诚信监督水平,担当好在科研诚信体系中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期刊;编辑;科研诚信;责任

近年来,国际期刊频繁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撤稿,甚至出现多次大规模撤稿事件[1],科研诚信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守诚信底线”,“压紧压实监督管理责任,有关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要建立健全科研诚信审核、科研伦理审查等有关制度和信息公开、举报投诉、通报曝光等工作机制”[3]。《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对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所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详细界定[4],为科技期刊及期刊编辑履行科研诚信责任提供依据。可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是学术期刊保证学术质量与名誉的重要体现[5]。在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作为维护科研诚信的重要防线,应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直面科研诚信建设面临的挑战,认识自身在维护科研诚信乃至社会诚信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学术不端防范与鉴别能力[6]。

一、新媒体特点

新媒体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学术虚拟社区、播客及自媒体等媒介平台传播信息,呈现以网络为介质的节点交互链接的新型传播模式[7]。当前,数字化出版、网络化发行等有助于传播学术知识和学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打破了传统媒介展示论文的局限,提高了科技传播的质量,呈现开放、包容和高时效的特点。

在5G等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新媒体应用于科技期刊,使内容呈现独有的传播形式,如新型的图文摘要、视频摘要和播客演绎等[8]。图文摘要是浓缩呈现主要发现或观点的简要图文,以图形表达为主,具有简单多样的表现手法、设计精美又富有科学感的插图、单位版面空间内信息量大等特点,有利于读者迅速捕捉论文主旨,是网站、微信公众号吸引读者的较好形式,越来越被高水平科技期刊所推崇。相比图文摘要,视频摘要基于论文结构和观点,通过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手段实现内容自动播放,动态呈现论文中有意义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于微博、微信等平台,既有助于专业读者便捷获取新知识,又有助于业余爱好者生动了解科学进展。播客演绎作为表现网络声讯文学的方式,逐渐通过真人或动画播客在发布政策、新闻和传播知识、观点等方面形成传播优势,成为主流的传播途径之一,可利用慕课或短视频等平台发表学术观点,进行学术探讨,具有较好的互动效果,备受诸多科技期刊、知名专家学者及网络学术达人欢迎。

二、新媒体时代科研诚信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科技期刊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面临深化媒体融合等挑战。例如,部分科技期刊仍停留在论文的内容数字化和网络优先发表阶段,未能充分显现互联网的多元表达和形式灵活特点[6]等。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及期刊编辑如何引导和维护科研诚信,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成为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挑战之一。在传统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相关出版法规、规范相对完善,有法可依;论文审评、审核等便于追溯,有据可寻,有助于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在新媒体时代,传播形式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科技期刊的科研诚信标准化存在认定问题。例如,部分作者在制作视频文件时未标注引用数据来源;部分作者变换可视化形象展示已有的相似内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新媒体时代,科研诚信建设需要适应新环境,建立具有前瞻性、标准化的科研诚信体系。部分期刊编辑也亟须提高專业技术水平,快速转变编辑角色,重新定位,以应对自我转型和技术更新的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期刊编辑在科研诚信监督中的责任和措施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具有数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和交互性强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科研诚信监督的难度,期刊编辑需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和业务素养,也需要加强信息素养、数字版权素养和创新思维、新媒介理论等[9],发挥维护科研诚信的重要作用,切实履行在科研诚信监督中的责任。

(一)期刊编辑在科研诚信监督中的责任

一方面,以医学科技期刊为例,传统医学课程对出版伦理教育内容不足,是导致出现学术不端的重要原因[10],且有研究发现94.6%医学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相关制度了解不足[11],可见,科研诚信教育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期刊编辑长期接触科技论文和科研信息,在论文初审、外审和收录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鉴别学术不端问题的实践经验,对维护科研诚信,推动学术生态良性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杜焱等发现,64.20%的受访者认为期刊编辑可成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或领导者,69.30%受访者则认为期刊编辑应承担失信问题监督等更多责任[12]。在新媒体时代,科研诚信体系处于快速构建阶段,期刊编辑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同时应发挥作为科研诚信引导者的作用和职能。

(二)期刊编辑在科研诚信监督中的措施

第一,加强科研诚信学习,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在学术出版活动过程中,期刊编辑作为知识内容的传播者和学术价值的辅助评判者,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增强科研诚信责任意识,在营造科研诚信氛围中发挥主体责任和作用,充分认识学术不端的具体行为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建立并落实规范的期刊审核机制,坚守学术底线,防范学术不端的产生。同时,期刊编辑也要及时关注国际和国内出版伦理规范,不断更新期刊出版相关伦理制度,严格执行编辑出版流程,自觉抵制学术不端。此外,期刊编辑还要勇于识别、防范、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做好科研诚信的“守门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13]。期刊编辑在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中要增强主观能动性,有效甄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提高编校质量,规范出版学术论文[14]。特别是在审查生物医学稿件时,期刊编辑要审查该论文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要求作者提供审批文件,列出审批号。

第二,培养新媒体编辑能力,提高学术审评水平。期刊编辑作为学术作品的鉴赏者和学术价值的辅助评判者,不仅要及时跟踪学术领域前沿动态,还要开阔学术视野,培养精准甄别学术内容价值的业务本领。在进行期刊媒体融合过程中,期刊编辑既要避免照搬原文内容,又要专注于可读性更强的语言再加工,发挥规范新媒体语言的作用,培养新媒体技术能力,如图片设计、视听编辑、数据库运用及数据挖掘分析等,以客观准确表达,丰富多元内容,并通过科研诚信宣传、期刊出版规范要求、学术不端承诺书签署等方式警醒作者,重视审稿人可能产生的科研诚信问题,从而使作者、审稿人、期刊编辑三方共同监督和强化科研诚信。

第三,广泛应用网络技术,创新防范学术不端的方式。期刊编辑在初审阶段应熟练运用网络数据资源、图形比对系统,以及ROST反剽窃系统等检查工具对学术不端行为加以辨别,以拉伸变形和局部修剪、移位和截取等鉴别方法,运用OSID工具包中的语音录制和上传研究佐证材料等识别学术不端[15]。期刊编辑也应合理使用ORCID、ResearchGate等平台,建立专家数据库,要求或鼓励作者在投稿时提供ORCID账号,避免影子作者和影子审稿专家现象。通讯作者的ORCID账号展示,既便于读者了解作者的详细学术背景,又有助于期刊编辑甄选审稿人,避免伪造审稿人引起的学术不端[16]。此外,《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从内容把关的角度要求科技期刊完善同行评议机制,这说明全面推行同行审稿制度有利于防范学术不端[17]。基于专家审稿制是论文质量的保证,期刊编辑应慎选审稿人并对其提出严格要求,采用双盲甚至三盲等审稿制度,对审稿过程与结果进行质量控制,从审稿过程上防范学术不端。

第四,强化自我科研诚信监督,拒绝学术审稿“双标”。在新媒体时代,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得到大量应用,人工智能可为读者文献检索提供极大便利,而作者、单位、头衔、职务及相关内容等信息也可在短时间内被找到。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治理“新媒体”,应用新技术屏蔽特定的作者信息等,增加自动化办公流程并获取流程痕迹,定时处理和总结稿件及其审稿人重复率等问题,加大自身、审稿人、编辑部间的办公协同与信息共享力度。在编辑出版流程中,期刊编辑也要直面科技期刊保密工作的新挑战,正确看待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网络化办公和数字化出版等在改变传统编辑工作模式、提高编辑出版效率的同时增大信息泄露概率的问题,并强化保密意识,警惕计算机木马程序攻击网络的情况,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规范邮件收发、网站访问、即时通信和信息下载等网络行为,杜绝涉密科技信息泄露[18]。

第五,善用网络媒体,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宣传。近年来,国内外学术不端事件频发,科研诚信宣传教育迫在眉睫。2021年1月,《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明确提出,开展常态化科研诚信教育培训[19]。期刊编辑在自觉遵守出版道德规范的同时,要发挥传播引领作用,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纸版期刊补白、网站学习中心和网络直录播授课等,积极宣传科研诚信精神、普及学术不端的概念、范围和类型,凸显防范学术不端的重要性,从而鼓励作者增强科研诚信思想意识,坚守道德底线,不打“擦边球”[20],并通过专家审稿系统的审稿政策(指南)或邮件明确对审稿人科研诚信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杜绝学术不端。

第六,开展学术不端惩戒,加强科研诚信公众监督。科技期刊要以《关于对科研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为依据,实施联合惩戒严重学术失信行为。期刊编辑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在收稿阶段通过期刊界集群发展模式,建立论文数据库,主动监测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并要求作者签署学术不端承诺书等,从源头防范学术不端。一旦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科技期刊就公开严肃处理,撤除作者稿件,将该作者加入黑名单,禁止其在一定时间内投稿,并通知作者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同时,期刊编辑也要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术社群等途径进行学术不端通报,对学术失信行为的责任主体进行动态管理,并通过科协、期刊协会、编辑学会及行业内信息共享平台定期更新失信信息[21]。期刊编辑还要利用新媒体,让公众参与到科研诚信环境的构建中,引导公众监督,创新监督机制,制订科研诚信激励机制。

第七,协同构建科研诚信数据平台,强化学术不端警示教育。目前,中国知网开发的“科研人事论文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科研诚信网于2021年7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新版本,开辟了学术不端举报窗口,并持续公布一些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美国在2010年为监测学术不端撤销论文数据建立了“Retraction Watch”网站[22]。可见,科技期刊可以与研究主体联合构建科研诚信数字化管理平台,如科研失信人员数据库、科研成果溯源平台等,将科研成果溯源平台融入科研人员“身份识别码”管理[23]。科技期刊在全社会范围内共建、共享科研行为人的科研诚信记录等数据,对筛查科研诚信高风险的个人和单位,起到预防、警示和威懾的作用。此外,科技期刊还可以联合文献情报部门等,对撤销论文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完整记录并形成学术不端案例库,便于定期分析,提升撤稿透明度,加强撤稿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发挥强化撤稿宣贯和警示作用,也为期刊编辑严格筛选作者、加大审查力度,以及科研管理部门开展科研诚信研究与治理提供数据支撑[24]。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或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科研人员的行为数据库,从作者、编者和审稿人角度加强科研诚信信息管理和共享应用,是一种全新的科研诚信管理理念[25-26]。同时,科研诚信信息平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地方科研诚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公开透明个人诚信档案,也有利于提高科研诚信建设效率。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及期刊编辑应重视科研诚信问题,正确认识自身在维护科研诚信中的重要作用和主体责任,在提高专业素养和增强职业操守的同时加大科研诚信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内控制度和外部监督,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并落实规范的审核机制,在思想和技术层面防范学术不端,营造良好的科研诚信环境,共同促进科技期刊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磊.2010—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趋势及学术不端演变特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2):158-16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18-05-30)[2023-06-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99602.htm.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EB/OL].(2019-06-11)[2023-06-15].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6/11/content_5399239.htm.

[4]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S/OL].[2023-06-15].https://www.nppa.gov.cn/xxgk/fdzdgknr/hybz/202210/P020221004608867356436.pdf.

[5]孙喜佳,李盈,刘静雅,等.医学期刊维护出版伦理规范实践:以《中国肿瘤临床》为例[J].天津科技,2022(01):89-92.

[6]张小新.编辑的诚信[J].出版科学,2002(03):69-70.

[7]李明德,王含阳.新媒体传播模式及其对舆情治理的新要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2):151-159.

[8]习妍,孔丽华,侯艳飞.新媒体出版在学术期刊知识传播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3):382-389.

[9]洪璇,韦英,欧继花.新媒体时代编辑素养的质性研究[J].出版科学,2021(02):32-41.

[10]李洁,李娜,栾嘉,等.我国医学科研人员出版伦理认知情况调研及对医学期刊工作的启示[J].编辑学报,2020(03):350-354.

[11]薛静,胡佩武,郭华.高等医学院校科研诚信现状调查及案例分析:基于六家附属医院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20(03):297-304.

[12]杜焱,邓履翔,张光,等.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在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8):975-982.

[13]但丹.编辑在营造诚信学术环境中的责任与行为[J].传媒论坛,2019(13):134,136.

[14]董媛媛.学术期刊编辑视角下对学术不端问题的认知与应对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89-91.

[15]武晖,孟超,师琅,等.识别科技论文学术不端2法[J].编辑学报,2020(03):295-298,302.

[16]尤嘉琮,沈锡宾,刘谦,等.鼓励/强制使用ORCID是规避署名学术不端的重要手段:Wiley出版社国际医学期刊的应用经验[J].天津科技,2021(10):93-96.

[17]史竞男.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EB/OL].(2021-06-25)[2023-06-15].http://www.gov.cn/xinwen/2021-06/25/content_5620876.htm.

[18]卢全,王旌,姜永茂.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论文审理中应遵循的伦理学原则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07):803-808.

[19]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通知[EB/OL].(2021-01-27)[2023-06-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2/21/content_5588061.htm.

[20]韩磊.科技期刊基于多媒体平臺构建科研诚信教育共同体的探索[J].全媒体探索,2021(03):79-81.

[21]孙娟,何丽,宋勇刚,等.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与实施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02):153-157.

[22]沈秀,赵希岳.学术期刊应肩负科研诚信建设之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29.

[23]董毅敏,龙寅.科研诚信体系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建设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0(12):57-61.

[24]曾建勋.强化撤稿机制、标准和平台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1(10):1.

[25]徐栋,高俊,薛蕾.区块链技术在科研诚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21(10):155-158.

[26]周婕,刘海涛.区块链技术在高校科研诚信建设中的应用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0(08):34-39.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新媒体责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