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天堂最近的花

2023-08-29 16:14本刊编辑部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绿绒蒿威尔逊雪莲

本刊编辑部

绿绒蒿,还有一个名字叫“喜马拉雅蓝罂粟”。西方很多人为它魂牵梦萦,一说到绿绒蒿,欧美植物学家总是对中国西部充满神往。

我国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区,是世界上绿绒蒿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对于中国人来说,绿绒蒿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特殊礼物。遗憾的是,我们对绿绒蒿却知之甚少。

绿绒蒿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生长得非常慢。绿绒蒿可以在雪线附近绽放,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花”。自从被介绍给世界后,不知有多少人不顾生命危险,去接近它、了解它。

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绿绒蒿属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植物。绝大多数种类的绿绒蒿分布在中国。

年复一年,绿绒蒿家族的精灵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直面高原给它们的一切,不管是阳光还是风雪,不管是丰沃还是贫瘠。

数亿年来,山体的演化不断地进行着,一块一块的岩石组成的斜坡被称为流石滩,这里可称为“生命禁区”。

流石滩的石缝成为绿绒蒿的栖息地之一。

人们无法想象绿绒蒿的种子如何在这样贫瘠的土壤中萌发,但从它们幼嫩的小苗可以判断,它们只有将根深深扎入土壤,才能获得有限的营养。

土壤,是大部分植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在流石滩上,这样的基本需求并不容易满足。

在这里,一年中的霜冻期长达8~10个月,绿绒蒿想要在这里完成毕生的使命,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

除了流石滩的滑坡、寒冷和紫外线带来的伤害外,如果还能避免其他生物的踩踏和伤害,那么绿绒蒿的小苗也许能度过一个安稳的童年。从萌发到开花,绿绒蒿最长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和等待,只为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的花开。

当生存环境进入全年最冷的时期,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可能对娇弱的绿绒蒿造成伤害。多数绿绒蒿一生只开一次花,即使积累足够,也不会轻易开放。毕竟流石滩上气候变化太过频繁,每朵花的开放都是孤注一掷。

面对高原气候的无常,这里的每一种植物都需要有保护自己的方式。

在这里,低着头的绿绒蒿并不少见。对于它们来说,这是一种守护的姿态,所以,即使是迫于风雨,它们也心甘情愿。

有一种花,遇见它就是幸运

□邵文杰

天山雪莲与多刺绿绒蒿

提起这世上最珍贵的花,大多数人会说天山雪莲。的确,在很多人心中,天山雪莲就是神奇的存在,它长在雪山上,有很多传说,美得不可方物。实际上,中国最珍贵的花并不是天山雪莲,而是“多刺绿绒蒿”。

它一般长在4000多米海拔的高寒地带,也有少部分生长在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前缘,野生多刺绿绒蒿大部分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海拔最高的地区,目前滇西、川西、西藏和青海少数地区有。它不光是中国最珍贵的花卉之一,同时也是备受推崇的“世界名花”,身份地位比天山雪莲还珍贵。

多刺绿绒蒿跟天山雪莲一样生长在气候比较恶劣的高海拔地区,通常扎根在岩石缝或者草坡上,它的植株姿态优雅,茎上面布满细细的绒刺,花朵形似野牡丹,花色是大自然界少有的梦幻蓝,人工栽培的花卉不管如何调色都无法呈现出那种极美的蓝色。

很多见过多刺绿绒蒿的人都说它姿态清高,花朵美轮美奂,不染尘埃,仿佛天国里的花。花卉植物界通常把它尊为“高原女神花”,这可是天山雪莲没有的殊荣。

多刺绿绒蒿生长的地方比天山雪莲还清苦一些,那里土壤层稀薄,太阳辐射强烈,白天高温,夜晚寒风凛冽,昼夜温差可以说是全国之最,很多生命力极其顽强的草在那样的环境里都无法生存,它却能迎风绽放,傲娇又明媚。

珍稀草药

多刺绿绒蒿跟天山雪莲一样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被中医学者誉为“清骨热、治头骨骨折的甘露”,因此被不少人采挖,导致它几乎濒临灭绝,目前已经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里的近危品种。总之,不管是从哪个方面讲,它都是花中珍品,珍贵无比。

多刺绿绒蒿真的非常珍贵,它分布在特殊地区,且数量越来越少,而目前人们对它还“知之甚少”,如何有效保护它,我们还在摸索中。

一生只开一次花

多刺绿绒蒿之所以被稱为“世上最尊贵的花”,除了它生长的地方很特别之外,还因为它一辈子只开一次花。多刺绿绒蒿是典型的一年生草本花卉,花谢结果之后,植株就枯萎,来年再重新长出来的只是掉落在地上的种子重新发芽长出来的。如果它的种子还没发育成熟,就被人为的因素打断,它便不能产生可育的种子,这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大的。

多刺绿绒蒿从一颗种子萌发到发育成熟,要经历六到七年的孕育生长,在每年高山短暂的生长季节里隐忍地生活,吸收光和热,顽强地汲取水分和矿物质,艰辛地积蓄能量等待着。多年之后,绿绒蒿终于迎来难得的开花机会,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地肆意绽放,而后授粉结果,散播种子后彻底死去,完成生命的轮回。

百年前的『植物猎人』

亨利·威尔逊——

在世界植物学界,英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著名的“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名字。他曾是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的负责人,世界各地的花园里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奇花异木。然而,在他传奇的职业生涯里,在中国的探索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笔。

自1899年至1911年,威尔逊先后4次深入中国西部,采集了65000多份植物标本,后将1000余种植物引种成功,在西方落地生根,这些经历也让他被称为“中国威尔逊”。

1903年,威尔逊历经艰险抵达连接着磨西台地与康定的雅家埂,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他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大片全缘叶绿绒蒿花海。当时,激动的他在笔记中写道:“在海拔11500英尺以上,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开着巨大的、球形的、内向弯曲的黄花,在山坡上盛开,绵延几英里。千万朵美得无与伦比的绿绒蒿,耸立在其他草本之上,呈现一片景观宏大的场面。我相信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夸张豪华的地方了。”

猜你喜欢
绿绒蒿威尔逊雪莲
藏药红花绿绒蒿资源、化学及药理系统研究进展
双面威尔逊
为什么雪莲不怕严寒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雪莲: 高处的绽放
我是绿绒蒿的信徒
绿绒蒿(4)
中国绿绒蒿档案·影像
怕打针
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