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数据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发展趋势

2023-08-29 11:49程雪梅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发展趋势

程雪梅

摘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创新、推广与应用,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采编形式多样化的新趋势,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行业趋势下,技术的革新为新闻采编工作带来创新动力,传统新闻采编工作也亟须通过改革适应大数据背景。为顺应时代潮流,文章基于对大数据技术与新闻采编工作内容的理解,简要分析大數据技术对新闻采编的积极影响,剖析新闻采编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多角度阐述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新闻采编;发展趋势;工作创新

新闻采编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将直接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不仅如此,新闻属于信息与数据高度集中的领域,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与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并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一方面为新闻采编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也使新闻采编工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基于大数据背景重新审视新闻采编工作,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工作模式已经成为每一名新闻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数据技术对新闻采编的积极影响

提高新闻素材真实性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获得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中,工作人员对新闻信息真伪的辨别主要依靠自身的专业素养、工作经验以及敏锐性,在新闻信息审核阶段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而且会直接影响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继而影响新闻传播的实效性。而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可以支持工作人员对新闻内容中的部分要素进行甄别与判断,如内容话题与标签、关键词搜索等。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将以往的新闻内容审核经验迁移至当下的新闻内容传播环境中。随着数据算法应用的普及与海量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背景下的智能审核将逐渐通过算法取代传统人工审核方式,并不断加大审核力度,对于缩短审核周期、提升新闻素材真实性大有裨益。

提高新闻素材的社会价值

新闻的社会价值在于报道信息中所具备的社会价值,新闻采编工作者需引导新闻受众关注社会问题并启发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努力。新闻的社会价值与新闻现实并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的真实性获得了保障,也改善了目前部分媒体以“故事新闻”为主体的局面。新闻采编人员可以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基层并从不同角度挖掘新闻信息,采用“见微知著”的方式由小切口进入,并迎合大背景采集新闻信息,经过精心编辑后将传统“空、虚、浅”的新闻内容转变为“实、真、深”,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形势挖掘新闻内容更深层次的内涵,真正体现新闻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

提高新闻资源的可利用性

在大数据技术的赋能下,新闻资源采集、传播的成本明显降低。一方面,传统新闻采编工作模式下,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外出采访等方式获取新闻信息,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工作人员“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互联网整合新闻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比分析新闻信息与社会环境的关联度,从而从中筛选出匹配度最高且最具时效性的新闻线索;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在大数据环境下逐渐构建起较为成熟完善的新闻数据库,经过不断地更新对新闻数据进行资源挖掘,在保留新闻资源地域性优势的同时横向对比不同地域的新闻信息,从更广的层面揭示社会现实,并且在地域之间进行高效、便捷的新闻资源流通,在拓宽新闻资源利用空间的同时让新闻内容更加多元化,提升公众对新闻的认可程度。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的问题

新闻内容浅表化与同质化问题严重

大数据背景下,媒体领域竞争加剧,各类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尤其是网络新闻平台正逐渐解构传统新闻媒体的中心地位,部分新闻媒体片面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在获取新闻线索后局限于对现有新闻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并未深度挖掘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导致新闻内容浅表化问题严重。除此之外,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新闻事件发生后立即可在各类媒体平台上搜索到大量相似的新闻标题与资讯。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新闻采编人员理念滞后,过度依赖自身经验与主观判断进行相关采编工作,忽略受众群体多元化需求,进而遗漏大量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与此同时,部分新闻采编人员政治敏锐性较低,未能深度挖掘新闻的深层次意义,难以发挥新闻对社会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也会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此外,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信息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内容广泛化、传播途径多元化的态势,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部分新闻采编人员缺乏前瞻性,未能结合媒体特点、受众需求、传播目标等有针对性地整合、筛选新闻信息,片面“追热点”“抢热度”,从而导致新闻内容同质化问题的产生。

大数据技术应用力度不足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不仅需要采编人员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而且需要采编人员能够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革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部分新闻采编人员对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缺乏正确认知,在日常工作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力度明显不足。一方面,受到资金、技术等现实条件的限制,部分新闻媒体尚未构建完善的新闻数据采集系统,数据来源途径多样、数据格式不统一,不仅会加大新闻审核的难度,影响数据挖掘效率,而且难以实现新闻数据的整合、加工与流通,不利于迅速掌握最新新闻资讯;另一方面,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尚未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真实需求,传统采编方式与新型采编技术融合速度较慢。在缺乏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新闻采编工作效率较低、难度较大,并且难以获得受众群体的认可。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发展趋势

探寻新闻采编的创新路径

革新新闻采编工作理念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是在技术更迭迅猛的现实情况下,新闻采编人员更需要通过理念革新带动方式创新。其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转变以工作经验与主观判断为驱动的工作思维,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受众群体的现实需求为基础,充分发挥“喉舌”功能,争做人民群众的“传声筒”,深入受众群体内心并坚持表达民意,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民众、服务民众,从民众真正关心、担心的问题中提炼新闻话题,围绕民众真实生活环境与未来期许搜集新闻信息;其二要树立开放创新的工作理念。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闻传播环境,快速适应新背景、接纳新事物、应用新技术、树立新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将大数据技术切实转化为自身独到视野、创新能力与工作效率,主动接轨新型创作方式,不断革新自身工作方法,以此顺应时代潮流,解决新闻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其三要树立新型新闻采访理念。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树立“零采访”意识,结合传统的现场观察、访谈方法,在网络环境内借助大数据精准判断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比分析新闻数据,做好数据加工与挖掘工作,提升新闻数据间的关联性,从更深角度揭示新闻本质,以此解决新闻浅表化的问题。

不断强化新闻政治敏锐性

新闻政治敏锐性是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与观察,体现为新闻采编人员理解与把握宏观政策与环境、洞察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价值、把控舆论导向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新闻采编的效率与质量,也是一位优秀新闻采编人员必备的专业素养。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更需要坚守初心、杜绝虚假信息、坚决守护采编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环境中注意观察与留心身边事物与环境的细微变化,从不显眼的事件中发现新闻线索,及时发现新生事物的苗头,充分认识事物发展趋势及其全局情况,在此基础上依据时代发展规律创作新闻内容。与此同时,新闻采编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水平,加强政治责任感。大数据背景下,新闻数据来源多样,新闻采编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新闻数据加以审核与筛选,在海量数据中搜索与当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为匹配的新闻线索,以此提升新闻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数据挖掘更具针对性

在大数据技术的赋能下,新闻采编工作效率提升,针对性也明显增强。为解决新闻内容浅表化的问题,新闻采编人员需要结合新闻传播目标、预期效果、舆论引导作用等精准挖掘有价值的新闻数据。例如新闻话题为“某市人口调查背后的社会现象”,传统采编工作方式下新闻数据多来源于当地统计局,数据来源匮乏且难以多角度对比。而在大数据技术的赋能下,从国家统计局、中国指数研究院、wind资讯等公开资料中提炼结构化数据,从网民评论与发布中提炼非结构化数据,将二者结合后从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家庭结构、基本社会保障等多角度、多层次挖掘新闻数据,结合人口调查统计图对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解读,为公众生产、生活等提供更加多样的行为指导,不仅能够缩短新闻制作周期,使新闻制作更为精良,而且能够提高新闻的深度、广度与视觉化程度。为此,新闻采编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需要利用多种数据算法分析媒体特点、传播目标与受众群体兴趣,以此为依据对新闻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与处理,在为新闻采编工作提供真实、可靠数据的同时增加新闻数据来源,进一步挖掘社会事件背后的新闻本质,不断拓宽自身新闻采编工作视野。

加大大数据技术应用力度

搭建新闻采编过程数据采集系统

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新闻采编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发挥大数据技术功能的先决条件,结合新闻采编人员具体操作实际,该系统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展示、自动文字识别、用户活跃度分析、话题功能分析、数据结构化入库等基本功能。新闻采编人员将新闻主题采写数据上传至系统内进行智能分析,系统内置多种文字识别功能,可以识别包含纸质文档、图表、PDF等多种形式的新闻信息,且系统对接可视化工具与新闻移动终端。一方面各个新闻采编环节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协同工作,从新闻信息采集阶段开始自动化提取关键词,记录数据上传者、上传时间等并自动关联相关新闻话题另一方面采编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增删、修改等,并保留更改痕迹,便于追溯工作责任。新闻采写后进入编辑环节,按照区域、行业领域、新闻类型等建立数据目录,根据不同新闻媒体特点对新闻数据进行分类、批量编辑。该系统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保障新闻数据的安全性,真正将新闻采编工作流程化、精简化。

勾勒新闻受众阅读画像

在追求新闻采编针对性、精准化的大数据背景下,新闻受众逐渐从整体转变为分众,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新闻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表现形式等有着不同的需求,加之受众群体对新闻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以Excel等简单计算机程序编写的新闻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为解决大数据时代新闻采编工作技术应用力度不足的问题,建议采编人员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勾勒新闻受众的内容阅读画像。首先需进行新闻受众结构分析,即利用各类社交、新闻等媒体所收集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了解新闻受众的人口属性,如男女比例、分布区域、年龄结构、职业类型等;其次要分析新闻受众的行为特点,即在精准、细致划分新闻受众结构层次的前提下进一步了解受眾对新闻内容的偏好,包括但不限于受众选择新闻媒体的动机、受众关注话题、受众兴趣、受众在各类媒体上的活跃时间与区间;最后可利用大数据平台“画像”模块下的“受众画像分析”功能,将某类新闻下受众点击量、转载率等数据录入功能模块内,对受众行为偏好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受众在新闻媒体内的评论、互动频率等更加准确地掌握受众喜好,并将其作为新闻采编依据。除此之外,新闻受众阅读喜好会随时改变,新闻采编人员应当不断更新新闻数据,根据受众阅读新闻内容的主要时间段与端口改变新闻采编与传播方式、渠道,以此充分满足新闻受众多元化需求并体现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大数据技术能够革新新闻采编方法、拓宽新闻采编渠道,但依然需要新闻采编人员以高度责任感、新闻敏锐性以及开拓创新的态度面对当前实际情况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应用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与大数据意识,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并发挥其功能,以此顺应时代,推动新闻采编不断发展,加快新闻采编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孙璐,娜日娜.大数据时代下新闻采编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记者观察,2022(33):40-42.

[2]王斌.大数据背景下新闻采编发展趋势研究[J].采写编,2022(04):26-28.

[3]姚婉如.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21,45(12):

34-36.

[4]刘柄辰.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价值与应用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3):19-21.

[5]张萍.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模式探索[J].新闻传播,2021(18):72-73.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工作创新发展趋势
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