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融合的初中红色研学课程设计

2023-08-29 05:48李艳春白瑞芳山西省吕梁市第四中学
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旧址纪念馆研学

李艳春 白瑞芳 山西省吕梁市第四中学

红色研学课程设计背景

2016 年12 月,教育部等11 个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初中阶段学校需根据学段特点,结合地域特色,逐步建立以县情市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2022 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该方案指出,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坚持创新导向,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红色研学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播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而吕梁地区属于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离革命圣地延安较近且交通便利,具有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的天然优势。

红色研学课程设计

红色研学资源分析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吕梁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不仅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也是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承担着军事上保卫延安,物资和资金上支援全国解放的重大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更好地宣传吕梁精神,相关部门在吕梁境内修建了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等纪念馆,加强了对临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旧址、临县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临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旧址等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宣传,这些纪念馆和革命旧址不仅是吕梁精神的历史写照,也是重走红色之路、弘扬吕梁精神的重要依托。

与吕梁仅一河之隔的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全市境内有枣园、杨家岭、王家坪革命旧址等445 处革命纪念地,是中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

学科融合 红色研学课程以红色研学为载体,融合历史、地理、政治、语文、音乐5 个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校内课程和校外实地红色研学的结合,实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拓宽学生对红色革命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感悟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

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深入研读2022 年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明确各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挖掘不同学科教材内容与红色研学的融合点,为整个研学课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各学科核心素养、教材内容与红色研学融合的具体分析见表1。

表1 五大学科与红色研学融合点分析

研学前准备课程设计 研学前准备课程对实地研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准备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要实地研学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对相关的知识和背景有个总体印象,利于学生在实地研学过程中迅速地将学科知识与研学地点所见所闻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关联与重组,以实现课内与课外,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的深度融合。

通过调查吕梁市及延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决定以革命历史发生的时序为基本线索,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与不同历史时段红色革命的融合点,设计研学前准备课程。革命历史时间线梳理如下:长征结束—“红军东征”—抗日战争(建立“晋绥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央后委在临县”)。从长征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延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因此在以上历史时间线的基础上加一个“延安时期”,具体设计见表2。

表2 研学前准备课程(校内课程设计)

实地研学设计 首先,确定研学地点,设计研学路线。红色研学地点的确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指研学地点必须是与红色革命历史密切相关的,具有较高研学价值的,典型的旅游景点。二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指整个研学过程中交通安全可以得到保障,有基本的旅游配套设施。三是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指研学考察距离是适度的,限定在吕梁市所辖各县和延安市市区。四是丰富性原则。丰富性原则指研学地点不限于革命纪念馆,也可以是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等。另外,本次研学是以红色研学为中心,但为了避免学生研学体验过于单一,可以结合地域旅游资源种类的丰富性,适当增加其他特色的研学地点,使行程更加丰富多彩。

研学地点确定后,初步梳理研学路线。研学路线的设计遵循两条主线:历史时间线和红色革命人物线。历史时间线是以红色革命历史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设计研学路线;红色革命人物线是以红色革命人物为抓手设计研学路线。在此基础上,以地域空间为载体整合研学资源,构建以红色研学为核心,“红色+”的融合课程体系,例如红色景点+绿色生态、红色景点+传统文化、红色景点+工业旅游等多样化的组合。历史时间线仍然遵循:长征结束—“红军东征”—抗日战争(建立“晋绥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央后委在临县”)。红色革命人物主要有贺昌、刘胡兰、刘志丹等。在此基础上,设计红色研学路线如下:

路线1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

路线2 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留村毛主席路居馆—天下黄河第一湾

路线3 兴县:晋绥革命纪念馆—晋绥烈士陵园—四八烈士纪念馆—黑茶山

路线4 临县:中央后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碛口古镇

路线5 柳林:贺昌故居—贺昌烈士陵园—刘志丹将军殉难处

路线6 文水、汾阳:刘胡兰纪念馆—中共汾阳特别支部—汾酒文化景区

其次,设计研学主题和研学任务。在研学地点和研学路线确定基础上设计每条路线的研学主题和每个地点的研学任务,具体内容见表3。

研学评价设计 研学评价包含两部分:一是基于评价量表的过程性评价;二是基于成果展示的终结性评价。这两部分都涉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视角多样化,发挥评价的引导和激励功能,具体评价体系见表4和表5。

表4 红色研学旅行过程性评价表

表5 红色研学旅行终结性评价表

总结与反思

本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亮点是以红色研学作为主线,融合历史、地理、政治、语文、音乐5 个学科,按照革命历史发生的时序,以地域空间为载体,进行研学旅行前准备课程、实地研学及研学后展示评价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既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又可以作为学校跨学科教学实践的有效尝试,还能在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中发展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们认真思考的是不同科目间如何实现有效的融合;在研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有效的研学任务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旧址纪念馆研学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研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