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创呼吸机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

2023-08-29 07:11张翠容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张翠容

(佛冈县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肺部疾病。《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 亿,其中40 岁以上慢阻肺发病高达13.7%,已跃升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由于气道阻塞、呼吸感染等原因,慢阻肺患者病情日益加重,出现了各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则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呼吸不畅、脏器功能受损等是主要临床表现,也是诱发死亡的关键性因素。针对这一并发症,临床普遍以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方式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临床症状,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对此,本研究提出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接诊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符合慢阻肺、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发病后未接受任何针药治疗;患者自愿接受本研究临床试验,且能够正确评估症状改善状况,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同以上所提到的诊断标准不相符合;同时患有心肺、肾脏类严重疾病;患有精神类疾病,认知方面不全,在本次研究中配合度较低;相关病历资料缺失,对治疗效果无法判断分析。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有患者15 例,均为男性。以数据统计软件作为辅助,逐一统计两组病例的年龄、病程分布情况(见表1),结果得出,P 值高于0.05,可见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提示观察指标拥有可对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则是对症治疗,以止咳、抗感染治疗为主,具体用药方案为:(1)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25g/次,同生理盐水进行混合,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每天一次。(2)盐酸左氧氟沙星,温水服用0.3g,每天早晚服用。(3)低流量吸氧,维持呼吸道的通畅。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选择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具体操作为:按照规定佩戴好吸氧面罩,模式设定为S/T 模式,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6 ~20 次,吸气压力设定为10 ~15cm H2O,呼气压力设定为5 ~8cm H2O,吸氧浓度设置设定为30%~40%。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变化情况,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每天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不得低于8h,连续治疗一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咳嗽、咳痰等临床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且呼吸趋于平稳;有效:相关体征及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呼吸频率也逐渐恢复正常;无效:临床体征及症状并未任何改变,呼吸十分急促,频率越来越快。(2)临床指标,这里包括了血气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其中,血气指标由血气分析仪进行准确测定。(3)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口干咽痛、 排痰困难和腹胀等并发症进行随访调查,并如实统计与对比。(4)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如实统计,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t 值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2χ检验。若P <0.05 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据统计,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水平的比较

据统计,两组血气指标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水平的比较(±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水平的比较(±s )

组别n PaO2(mmHg)PaCO2(mmHg)PO2(mm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5 58.14±2.35 61.24±2.05 50.14±3.02 47.25±3.25 117.0±3.01 96.7±6.32观察组15 58.24±2.41 63.58±2.57 50.27±3.00 44.54±3.11 119.0±3.25 80.5±6.57 t 0.025 3.658 0.145 3.658 0.123 6.847 P>0.05<0.05>0.05<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对比

据统计,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对比(±s )

表4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对比(±s )

组别n心率(次/min)呼吸频率(次/min)对照组15 101.25±9.87 24.32±4.04观察组15 93.54±5.14 16.25±3.07 t 5.214 7.587 P<0.05<0.05

表5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d)

表5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d)

组别n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15 16.25±3.34 23.54±3.25观察组15 9.58±2.07 14.21±3.02 t 12.254 13.025 P<0.05<0.05

2.4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据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慢阻肺是一个高发、高死亡疾病,持续性、不可逆转性等特征,老年人、吸烟人群是高发群体。因大气、环境污染等,慢阻肺患病人数持续增长。患病后,患者极易出现呼吸不畅、咳痰、咳嗽等症状,呼吸道炎症细胞因子逐渐侵入表层上皮中,黏液分泌腺日益增大,杯状细胞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黏液分泌持续增长,组织充血水肿越来越严重,气道被严重阻塞,从而引起了呼吸衰竭。对于呼吸衰竭这一并发症,其会导致通气功能出现障碍,酸碱之间失去平衡,甚至会对神经造成严重损伤,患者生命岌岌可危。

临床治疗中,普遍采取对症治疗方法,选择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多索茶碱、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对肺部感染进行有效抑制。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呼吸衰竭的症状,然而长时间服药耐药性越来越强,且会诱发各种不良反应。相关研究指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低氧血症越来越明显,所以改善缺氧症状尤为必要。对此办研究提出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无创呼吸机具有创伤小优势,患者及家属易接受,其中S/T 模式可确保机器中的氧气持续不断地进入肺泡中,对患者通气效果进行有效改善,并可有力地克服气道阻力,促使药物能够顺利地抵达患处,从而强化质量效果。另外,无创呼吸机可使得进入患处的气体特别均匀,将PaO2水平持续提升,优化血气指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在无创呼吸机实际应用中,面罩选择是重点,应基于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面罩,并对患者血气变化进行细致观察,诱导其顺利地排痰,强化呼吸协调性,从而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论同闫圣杰研究结果相似,这表明了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无创呼吸机的有效性。同时,两组PO2、PaO2、PaCO2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这些数据表明了无创呼吸机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结束后还需加强预防,首先要做到戒烟,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身体及呼吸功能,如散步、打太极拳、爬山、跳舞等,季节交替时不得到人员特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房间经常通风,并提高自身抗寒能力,在夏天可使用冷水进行洗漱,每天坚持户外锻炼。总之,对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显著,可对患者血气指标进行优化,恢复心率及呼吸频率,控制抗生素使用量,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安全性高,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