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2023-08-31 17:47辛凤卿梦霞赵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6期
关键词:融入途径实践教育课程思政

辛凤 卿梦霞 赵斌

[摘 要] 实践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在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以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围绕为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培养政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青年人才的核心任务,剖析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过程的问题,从教学体系、内容体系、管理机制三方面提出对应的改革建议及措施,以期达到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之间教育方法及模式相统一、教育功能相促进的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实践教育;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融入途径

[基金项目] 2022年度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课程思政融入独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育的策略研究”(XJG22-087);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重点项目“‘双碳背景下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22WL0305)

[作者简介] 辛 凤(1988—),女,山东日照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研究;卿梦霞(1993—),女,湖南新化人,博士,長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燃烧污染物控制研究;赵 斌(1968—),男,吉林公主岭人,博士,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及先进发电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6-0104-04[收稿日期] 2022-12-2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育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动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而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全过程育人的根本所在[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而要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能源动力行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成为转型发展的“主旋律”[4],这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教育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的实践过程是发现、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高校学生探索人生方向、赋予人生意义的过程。但当前部分学生在实践能力提高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上与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存在一定偏差,缺少理想信念、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5],这需要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入实践教育以修正偏差,引导和延伸实践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从而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培养政治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有助于实现两者优势互补

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能够在集二者合力的作用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不仅能够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勇敢坚毅的品格。而这些精神、品格和能力又可以内化为实践教育的内驱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实现更好的实践教育成效。

(二)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可引领学生把自身实践的价值定位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上,而非停留在个人利益、金钱价值和眼前收益上,从而为学生提供无可替代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助于克服其在实践道路上的困难与障碍;同时,当学生通过实践教育的引导,创新潜能被激发,将会增强其成就事业的意识、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和行业精英。

二、当前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融合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联系不紧密

当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设计中相对欠缺民族精神、工匠精神、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等文化素养的培养。为此,根据新时代对能源电力行业人才的新需求,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于2021年修改了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均加入了课程思政要求,在此大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对新修订的课程思政要求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程改革难题。

(二)课程思政融入过于刻意,学生缺乏兴趣

当前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实践教育中思政元素的缺失问题,但由于其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导致课程思政在融入实践教育的过程中过于刻意,甚至存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割裂的状态,学生仅仅能学到专业实践中的“点”,对于本专业领域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先进设备、最新科研成果、先进人物事迹等由“点”到“面”的知识扩充基本趋于“零”,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课程思政如何巧妙融入实践教育,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

(三)实践教育评价考查体系未考虑思政元素

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评价必须精细化[6]。目前在课程思政的供给侧(教师端),其考查方式通常为思政元素的“有”或“无”体现,对其融入的方式太过随意;对课程思政的需求侧(学生端),其考查方式通常包括考勤、报告资料、实践结果等,缺乏思政素质的考查;对课程思政的管理侧(管理部门),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长远考查,缺乏深度数据评价课程思政的长远有效性。

三、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改革建议及措施

本文聚焦当前高校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构建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相互贯通的内容体系和相互耦合的管理机制三方面研究其改革策略。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的改革思路见图1。

(一)构建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

1.挖掘思政元素在专业实践教育中的高效切入路径。大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岗位的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不能仅依靠输出式教育,而需结合其所处环境及身心发展状况寻找思政元素的切入路径。例如: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向及产业环境为切入路径、以时政热点为切入路径、以教育对象的发展需求为切入路径等。另外对新涌现的思政元素及时总结、分享推广,全方位、多角度打通思政元素的切入路径。

2.针对实践教育,树立一批课程思政标杆案例。能源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教师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既要大视野传知识,也要小角度讲育人,唯有把课程讲授得有深度也有温度、有意义也有意思、有影响也有回响,才能培养出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同样过硬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对于普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相关经验,摸索的过程中容易走弯路的问题,要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做到有例可循,有标杆可依,并建立实践课程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师及辅导员的协同联动机制,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思政和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

3.构建新型立体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秉承“一个协同”:对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方法和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真正让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协同发展;坚持“两个结合”:在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的路径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课程吸引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做到“三个突出”:突出实践、突出创新、突出价值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由刺激导向转变为激励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激发其创新潜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打造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相互贯通的内容体系

1.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在理念上要融会贯通。课程思政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实践需求,开拓新的思维环境,迅速捕捉时代发展的新信息,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实践教育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与推崇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的时代特征相吻合,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统一。因此,要牢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引导和思想统领作用,充分认识到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既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也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的重任。

2.优化实践教育教学内容,多方位寻找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组织一线教师进行深入研讨,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使教师围绕目标而教、学生围绕目标而学,确保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要善用“大思政课”,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节能减排科技与实践竞赛、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引导学生将实践学习从有限的课堂向无限的社会拓展,通过社会大课堂挖掘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生动、最鲜活的思政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课程思政依托实践教育进行,思政元素深化学生实践内驱力。要充分发挥实践课程“做中思”的德育功能,运用其学科思维提炼实践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涵,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载体,在润物无声的实践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其参与热情是保障教学最终成效的重要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参与实践时并不主动,需要借助课程思政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科技报国的情怀,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构建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相互耦合的管理机制

1.对供给侧(教师端)建立涵盖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持续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方案,对实践课程,不仅需要考查教师在技术实践方面的教学效果,还要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构建多样化、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多项评价指标,评估思政元素在专业实习实践、竞赛、毕业论文等各环节中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成效,既要合理分配不同评价指标的影响占比,又要兼顾不同考核指标之间的融合性;将教师的德育意识与能力、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效果作为教师评教、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

2.对需求侧(学生端)建立时效评价与长远考查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从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来看,应根据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内容评价,通过阶段性汇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来看,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时的当下感受,更要注重对其价值观的持续改造。基于此,评价其对学生价值观的长远改进可通过跟踪调查、校友走访等手段,从学生毕业后在从业期间有无职业失范,工作持续性动力是否充足等方面进一步考查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3.对管理侧(管理部门)站在人才培养的长远视角对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予以统筹谋划。加強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持续提升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鼓励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为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在教学保障、资源共享、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协同提供保障;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学科评估、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专业认证、各教学单位绩效等评价考核中;理顺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协调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各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层层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精心设计价值引导路径,有计划、有准备地在各门实践课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结语

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是适应新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对顺利实现绿色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通过建立课程思政与实践教育相互融合的教学体系、相互贯通的内容体系、相互耦合的管理机制,力求使课程思政巧妙融入实践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从而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參考文献

[1]龙凤玲,林同,曾曙才.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农事训练教学改革探索:以“森林生态因子观测”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46):49-5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薛大伟,陈建民,杨俊,等.课程思政融入动植物野外实践的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3):57-60.

[4]吴江,潘卫国,任思源,等.适应“双碳”目标的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1(S1):251-252.

[5]李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迷失与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55-156.

[6]霍应鹏,刘锋,陈燕舞,等.化学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与路径分析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32):169-17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Prac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XIN Feng, QING Meng-xia, ZHAO Bin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114,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actic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which is related to whether students can buckle the first button of lif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prac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major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based on in-depth analysis of above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rom teaching system, cont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were brought up in this paper, which centered on the core task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high political quality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for the national energy and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nity of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models and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functions betwee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actical educatio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integrating approach

猜你喜欢
融入途径实践教育课程思政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途径探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在问题中追求真知,在过程中培养能力
谈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教育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