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其扇面艺术的审美取向浅析

2023-09-01 03:13方磊
书画世界 2023年7期
关键词:审美取向扇面艺术

方磊

赖少其

赖少其(1915—2000),当代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作家、诗人。全国第一、六、七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和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党组书记,1956年兼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1959年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长期兼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1983年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

关键词:赖少其;扇面;艺术;审美取向

东汉郑玄在注解《礼记》时,曾说:“周又画缯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由此可知,在先秦时人们就开始在扇子上进行装饰。六朝以后,书法盛行,在扇面上作诗题字逐渐流行。宋元以降,扇子更是被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在方寸之间的扇面上题诗、作画、钤印,于精致细微处或仰观宇宙之大,或俯察品类之盛,均代表了文人士大夫对审美趣味的身份认同,即审美取向。近现代以来,扇面艺术深入民间,并非文人士大夫专享。广大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扇面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仅内容取材广泛,而且意境清新且形式多样,既饱含个人特质,又富有时代气息,或爽朗雅致、自然清新,或含蓄隽永、平中寓奇,或散淡飘逸、气韵贯通,无一不是他们内在审美取向的外在反映。

作为一位高产的艺术家,赖少其一生创作的作品不仅种类齐全,有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也丰富多彩,有中堂、立轴、斗方、条幅、小品、镜心、册页、手卷、信札、扇面等。其中,现存可见的扇面作品数量不过数十件,却精彩纷呈。在题材上有书法、花鸟、山水,在创作时间上有早期、中期、晚期,在形制上有折扇、团扇,在材质上有纸本、绢本,在用途上有自用、馈赠。通过梳理发现,这些扇面作品历史脉络清晰,风格特点显著,审美取向彰显,凝聚着赖少其对周遭事物的切身思考。画家将情感、技艺、理念、胸臆、学养,甚至性格综合作用于扇面这一载体之上,读者由此可以一探赖少其扇面艺术的审美取向。

一、扇面书法的韵味隽永和拙朴淳厚

纵观赖少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显著特征就是关注时代热点,能反映时代特质,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扇面《忆秦娥·娄山关》(图1)绘制于1965年,是目前可见的赖少其最早绘制的扇面。正面以行书书写毛主席词《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另写“毛主席词娄山关,一九六五年夏为曾菲同志书于肥滨,老赖”。书法布局采用了“隔行长短错落法”,即每一行所写的长短不一,隔行错落,形成上宽下窄之势。反面(图2)用隶书书写毛主席词《十六字令·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另落款“一九六五年夏日为曾菲同志书,老赖”。书法布局采用了“顶端法”,即沿着扇面的顶端自右往左书写,每行一个字或两个字,下方留白。

赖少其的书法艺术博采众长又重点取舍,他在1980年的《点滴体会》一文中总结道:“一定要临帖,几年、十几年临一个帖。我临《兰亭序》临了二十多年,我学过郑板桥,后来学伊秉绶,最后才学金冬心。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金冬心的漆书,结体是学《兰亭序》的,用笔是学晋碑,如果学欧阳询,便有些像金冬心的漆书了。欧阳询便是用碑写《兰亭序》的。颜真卿也是从《兰亭序》变化而出,不过颜字直粗横细,结体端庄,落落大方;金农漆书反其道而行之,横粗直细,结体长方,凝重如铁,但道理却是一样的。”[1]200观此扇面,其时,赖少其的书法风格尚在探索阶段,尤其是隶书风格并未完全成熟,但不难看出其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向,即从王羲之、郑板桥、伊秉绶、金冬心等格调高古的书法正统入手,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继而推陈出新。

至于《兰亭序》为何符合赖少其对行书的审美取向,傅爱国认为:“在书法上他选择临习的对象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我想,五十年代他崇尚王羲之,首先,可能受到当时的海派书风的感染,取法乎上,起点即高;其次,是《兰亭》用笔遒丽、结构多变、章法天成的艺术韵味感动了他;再次,因为不激不厉、不亢不卑的中性平和书风好使审美心理得到一剂调节的良药。”[2]赖少其对《兰亭序》二十多年的追慕,形成了自己行书的审美取向,即韵味隽永,我们在其众多的手札上也可以目鉴。观扇面《孟浩然诗》(图3)上题孟浩然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画家借诗抒情,用隽永的行書写就,淡而有味,含而不露。不难发现,其行书的取法也不仅仅是赖少其自己常说的《兰亭序》,我们从其收藏情况和书写痕迹中亦可看到孙过庭《书谱》、宋拓《十七帖》、董其昌《书品册》及郑板桥的影响。又如扇面《松涛风吼》(图4),书法布局采用“顶端法”,下方留白,隽永的行书与精巧的扇面相结合,书法张力自然流出,风韵天成。

除了行书,赖少其在扇面上书写最多的是隶书,扇面《岭上腊梅》(图5)以隶书写就“岭上腊梅已结子,二月春风似剪刀”。其隶书取自金冬心、邓石如、伊秉绶,旁涉“二爨”,晚年兼学泰山榜书之祖《泰山经石峪》,逐渐形成其拙朴淳厚的书风。此外,赖少其在幼年时期便喜欢观看老师临摹康有为的“康体”,稍长便喜欢临习郑板桥那种隶楷相融、独具个性的“六分半书”。赖少其所秉持的书法观点是兼容并收,他说“碑与帖各有优点,可以互相补充”,无须刻意地把“碑”与“帖”划出界限。又如扇面《泠泠瘦骨寒》(图6),用隶书写就“泠泠瘦骨寒,扣之响当当。月下横斜影,风送十里香”,隶楷相融给人巧拙相生、淳厚盎然之感,独具匠心。

其创作于1999年的扇面《一阵风》(图7),具有强烈的隶楷兼容特点。其时,赖少其因病已难以控笔,但其笔墨仍力透纸背,扇面布局浑然天成。在吴雪看来,“赖老的行书有金石气,而他的‘漆书也深深地打上‘兰亭的印记,那就是雄浑中见灵性,开张中显文雅。所以,我认为,赖少其的书法是以碑为骨、以帖为韵的。他把两种风格有机地统一在‘赖体的作品当中了”[3]。可见,站在王羲之、金冬心、郑板桥、邓石如、伊秉绶等古人的肩膀上,赖少其的书法已有较大变化和升华,融入新意,这便是赖少其书法的审美取向。赵朴初对其理解为“其书法遍临名碑法帖,兼收并蓄,吸收消化。拙朴淳厚,形成独特书风,韵味隽永”[4]。

二、扇面花鸟画的铁骨铮铮和深情温婉

赖少其的花鸟画题材众多,尤以写梅见长。赖少其对梅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他在诗中常写“寒梅香彻骨,月下横斜影”“疏影横斜月有迹,幽香处处沁罗袜”[1]14,还有自书诗云“自古画梅多高士,鹤子梅妻林处士。王冕画梅称高标,金农水边数画须。吾爱梅花骨如铁,吾画梅花发画痴”[1]26。

关于其习梅的对象,赖少其在一幅梅花作品上题“梅学王冕、王谦二家,字学冬心先生”。可知赖少其明确地指出王冕、王谦的梅花画法与金冬心的“金农体”题款相结合符合其写梅的审美取向,即其自评“我画梅花白如雪,我画枝干曲如铁”。关于梅花的创作心得,赖少其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观点,“我在此(20世纪50年代)时学习书法,也同时学习国画,才认识到‘书画同源的道理。更直接的理由,我学习书法,首先是为了‘题画,特别是当我学习金冬心的梅时,更感到有学习金冬心‘漆书的必要了”[1]266。可见,赖少其学书不仅为题款所用,更是要以书入画,其饱含金石韵味的书法更加强化了墨梅的铁骨铮铮,从而使赖少其的扇面梅花作品更加笔墨淋漓,气韵生动。

扇面《墨梅》(图8)上题“以金农法画墨梅一枝”,梅花枝干遒劲,斜势伸发,各展其姿,淡墨点花,笔触古拙,富有色彩感,在轻盈潇洒的风姿中含有沉厚稳健的意趣,构思布局与笔墨意趣的形成独有特色。此扇面以简单的折枝经营构图,以少胜多,以微见宏,别出心裁,小巧别致。所写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赖少其在扇面上喜写墨梅,这也与扇面在形制上具有小巧玲珑、形状各异的特点有关,画家将花草枝干适当裁剪截取,得到以小观大、一斑窥豹、由表及里的视觉效果,使花鸟画的创作更加清新活泼,形式多样,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又如扇面《画金农墨梅一枝》(图见扉页),不仅具有较多的想象空间,还以漆书入画,获得如木刻般的厚重感。画面与书法融为一体,题字和梅花之间又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

其写梅的动因,与其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人格品性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赖少其花鸟画的主要描绘对象是梅花。在特定的年代,赖少其将毛主席词《七律·冬云》《卜算子·詠梅》大量地题写在梅花作品上,几乎有梅痕处必有毛主席词。“梅花欢喜漫天雪”(图见扉页)、“犹有花枝俏”等词句足见其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以及铁骨铮铮的操守,彰显出崇尚高雅、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范。这正是他对人生感悟的体现。

赖少其将这种带有强烈人格特征的审美取向大量地反映在扇面梅花的创作上。扇面《潘天寿诗意》(图11),写一老梅,枝干上新枝茁壮,花蕊繁密,璀璨异常。画家用顺逆有势的散锋在质地坚韧的黄皮纸上皴擦枝干,笔力雄劲,有苍龙出岫之势。枝梢线条劲如弯矢,吸收了王冕的写梅遗法。梅花勾瓣点蕊,冷艳绮丽,与粗壮的枝干相映,苍劲中见清气,冷峻中见风姿。上题潘天寿《咏梅花》中的诗句“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在扇面《梦梅》(图12)上,赖少其更是直抒胸臆,上题自作诗“看长江滚滚东流急,千古英雄多磨折。斥佞臣,一尊顽铁我迟来。梅花已谢,北望中原,漫天大雪”。赖少其借梅抒发个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将主观感受的表达与客观物象的描绘进行了高度的结合。

画家的艺术语言从来不是只有一面,赖少其扇面梅花的审美取向除铁骨铮铮外,还有着一层温婉深情,这与赖少其温润的性格息息相关,所谓“铁骨柔情”。扇面《宋之问诗意》(图13)中,白梅造型严谨,枝干虬曲,大片的金农体题跋强化了深沉之力,漆黑的书法与淡淡梅花形成对比呼应,逸趣横生。作品绘于1977年,此时写梅可以没有顾忌地题上古人诗词了,上题唐代诗人宋之问诗《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扇面整体呈现的是一种平静、淡雅的意境,画家借景托物,借诗抒情,写心写意,表达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也体现了画家对前途命运的思考。

扇面《韦应物诗意》(图14)是赖少其为女儿赖小虹所画,是赖少其扇面花鸟画作品中少有的非梅作品,上题韦应物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图中幽草、顽石几乎布满整个画面,这种饱满的构图在赖少其的扇面花鸟画中实为罕见。端庄大气的设色布局将幽草的娇嫩柔美表现得栩栩如生,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幽草的清纯高洁。此外,赖少其还常在扇面上题“夏为曾菲同志书”“为曾菲驱(祛)暑”“为女儿小虹画”“为在海书”“为在海写”“研吾同志正书”“伟智同志属(嘱)”“小林小弟嘱”等词语,体现了赖少其对妻女、好友的深情,这也是其扇面花鸟画重要的审美取向之一。

三、扇面山水画的苍茫沉郁和浑厚华滋

早在北宋时期,扇面山水画艺术成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艺术形式上以工整写实绘画为主,也有写意扇面山水画。元代以后,扇面山水画在形式上以写意为主,更加注重文学诗词的修养与笔墨意趣的表达。无论哪种形式,都与时代和画家共同审美取向息息相关。赖少其的山水作品常见于中堂、立轴、斗方,少量见于手卷,在扇面上绘制山水更为少见。如何在小巧的扇面上体现山水画的笔墨、构图、立意等元素,无疑更能精准和集中地反映赖少其山水画艺术的审美取向。

在笔墨的审美取向上,赖少其喜用枯笔焦墨。扇面《梦笔生花》(图15),用侧锋淡墨皴擦山体,用中锋浓墨点染矾头,用黑线勾勒房屋,前景后景呼应,虚实相生,在精致玲珑的扇面上营造出平远幽深、苍茫沉郁之感。无疑,其扇面山水画的审美取向源自新安画派,其核心是枯笔焦墨。赖少其分别于1962年和1974年,两次临摹程邃《山水册》八帧,并题跋“邃画用枯笔干皴,余喜其粗笔苍茫浑厚,落墨不多,气象万千,此大手笔也。余习之经年,苦未能入室,惜晚生三百余年,未能拜其门下也”[5]。赖少其一生中临摹程邃、渐江、汪之瑞和戴本孝等新安画家的作品数十件,他也借鉴了石涛笔法之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习其点苔之法,密密麻麻,劈头盖面。赖少其取新安画派之枯笔焦墨,去其冷峻静逸。他也反复临摹黄宾虹,往往“愈似愈远”,遂悟“不似之似”。

1986年赖少其回归故里广州,开启了艺术变法并臻高度成熟的时期,这一年为丙寅年,他自谓“丙寅变法”。“此期明显增添了画面设色用水的比例,拉开了水色层与干笔焦墨层的色差,画面也因方形石块的简化既使画面结构紧密,也增添了画面的抽象意味。”[6]扇面《山水》(图16)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枯笔焦墨铺底的基础上,反复施以赭黄,以求画面色彩的浑厚华滋。笔、墨、色纵横交融而又灵动有致,在枯笔焦墨中以湿墨衬托出苍润清脆,笔墨略为收敛、含而不露。其重要特征是进一步把西画的审美取向直接融合入画,画面更趋向于意象,将客观事物与主观表现融为一体,主观表现更强烈,更重情境意境,突破传统笔墨的束缚,画面构成和形式更具当代感,也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体验。

在构图的审美取向上,赖少其吸收了“荆关”的北派画法来描绘南方山水雄伟的一面。赖少其曾反复临摹唐寅的《匡庐三峡图》,也曾临摹《山居招月图》《千岩竞秀图》等多幅“黑龚”作品,取二者山水构图之雄奇。赖少其对此解释为:“我的笔法是学程邃和戴本孝的,但它清丽而不雄伟;因此,我在结构上学习唐寅和龚半千。我在黄山时,每每找寻便于发挥雄浑的大山为背景,当我临摹龚半千的作品之后,以西画写生之法画黄山,不仅可以如实地反映黄山,还有自己的特点。”[1]235扇面《黄山紫云楼》(图见扉页)对丘壑的经营,便借鉴了龚贤“愈奇愈安”之法,在奇中求安,安中求奇,构图的视野更广,气象更大。

在立意的审美取向上,赖少其注重扇面山水畫的“意境”,“画的好坏,主要看‘意境,景物能否吸引人,有没有寄托,能否画外有画”[1]200。宋元以来,扇面山水画在形式上已十分成熟,难以出新出奇,所以其内在的“意境”显得尤为重要。真正要把扇面画出“味道”,不单在于形而下的技巧,还在于作者的气质禀赋、文化素养乃至胸襟器识。扇面画不但要耐“看”,即形式动人;更要耐“读”,即意境丰富。观扇面《苏东坡夜游赤壁》(图见扉页),在画面处理上,前景笔墨较重,中远景表现得最为生动,若隐若现,山色空蒙景亦奇。笔墨严谨,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赖少其特别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上题“此苏东坡夜游赤壁乎”,在意境上追求静谧之美、诗意之美。尺幅虽小,但意境宏大,表现了画家对虚静、淡泊、幽深之境的追求。

四、文化启示

1988年7月2日,赖少其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演讲时说:“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道路,不可能所有的画家都走一条相同的道路。”演讲中,赖少其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少年学习西画,青年创作木刻版画,中年研习传统国画,晚年变法。不难发现,其每一步的选择都取决于自己对艺术的审美取向。扇面艺术是赖少其艺术创作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梳理可知,赖少其对大量格调高古的传统书画的认真研习,以及其西画的根基,使其在扇面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善于结合时代特征和自我个性,有选择、有侧重地对研习对象做出有价值的审美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这需要画家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宽广的胸怀,以及独到的审美眼光。这无疑也是赖少其扇面艺术留给后人的重要文化启示。

参考文献

[1]洪楚平,赖晓峰,于在海. 赖少其诗文集[M].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傅爱国. 孤独生命体验中的艺术升华:赖少其先生艺术人生及书法漫议[M]//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安徽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文艺百家.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46.

[3]吴雪. 魏晋风度 金石气概:赖少其书法艺术源流初探[M]//于在海. 赖少其书法篆刻集.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6:11.

[4]赵朴初. 《赖少其书画集》序[M]//杜滋龄.赖少其书画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10.

[5]赖少其.《明程邃山水临本册》题跋,1986年作[M]//于在海. 赖少其山水画集.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15.

[6]尚辉. 铁笔烂漫写苍茫:赖少其对20世纪山水画现代性的深度探索[J]. 中华书画家,2006(9):6.

约稿、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审美取向扇面艺术
清 程邃 行书双进酒词扇面
雷家民作品
纸的艺术
舒强扇面作品选登
扇面等式
文献翻译初探
浅谈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审美取向的影响
岭南四大园林的审美取向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