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的中学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2023-09-01 20:39熊婧怡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课音乐作品立德树人

熊婧怡

(豫章师范学院,江西南昌 330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此同时也强调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思想文化建设中。音乐新课标中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课程德育功能教育有了明确地规定,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新课改以及响应党中央号召的需要。因此,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认真地思考如何根据中学生认知特点推动音乐课教学改革,如何在音乐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如何以艺育人。

一、现阶段中学音乐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主客体德育待提高

教师作为音乐课教学的实施者,其德育素养会直接影响德育的渗透效果,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无法打破传统音乐课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较重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的传授,较少考虑音乐课程教学的审美教育、德育教育等内容。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观点片面地认为音乐教育与德育无必然联系且对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认知情况并不乐观。

学生是音乐教学的客体,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德育素养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升学的压力下,学生更侧重于语文、数学等主科课程的学习,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且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未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甚至一些音乐课还会被其他课程挤占,因此学生能从音乐课上学习、理解的知识与技能较少,导致许多学生基础不扎实,甚学生个人音乐鉴赏能力也较低,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1]。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学习压力进一步增大,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希望能够通过音体美等课程放松身心,虽然许多学生喜欢音乐课程,但如果学生在课程上需要认真学习课本上的音乐知识与演唱技巧时,积极性不足。学生不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自然也无法认识到德育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的必要性,学生自身德育素养偏低自然会影响德育的渗透与落实。

2.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单一

音乐教学中作品的主题、背景、旋律以及知识与技能要求不同意味着音乐课堂应该多元化,即教师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有53.33%的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是传统讲授法开展教学,约有26.67%的教师是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德育,仅有20%的教师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音乐教学需要渗透德育[2]。可见,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偏向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状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学生较少,师生课堂互动少,教师也无法有效将教材中蕴含地德育元素传递给学生,自然德育渗透效果差。

在音乐课堂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中德育功能,忽视了德育渗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方面教师与学生都处于较懒散的状态,双方均未重视,导致音乐课堂德育渗透进程艰难。部分年轻教师在教学之前并没有对音乐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只是简单地照搬教参,导致课程讲授比较僵硬死板。其实,德育渗透应该体现在整个课程中。年轻教师由于对课堂把控不到位,德育渗透更不能自如进行,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不高,德育理解较模糊。

3.音乐教学德育环境有待优化

音乐课程体现的德育环境包括行为环境、文化环境等,行为环境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作品的旋律与创作背景去反映德育内容,在文化环境中的音乐作品来源于生活。若音乐德育环境不佳,自然也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尽可能地将音乐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已有的认知经验结合,未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无法实现德育目标。同时,学生长期受到来自应试教育的压力。大部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呈现消极被动的态度,学生并没有重视音乐课程的学习,德育渗透的进行自然举步维艰。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的德育感知领悟能力降低,学生难以在课程中体会感悟音乐课程德育意义。

除此之外,良好的德育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的支持,例如多媒体、音响等设施,但目前许多多媒体音乐教室内的设施老旧,一些音乐教室网络不够流畅,无法带给学生良好的视听体验,学生无法多角度去感受音乐,影响了教学效果。又或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部分年轻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了自弹乐器的重要性。有时教师直接带领学生在非专门的音乐教室简单为学生播放视频伴奏等。其实,教师通过乐器弹奏可以更加直接地将音乐所具有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如果仅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不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创作者或者是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意境。

二、新时期中学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1.提高主客体德育素养

教师、学生具有较高的德育素养才可以有效在音乐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才可以更好地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德育素质。身为人民教师,在新时期应该主动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无论自己的教龄多久或者是教学经验多么丰富,都应该主动去学习新知识,补充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知识,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积极学习[3-4]。在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生的事业去奋斗,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校管理规定,在实践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为学生以身作则。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也要有反省意识,以此获取提高自我的动力,在课堂上与课后应该多与学生或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音乐课教学的看法、音乐素养以及德育素养,便于教师对自己课堂活动设计、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去分析音乐课学生积极性如何,德育渗透效果如何,帮助教师不断改进,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更游刃有余。教师要不断加强音乐课堂德育意识的培养,将德育渗透落实到音乐课程点滴中。“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应该具备对音乐教材进行优化整合的专业水平,把同一主题或者德育渗透点的课程内容进行汇总整合。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从而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前音乐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握音乐德育的重难点。教师要善于挖掘资源,丰富教学内容[5]。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选择相关的歌曲映月背景故事讲解,选取一些优质的音乐视频短片作为微课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与中外文化对比的资料,来丰富学生的中西音乐文化内涵,培养跨文化意识。要想优化当前音乐德育教学模式,首先要改变师生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变为引导者。一怒教学可以以情境为主线,活动为途径进行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情境是音乐学习体验的关键。教师在对音乐主题德育点进行分析之后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6]。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感知、体验音乐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试管、价值观。

另一方面需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学生是音乐教育的客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自身的影响以及音乐作品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真善美,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作为教师,需认真研读课本,在教学中依托音乐教材中已有的德育教育资源,让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预留出音乐活动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音乐活动,去展现自我,去探索如何运用技巧更好地去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内心激荡,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音乐课教师需要积极与班主任沟通,协同班主任一同强化学生道德养成。班主任在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需要严格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抓好《学生会值勤制度》,抓好学生日常管理与文明行为养成教育[7]。而音乐课教师也需要积极配合班主任,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违反规定、仪容仪表不当等行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给班主任,以便督促学生及时整改,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学中渗透德育路径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基于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情况、德育要求灵活地选择教学方式,应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明确音乐作品中德育教育点[8]。例如《渴望春天》等音乐作品节奏明快,调式明朗,学生在享受音乐作品过程中可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乐观的生活态度;《爱我中华》等音乐作品曲调宽广,旋律悠长,这些作品大多诞生于特殊的历史年代,通过图片、情境教学等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补充历史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与演唱过程中获得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合适的方法在课堂上引出代替采用简单的说教,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对德育的主观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音乐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情感。此外,中学生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自我意识增强、情感丰富,且对于枯燥的说教较反感,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可以将德育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更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可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或开展其他的课堂教学活动,从音乐作品与生活实际出发去创设情境。例如在《茉莉花》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演唱《茉莉花》的片段,让学生注意聆听。在学生得出小女孩演唱的是《茉莉花》后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重大晚会上选择了《茉莉花》这一首歌向全世界观众展示?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茉莉花,教师在旁补充关于茉莉花的知识(茉莉花代表着纯洁无瑕,代表纯洁的中国人民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选择《茉莉花》这首歌的原因,采用此情境导入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双重目标。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积极与学生互动,为学生情感体验、展现自我以及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以提高针对性的指导。例如辅导学生将音乐作品改编为音乐剧,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排练,课堂上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师不仅仅需要通过课堂活动去实现德育目标,也可利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去渗透德育。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或由教师组织学生在周末时间前往剧场、音乐厅观看音乐表演,或者是组织学生观看积极向上的音乐影视作品等,例如《音乐之声》《卖花女》等作品。

3.营造良好的音乐德育环境

一方面,作为音乐教师积极并整合多方力量创造去良好、健康地校园音乐文化。教师组织多样的音乐活动来满足学生对于音乐的需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感悟音乐,从而实现德育渗透。对于中学生来说,心智仍未成熟。如在流行歌曲和古典音乐的喜好上,教师应该接纳时尚健康的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理解认识音乐。例如根据学生的喜好,在广播站开设点歌模块,从学生点播的歌曲中选择积极向上的歌曲在课间播放,既可以是民族乐曲,也可以是流行乐曲,让学生从喜爱歌曲的歌词中获得力量,明确学习或人生目标,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与不怕挫折的精神。除此之外,还可以联合学生处、宣传部等部门在下午放学后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举办校园音乐节等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鉴赏音乐的机会。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展示自己擅长的乐器、舞蹈、歌技,其他学生可以当评委或者是舞台策划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心灵通往音乐的桥梁和媒介,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9]。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重视音乐对于德育的重要影响,关注音乐教育德育渗透[10]。学校层面,在校本音乐方面,音乐教研组可以制定并完善音乐德育计划,明确德育目标。对音乐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保证德育能够与音乐课程有机融合。例如可以着力打造校本音乐中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让校本音乐充分发挥德育功能[11]。大力的完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使音乐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并更好地将音乐作品中德育素材呈现给学生,提高德育效果。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打扫音乐教室,定期检查音乐教室中音响、钢琴、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与设备,认真做好记录,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可以获得声、色、光、影四位一体上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环境中,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作品的主题及作者表达的情感。学校宣传部、学生干部还可以利用校园宣传栏或者是班级板报积极向学生宣传不同音乐家各自具有传播意义的真实事例。在音乐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应组织音乐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提高教师德育渗透于音乐课程的应用能力。另外可以组织教师沙龙活动,让音乐教师进行组内经验交流分享,德育音乐优质课集体备课等。在学习之后,学校组织进行音乐德育渗透相关技能比赛,加强教师对于德育的重视[12]。

结语

将德育融入中学音乐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中学音乐教师应该认清当前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明确音乐课程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提高自身以及学生的德育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德育渗透路径多元化,营造良好的音乐德育环境,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音乐课音乐作品立德树人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