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对国际舆论博弈的影响:机制与趋势

2023-09-01 09:31张志安杨洋
社会观察 2023年6期
关键词:舆论标签社交

文/张志安 杨洋

互联网平台与国际舆论博弈

伴随社交媒体的全球兴起,互联网以公众参与、群体在线、即刻互动、社会动员等方式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格局和权力结构。特别是近年来,超级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格局。随着互联网平台兴起后,平台技术中的算法、自动化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规模、范围和精度,促使互联网平台逐步成为生产和交换信息及新闻的重要途径。

网络技术始终影响着舆论生态的演变,这种演变不仅体现在国内舆论场域,同样也体现在国际舆论场域。当前,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设施化趋势正在加速,其技术交流属性使得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公众相互交流的关键媒介及日常互动结构的中心。这种渗透从人与人之间逐步延伸至国家与国家之间。互联网平台带来了国际舆论场前所未有的开放。在国际舆论博弈中,信息获取变得比以往更容易,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更容易进行,各项活动也更加透明。国际舆论博弈由以往的正式的沟通渠道、面对面的“线下”交往逐渐转向互联网平台上的“线上”博弈。

社交平台提供了一个即时、广泛的交流平台,并已成为功能强大的沟通工具。社交平台的政治属性使其已成为政府、国家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直接与国内外公众沟通的主流方式。在当前国际舆论博弈中,推特(Twitter)等平台越来越多地被用来针对特定的目标,并以推文的形式直接发布具有煽动性的信息且期待同样的回应,进而引发新一轮舆论博弈。快速的技术变革加速了国际舆论博弈的进程,同时通过塑造公众舆论影响国际舆情,通过国家间的持续互动建立除共同规范及认同以外的新的价值体系与国际秩序。

目前关于国际舆论博弈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平台中的国际舆论博弈与传统国际舆论博弈的比较研究,学者从参与主体、发声渠道、议题设置及政治目的等角度分析了平台环境下的国际舆论战的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此类研究仍是从传统视角进行分析,虽然识别出平台中舆论博弈的一些外在表现特征,但并未理解平台中的国际舆论博弈的内在运作逻辑。另一类是对国际舆论博弈中技术要素展开的相关研究,此类研究较多地讨论单一技术要素对舆论博弈的影响,如假新闻、算法、社交机器人等技术要素对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全球秩序等方面的冲击。此类研究虽开始关注到了平台技术要素对国际舆论博弈的影响,但并未全面分析各类平台技术要素对国际舆论博弈的形塑过程,尚未充分重视平台技术要素对国际舆论博弈布局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对近年来平台中的国际舆论博弈案例进行回溯与分析,尝试揭示平台中国际舆论博弈的特点与趋势,并重点探讨平台技术要素对国际舆论博弈的影响机制。

平台技术要素对国际舆论博弈的典型影响

(一)用算法调控平台内容的可见性以获得博弈中的优势

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依靠社交平台的搜索功能来关注现场事件和人物新闻,搜索结果中的偏差会影响用户对不同事件的印象。算法主要用“调控内容可见度”的方法在国际舆论博弈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最近的俄乌冲突中,美国的推特就公开表示其通过算法、用“删除内容及降低内容可见度”的方法减少推特内容对他国的影响力。“封号”是国际舆论博弈中降低目标国家内容可见度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中俄等国的美国社交平台账号被多次封号。给平台账号加注国家媒体标签、内容加注警示标签等方式也是国际舆论博弈中降低目标国家内容可见度的重要方法。2020年,脸书(Facebook)及推特给中俄主流媒体账号添加“国家控制”“官媒”等标签并限制其内容推广。俄乌冲突爆发后,推特给包含中国重要的官方媒体网页链接的推文加注了“保持知情”(Stay Informed)的警示标签,显示“这条推文链接到了中国国家附属媒体的网站”。

相反,对于美国政府希望平台用户获取的消息,推特则大幅提升其内容可见度。推特策划的有关俄乌冲突的“时刻”(Moments)产品以多种语言分享实时新闻和资源,专门的活动页面以12种语言在超过67个国家提供。国外大平台的“双标”做法在国际舆论博弈中无处不在。比如,由互联网平台脸书更名的Meta公司打破了此前定下的禁止仇恨言论的政策,允许一些国家的脸书和Instagram用户发布针对俄罗斯人和俄罗斯士兵采取暴力行动的言论。在此轮国际舆论博弈中,美国通过降低利益冲突方国家的内容可见度及提升自身内容可见度的手段,进一步影响了全球舆论,成为国际舆论博弈中占据优势的一方。

(二)用“负面标签”来影响世界公众对某一国家形象的认知

推特及脸书这两大社交平台已成为国家间对话的重要工具。在推特平台上,用户往往是通过建构“负面标签”来影响公众认知,因此“社交标签”成为平台中的国际舆论博弈的重要工具。比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公开使用“中国病毒”一词,故意给中国贴上“负面标签”。平台提升了国际舆论博弈中标签化的传播速度及广度,由此建构的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国相关的“负面标签”在美国舆论场中持续强化了美国公众记忆。

“标签化”会导致认知偏见的形成。美国政府利用公众对未知疾病的恐惧及对自身健康的担忧,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建构中国的“负面标签”,导致美国公众对中国产生偏见。而这些偏见又进一步导向了针对亚裔的歧视行为。这些带有明显污名化的“负面标签”不仅在美国国内产生影响,还在国际舆论场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声誉。

(三)用“计算宣传”生产假新闻以实现博弈中的公众劝服与操控舆论

计算宣传手段主要是指使用算法、自动化和人工操纵等方法,有目的地在社交媒体网络上传播误导性信息的行为。在国际舆论博弈过程中,意见纷争的政治环境使得“虚假叙事”更容易在网上传播并获取公众信任。平台的信息传播速度使得假新闻快速扩散,且可以每天触达目标用户。社交网络和算法推荐扩大了“回声室效应”,无论是在网络日志、社交直播平台、图像和视频分享平台,还是社交平台,假新闻都可以“蓬勃发展”。

社交平台的发展和普及,则进一步增强了欺骗性信息对社会的影响。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支持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假新闻的活动,即“点对点宣传”。例如,俄乌冲突爆发当天,一则标题为《一名乌克兰父亲在与俄军作战前,与女儿挥泪诀别》的假新闻视频在推特及YouTube上迅速传播,并被多家西方媒体转载,迅速引发西方舆论对乌方的同情及对俄方的谴责。在国际舆论博弈中,政治煽动者、黑客活动分子、恐怖分子和国家政府机构等多元政治参与者,都可以通过“计算宣传”制造出大量的虚假信息来操纵公众舆论,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塑造自身良好形象及相关利益冲突国家的负面印象。

(四)用社交机器人实现攻击内容数量的规模化

近期的相关研究表明,世界各地的政治行动者们开始利用“社交机器人”这一自动化软件程序,试图操纵网络关系和舆论,通过机器人技术复杂的、自动化的、并行的计算能力,大规模扰乱在线政治对话,迅速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的公众信息。

在俄乌冲突中,“社交机器人”被广泛运用。乌克兰社交机器人的优势明显,其账号数量、发文速度及推文数量均大幅超越俄罗斯,而且乌方社交机器人中被植入了情感动员程序,自动发布的推文被故意用来在目标人群中加剧恐惧,在网络话语中提高了可统计的“焦虑”水平,可提高内容传播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平台环境中的国际舆论博弈的关键是平台权力制衡的问题,即如何依法依规对平台技术支撑下的相关权利进行限制或禁止。美国对他国塑造的“负面标签”先入为主地影响了公众判断,由于“公众缺乏对社交平台上信息的溯源和事实核查的能力”,所以互联网平台上的“负面标签”能通过算法、计算宣传及“社交机器人”,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在互联网平台上扩散。谁掌握了平台技术优势,谁就将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平台技术优势及平台舆论的主导权仍由美国掌控,全球社交平台上的媒介情境及价值体系仍然偏向西方文化及价值观。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的国际舆论博弈优势或仍将持续存在。

国际舆论博弈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际舆论博弈表现出两个新特点:

其一,平台中的国际舆论博弈处于新的传播生态系统中,平台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以及YouTube视频平台等已逐渐成为基于社交网络的应用程序的核心,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生态系统,平台技术通过影响平台的运作逻辑而直接作用于传播生态,因而平台技术要素在通过平台内容引发公众关注及塑造公众舆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二,平台中的国际舆论博弈面临越来越显著的平台操纵问题。当今的国际舆论博弈中,互联网平台操纵的手段变得更加多元,各国通过算法审查和控制来调控内容可见性,运用社交标签实现内容扩散,再利用计算宣传传播垃圾新闻和虚假信息,同时投入“社交机器人”扩大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规模,以此进行更加高效、智能和隐蔽的舆论动员和舆论博弈。

着眼于全球化治理面临的挑战与国际秩序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未来平台社会语境中的国际舆论博弈将呈现三个发展趋势。

其一,国际舆论博弈逐渐呈现出议题泛政治化的态势。以往国际舆论博弈的“负面标签”议题主要集中于疾病、民族及宗教领域,现在议题已逐渐转向了公共卫生、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及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面对议题“泛政治化”的国际舆论,如何塑造公众认知、扭转舆论风向是我国舆论治理应对的重点。假设针对的是专业议题,那么中国可力图将舆论控制在“就事论事”的范畴中,在没有掌握技术优势的国际平台上有策略地展开行动,以提升平台内容可见性。可鼓励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国际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在面对“泛政治化”的国际议题时,提前做好议程设置,就具体问题主动发声,及时消除公众误解,主动扭转舆论风向。

其二,国际舆论博弈中也出现了平台寡头化的现象。在国际互联网平台中,脸书、推特等平台已经成为“数字寡头”,它们依靠技术优势潜在地控制网络空间中的内容及推送频率。例如,国际社交平台上出现的“大翻译运动”,通过翻译中国社交平台上一些相对激烈的言论,进行以英文为主的多语种的图文并列翻译,并发布在推特等国外社交平台上以向国际公众传递负面信息,塑造与中国相关的“负面标签”,同时在国际舆论场上快速大量地生成负面或虚假信息,影响了国际舆论场的风向。对此,中国可建立国际舆情动态监测系统,综合预判舆情风险,快速进行事实核查,通过前述的专业国际平台账号以打标签的方式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及时在国际社交平台上辟谣并传递正确信息。

其三,互联网平台的国际舆论博弈呈现出技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以技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运行过程中,随着技术的迭代发展,主要平台不断添加新功能和服务,更加智能的新技术将会不断被运用到国际舆论博弈中。例如,可以生成超逼真的政治领导人伪造图像和视频的“深度伪造”技术与提供更真实的情境体验的增强现实(AR)技术已经在国际舆论博弈中被使用。对此,未来我们还需要在全面地了解互联网平台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仔细识别国际舆论博弈中潜在的技术风险,以提升应对不同平台技术风险的能力。

结语与思考

国际舆论博弈也对国内舆论生态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一,国际舆论博弈与国内舆论场产生了舆论互动和交织。推特、脸书、Instagram、YouTube和TikTok等各类平台促进了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互动式国际交流。例如,一些国内网民刻意将有吸引力或有煽动性的内容“搬运”到微博、抖音等国内平台上,试图引发国内舆论场的震动,对此我们应时刻警醒,必须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出平台治理策略,以增强中国的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其二,基于平台技术发展的国际舆论博弈建立了“连接性行动”的逻辑,较易于引发跨境集体行动。通过将个人与庞大的用户网络联系起来,平台建立了“连接性行动”的逻辑。这一逻辑的特点是“更加个性化和技术组织化,不再需要集体身份框架或有效应对所需的组织资源水平”。平台帮助集体行动者降低公开动员及协调所需的资源成本。同时,平台的“超连通性”为集体行动者提供了跨越时空差距的可能,能够全天候接触动员宣传的内容,通过在线识别目标受众,通过算法、计算宣传及社交机器人来精确地“说服”或“改造”受众的行为,以进行跨境集体行动动员。

综上,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要素正深刻影响国际舆论博弈的过程和结果。为了应对好国际舆论博弈中出现的新变化,一方面,需要对相关技术要素的复杂影响机制做更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要将国际舆论博弈置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进行分析。实际上,平台国际舆论博弈归根结底受制于政治、资本、技术和文化等多维因素的影响,持续考察传统媒体主导阶段和互联网平台主导阶段的舆论生态变化,可进一步挖掘出具有理论深度的舆论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舆论标签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标签化伤害了谁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