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敷料粘贴法用于PICC导管固定对改善置管处接触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2023-09-01 05:14童真真尚雪娇郭娜娜
全科护理 2023年24期
关键词:贴膜性皮炎胶体

童真真,尚雪娇,郭娜娜

放化疗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措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其主要的化疗静脉通道,但是化疗后病人易出现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穿刺点皮肤长时间暴露于敷贴等因素,易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非计划拔管,影响病人治疗效果[1-2]。临床通常予以PICC常规导管固定,虽可直观观察病人穿刺点有无渗液、出血等情况,但因透明贴膜不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易造成局部皮肤潮湿,出现皮疹、糜烂等情况,导致治疗疗效欠佳[3-4]。叠加敷料粘贴法为一种新型的固定方式,利用无菌纱布将导管及皮肤间的空隙填满,同时采用双重固定的方式,能有效减少细菌的进入,减少局部感染及皮炎的发生[5],将其用于该类病人中可能更有效,基于此,本院采用叠加敷料粘贴法用于导管固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9例非小细胞肺癌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病人资料,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633),按照不同导管固定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40~80(54.64±7.26)岁;PICC置管时间3~8(5.71±1.15)个月;皮肤损伤程度:轻度24例,中度16例,重度4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1~79(54.57±7.23)岁;PICC置管时间3~9(5.74±1.21)个月;皮肤损伤程度:轻度25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接触性皮炎的诊断标准[6];2)均为首次发生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3)均进行化疗治疗者;4)意识清楚且生活能自理者。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分裂症者;2)对治疗药物过敏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未定期维护PICC置管者。

1.3 方法

两组病人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同时由经过考核取得PICC资格证的护士进行定期导管维护,维护用物均采用同一厂家所生产的静脉维护包,每班床旁交接管道,若未到达维护时间出现贴膜卷边、渗液等情况应立即更换。两组均观察至出院,每月至门诊进行导管维护,期间无一例遗漏。

1.3.1 对照组

PICC常规导管固定,采用75%乙醇棉签清洁穿刺点周围皮肤,消毒时以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的方向消毒3次,且避开穿刺点,消毒范围大于10 cm,待皮肤晾干后涂抹地塞米松软膏涂抹于患处,自然干后将无菌纱布覆盖于皮炎区域,用胶布固定,导管托盘采用蝶形交叉固定法固定,一般于置管24 h后更换,然后每7 d维护1次。

1.3.2 观察组

予以叠加敷料粘贴法导管固定,可将75%乙醇更换为生理盐水棉签进行清洁皮肤,消毒及涂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首先待干后利用无菌剪刀将水胶体透明敷料沿中线剪开至1/2处,将导管嵌入水胶体贴膜剪口处,与皮肤贴合。然后采用留置针贴膜将摆放于水胶体贴膜之上的“S”形摆放导管固定,取1条无菌胶布经导管以高举平台法固定,第二条胶布蝶形“Y”字形固定,第三条与第一条固定方法相同,且不直接接触皮肤,维护时间及频次与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4.1 接触性皮炎疗效

记录两组病人接触性皮炎治愈时间、换药次数(记录第1次接诊至皮炎完全痊愈期间的换药次数)、舒适度[采用舒适状况量表[7](GCQ)进行评价,该量表共5个维度,30个项目,分值为30~120分,得分越高病人的舒适度越高,该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1.4.2 导管固定情况

记录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导管脱出及导管回缩情况。导管轻度脱出:脱出长度小于5 cm,5 cm≤脱出长度≤10 cm为中度,10 cm<脱出长度≤20 cm为重度。导管脱出率=(轻度脱出+中度脱出+重度脱出)例数/总例数×100%。

1.4.3 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局部感染、新发皮炎)。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接触性皮炎疗效比较

表3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肿瘤发展快的特点,因其临床表现不明显,导致绝大多数病人确诊时已为晚期,增加治疗难度[8-9]。放化疗是临床常用综合性治疗,PICC置管为目前化疗病人常用的静脉通道能有效减轻病人疼痛,且留置时间最长可长达1年,能最大程度降低因反复静脉穿刺导致静脉血管破坏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10-11]。但是由于化疗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降低病人自身免疫力,加上长期消毒剂及贴膜的刺激,引发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严重者可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增加导管维护及换药次数,降低舒适度[12-13]。目前临床常用PICC常规导管固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换药次数,提高病人舒适度,但是透明贴膜直接接触皮肤,去除难度大,加之汗液、消毒剂长期刺激局部皮肤,易出现皮肤红疹、瘙痒等症状,进一步加重接触性皮炎[14-15]。相关研究表明,导管材质、汗液等相关因素均可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叠加敷料粘贴法导管固定通过改良固定方式,避免皮肤与胶布直接接触,且采用无菌敷料与水胶体透明敷料双固定的固定方式,避免因细菌通过导管而进入穿刺点,降低导管感染率,将其用于该类病人中可能会弥补PICC常规导管固定的不足之处[16]。

3.1 叠加敷料粘贴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导管固定对接触性皮炎疗效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换药次数较对照组少,舒适度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将叠加敷料粘贴法导管固定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病人中能提高治疗效果。首先叠加敷料粘贴法能有效减少敷料与皮肤之间的空隙,进而降低细菌进入穿刺点的可能,也可避免导管下残留的消毒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同时局部涂抹地塞米松软膏能通过抑制炎性活性物质的形成,如前列腺素等,延缓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减少渗出液,缓解皮肤肿胀,达到抑制过敏反应的目的[17]。其次利用生理盐水消毒皮肤,可减少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且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保持局部皮肤干燥,缓解病人瘙痒、疼痛,增加病人舒适度,缩短皮炎愈合时间。最后该敷料为透明膜,可使护士直接观察病人皮肤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进行换药,避免了因盲目更换敷料而导致换药次数增加,与张燕等[18]研究结果一致。

3.2 叠加敷料粘贴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导管固定对导管固定情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脱出率(6.66%)、导管回缩率(4.44%)均低于对照组的22.72%、20.45%,说明将叠加敷料粘贴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导管固定可有效降低导管脱出率,提高固定效果。水胶体敷料具有良好的密闭性,且黏性强,易于塑性,吸收能力好,可与皮肤完全贴合,形成密闭的环境,减少了因贴合不佳使导管与贴膜之间的空隙增大进而出现导管移位、卷边等情况,也可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减少因汗液的刺激导致局部皮肤发痒等情况的发生,进而降低导管脱出率,提高导管固定效果[19],与苏玉锋[20]研究结果相似,因此观察组导管固定情况更好。

3.3 叠加敷料粘贴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导管固定对并发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2% vs 18.18%)(P<0.05),说明将叠加敷料粘贴法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导管固定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叠加敷料粘贴法是一种新型固定方法,利用无菌剪刀将水胶体透明敷料沿中线剪开至二分之一处,将导管嵌入水胶体贴膜剪口处,与皮肤贴合,再利用留置针贴膜将导管固定于水胶体敷料上,能有效避免皮肤与导管接触,减轻局部组织压迫,且减少医用胶贴与皮肤的直接接触,降低因反复移除医用胶贴而导致皮肤损伤,增加病人疼痛及过敏的概率。同时将乙醇棉球更换为生理盐水,可减少清洁皮肤时乙醇对皮肤的刺激,降低新发皮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王佳等[21]的研究结果相似,因此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笔者认为叠加敷料粘贴法导管固定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病人能提高固定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但是,本研究中的样本量较小,影响统计性及数据准确性,仍需进行大量临床试验及研究来支撑临床应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将叠加敷料粘贴法导管固定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ICC置管接触性皮炎病人中能有效提高接触性皮炎治疗效果,降低导管脱出率及回缩率,提高病人舒适度,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贴膜性皮炎胶体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微纳橡胶沥青的胶体结构分析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黄河水是胶体吗
某贴膜机设计
痒,痒,痒——说说异位性皮炎
超薄晶圆的贴膜研究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对静脉炎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