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以洱源县探索党建引领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为例

2023-09-02 19:57赵正诚
创造 2023年4期
关键词:洱源县佛堂绿色

◆ 赵正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是生态环境的主体区域,也是现代农业和粮食安全的主战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然而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一边是生态,一边是生计,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要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就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因此,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也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近年来,洱源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切嘱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保护意识,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之路,为洱源的产业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初步实现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大的动力。

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要强化党建引领力,厚植绿色底色。乡村特色就在于生态环境的优美。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和发展乡村产业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不仅要重“量”,也要重“质”,不仅要重眼前,也要重长远,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乡村产业的内涵,统筹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做好生态发展文章,优先发展绿色产业,真正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以洱源县茈碧湖镇梨园村为例:茈碧湖是洱海上游主要湖泊之一,也是洱源县的重要水源地。茈碧湖镇梨园村素有“世外梨园”之称。洱源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2017年,对茈碧湖镇梨园村18 家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餐饮、客栈、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停业整改。然而村民们不愿放弃眼前的利益、不愿停业整改。不整改,就不能营业,不营业村民们的生计怎么办?这时候,党员们首先站了出来,带动餐饮客栈经营户自愿进行污水排放整改,并由党员带头在古梨树保护责任区分片分职责保护7480 棵古梨树。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村党支部带头先行先试,带动村民们转变发展思路,使村民们走上了生态旅游致富的道路。发展思路由过去发展与保护难兼顾,到如今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这一发展思路的推动下,村党支部依托梨园村的优势,成立了航运公司,带动村民开办“农家乐”,发展起13 家生态客栈,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平均每年接待外来游客10 万余人,旅游收入达900 余万元。

在实践中,洱源县厚植绿色根基,把绿色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归宿,紧紧围绕生态工程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行“人居环境红色行动”“美丽洱源党建示范带建设”和“牢记嘱托·守护绿水青山”先锋行动等,结合洱源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培育壮大生态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优势,让党建“引领力”成为发展的“原动力”,实现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要强化党建推动力,打好绿色底牌。乡村产业发展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要想有效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基层党组织必须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态特点和经济建设现状探索制定适合当地的乡村振兴计划,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方向,积极探索“党组织+生态+企业+农民”的党建领航模式,引领产业振兴。

以茈碧湖镇松鹤村为例:茈碧湖镇松鹤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大面积种植梅果,但梅果种植都是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销路不宽,产值和产量都不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2015年,村党总支主导成立了梅果协会,并在梅果协会成立党支部,通过“党总支+协会+农户”的模式,在种苗配置、科技推广、梅果销售方面统一组织;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方面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农户做好梅果产业“发展文章”。目前,该村梅果种植面积达12000 多亩,产量4000 多吨,产值1000 多万元,因而松鹤村也被誉为“梅果之乡”。松鹤村除了是“梅果之乡”外,还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村寨,唢呐文化历史悠久,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唢呐之乡”。松鹤村党总支在引领发展梅果产业的同时,还依托梅林绿色宝库和唢呐文化,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打造农文旅发展之路。同时,还带动地处山区的村子,发展青梅规模化种植。据统计,2021年,洱源县梅果种植面积达6.24 万亩,总产量1.89 万吨,总产值4914万元。

在实践中,洱源县把美丽乡村和生态田园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元素,结合丰富的山水田园优势,发挥“两新”党组织和“新型专业农民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生态水产、生态蔬菜、生态花卉、生态梅果、特色中草药材”等模式,充分挖掘各地乡村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人文优势,打好绿色生态牌,着力推动“温泉康旅胜地、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建设,让“党建推动力”成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

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双赢,要强化党建凝聚力,壮大绿色发展底气。农民富裕富足,不仅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还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层面。因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充实乡村振兴精神内涵。首先,必须尊重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和经济建设、社会治理同步协调发展,把党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绿色产业发展优势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的优势。

走进洱源县凤羽镇佛堂村,青瓦白墙下小花绽放,充满田园农家风味的彩画别具一格,天蓝,草绿,村庄清新秀美。看到现在的美景,谁会想到,以前佛堂村是镇里的落后村,道路泥泞、发展滞后。佛堂村发展的转机发生在2016年。2016年,作为“回引人才”的陈代章,放弃了“金饭碗”(原来是银行行长)辞职返乡,返乡后和国内传媒名家封新城一心扎根乡村,联合创建千宿文旅,打造凤羽慢城农庄,积极探索“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的农文旅发展模式。先后引进了知名传媒人王跃春、音疗第一人柴呈欣、著名音乐人李健等一批新凤羽人入驻洱源,洱源新乡民体系初具雏形。2018年,佛堂村被列为大理州首批5 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之一,先后投入共计6965 万元实施6 个板块25 个子项目,为佛堂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佛堂村党支部通过选举,推选陈代章为党支部书记。在佛堂村党支部带领下,乡村治理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宣传、社会协调、参与项目实施监督、组织群众议事的作用,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了爱心超市、实施了垃圾分类、评选了美丽家庭。在此基础上,该村不断总结村民自治经验,激发村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有效实现佛堂村乡村共建、共治、共享。2020年,佛堂村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实践中,洱源县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化拓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和“支部在战斗、党员在行动”活动,弘扬群众主人翁精神,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让村民唱主角、当主力。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通过内培外引,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回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以绿色发展的观念、行为和模式,统筹生态、生产和生计,不断壮大绿色发展的底气,使党建“凝聚力”成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强磁场”,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是乡村的主打色,乡村是所有人心中的一份宁静所在。因此,必须用绿色发展带动美丽宜居的乡村建设,让美好的乡愁留在人们的心中。20世纪80年代,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风靡全国,“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成了一代人对美好乡村生活的无限憧憬。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为广阔田野铺上浓浓绿意,描绘出一幅可望可即的现代农村绿色画卷。在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以“红色”党建为抓手,引领“绿色”发展,选择用绿色发展的方式为乡村“梳妆打扮”,让乡村“富裕兴旺”,未来的乡村不仅仅是外乡人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一定会成为一片美好幸福的宝地。

猜你喜欢
洱源县佛堂绿色
绿色低碳
斑竹枝枝何处觅 养心殿佛堂内檐前期修复记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水岸佛堂
义县万佛堂石窟飞天造型小议
县域高寒山区少数民族小学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洱源县高寒山区彝族小学为例
再造绿色
凤起之城——洱源县凤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