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性约束的5G 通信

2023-09-02 07:07尹建平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14期
关键词:吞吐量频段时延

尹建平,王 聪

(1.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重庆 401121;2.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0 引 言

作为5G 中一种十分重要的通信技术,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技术在5G 通信频段中包含3 种通信模式,即复用模式、专用模式以及蜂窝模式。为在专用模式中有效实现自适应选择,需要采用专用通道完成通信功能。基于以往研究,技术人员将研究重点放在通信模式和全缓冲流量模型环节,很少关注5G 通信频段的自适应选择,造成5G 用户无法在5G 通信频段内通过专用信道通信,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且不同模式下的信噪比不稳定,降低了频谱利用率[2]。因此,本文提出基于可靠性约束的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以期能够改善5G 通信网络通信实验与信号吞吐问题。

1 5G 通信频段数学模型的创建

5G 用户依照通信频段的通信状态,创建5G 通信频段的数学模型,即5G 通信网络创建于二维平面,通过有向连通图对5G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描述,公式为

式中:V为5G 通信节点集合;G为5G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K为5G 通信网络频段集合。

将5G 通信信号输出节点设为x1,输入节点设为x2,在2 节点同时使用相同频段传输业务的情况下,必须满足条件

式中:uw为通信信号发射功率;a为5G 通信信号干噪声比;N为通信噪声功率;ue为x2节点发射功率;i则为通信节点数量。必须符合式(2)的条件,x2才会接收x1的通信内容。

通信信号功率很容易受通信距离限制。也就是说,通信信号功率会由于通信距离的延长而衰竭。计算通信衰减系数的公式为

式中:ε为通信信号功率的衰减系数;a为参数;d为通信距离。a=2 时,为双径地面反射模型;a=4 时,为自由空间传播模型[3]。

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时,选择依据主要为通信信号发射功率。5G 通信频段模型中,信号节点发射功率由其接收功率决定,可描述通信信号接收功率为

式中:up(x1,x2)为5G 通信接收功率;F为x1到x2的通信频段增益,一般为常数,包括天线增益、有效频段增益以及干扰频段增益[4]。

2 创设可靠性约束条件

在5G 通信网络拓扑与可靠性要求相符合的前提下,综合频段干扰状态自适应选择通信频段[5]。假设可靠性约束条件,对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进行约束,可靠性约束条件为

式中:Os(x1,x2)为5G 通信频段内i、j节点的拓扑可靠性归一值;Wi,j(max)为5G 通信网络联通状态下,频段内i与j节点不相交路径数;Wi,j为5G 通信频段内i和j节点不相交路径数。通过约束条件,对其频段拓扑结构进行可靠性约束,还要约束5G 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公式为

式中:A(x)为5G 通信网络频段拓扑可靠性值;H(s)为5G 通信频段2 个节点路径跳数值;e为5G 通信频段跳数约束最大值。

3 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

设5G 用户选择上行链路通信,通过网络基站对5G 用户与D2D 用户进行资源分配,采用D2D 通信模式,将节点i发送到网络接收端,该过程受节点j影响。选择可靠性约束技术对节点i突发流量模型进行构建,计算公式为

式中:hi,j为节点i的传输功率;Pi为加性高斯白噪声。为缩减端到端时延,必须进一步提升通信频段的传输速率,缩减通信发送功率的时延Tj,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为Xk,n。在Xk,n=0 的情况下,采用D2D 用户通信频段,如果移动网络基站对D2D 用户的第n个端到端延迟进行计算,通信模式可采用服用模式。

在D2D 用户占用专用通信频段的情况下,D2D用户j会对蜂窝模式下的5G 用户产生影响,所以5G用户具有较高的端到端延迟。为缩减5G 用户端到端延迟,有必要加大D2D 用户端到端延迟。基于该情况,D2D 用户可通过专用模式通信,此时移动网络基站会获得5G 用户端到端时延,缩减D2D 用户端到端时延。该情况下的移动网络基站可自适应选择5G 用户n模式。图1 为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流程。

图1 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流程

4 实验研究

4.1 实验准备

为检验基于可靠性约束的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可行性和可靠性,将某5G 通信网络作为对象。这一网络主要由8 根天线和1 个基站组成。基站和信号接收终端路损为154.46 dB,信号接收终端的路损为186.36 dB。2 个用户节点直接通信数量为14 对、宽带为148 kHz 时,使用设计技术对5G 通信频段进行自适应选择。为了确保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解释性,比较基于强化学习(记为传统技术1)和基于深度学习(记为传统技术2)2 种常规技术,并进行一组比较实验。建立5G 通信频带的数学模型,设置通信频带的总体可靠性衡量数值为5,自适应算法的迭代数为200,并随机选取5 个5G 通信样本,对其进行详细的频带自适应选择,见表1。

表1 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

分析表1 可知,设计技术所选频段干扰大多不超过-100 dBm/Hz,且可靠度都在5 以上,可见设计技术能够达到5G 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目标。

4.2 实验结果和讨论

该实验采用5G 通信网络的吞吐率评定3 种技术的性能。5G 通信网络的吞吐能力能够体现5G 通信网络的吞吐能力。当对通信频率进行适应性调整时,它的吞吐率会更高。5G 通信网的吞吐量能力愈强,其对通信波带的适应性愈佳。将5G 通信网络节点数目作为一个变量,从50 个节点数目起,利用电子表格,统计节点数目为50 ~140 个时3 种技术应用下5G 通信网络的吞吐量,如表2 所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设计方法应用下,5G 通信网络的吞吐量比较高。尽管3 种技术应用下5G 通信网络的吞吐量都会随着网络节点数目的增加而增加,但设计方法的吞吐量增长所占比重很大。在网络节点数目为140 个时,5G 通信网络的吞吐量能够达到896.65 b/s。但是,在2 种传统技术的应用下,5G 通信网络吞吐量会出现轻微增加。在网络节点数量达到140 个时,传统技术1 应用下的5G 通信网络吞吐量只有286.41 b/s,传统技术2 应用下的5G 通信网络吞吐量只有247.51 b/s,比设计技术要低很多。这表明在设计技术应用下,5G 通信网络吞吐性能可以得到有效改善,所选择的通信频段比较合理。

表2 不同技术下的5G 通信网络吞吐量比较

为进一步验证设计的实用性,比较3 种技术的5G 通信时延。实验变量为通信流量,通过GHFA 软件对不同流量下的5G 通信时延进行测算,依照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3 种技术的通信时延比较结果,见图2。

图2 3 种技术下的通信实验对比

分析图2 可知,设计技术应用下,5G 通信时延相对较短。尽管在3 种技术应用下5G 的通信时延都会随着网络流量的增大而持续增长,但设计技术的网络时延增长所占比重较低。当通信流量为12 000 Byte 时,5G 的网络时延为1.24 ms,因此可以将网络时延控制在2 ms 之内。但是,2 种常规技术的通信时延会因为通信流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在通信流量为12 000 Byte 时,常规技术1 和常规技术2的通信时延分别为4.12 ms 和4.38 ms,比设计技术的通信时延大得多。此次实验表明,与2 种传统技术相比,设计技术更适于5G 通信频带自适应选择。

5 结 论

5G 通信网络运营过程中,通信频段选择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以有关文献资料为依据,针对目前5G通信频段自适应选择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考虑可靠性约束因素,提出一种新技术,并用实验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5G 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吞吐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达到了对现有技术的优化与创新目的。本次实验的开展将为5G 网络中带宽的自动选取奠定基础,提升5G 网络中带宽的自动选取技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吞吐量频段时延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基于改进二次相关算法的TDOA时延估计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FRFT在水声信道时延频移联合估计中的应用
基于分段CEEMD降噪的时延估计研究
推挤的5GHz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