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安卡拉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

2023-09-03 03:05杨爱荣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农村局山东济宁272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安卡拉病鸡病原

●杨爱荣(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农业农村局 山东 济宁 272000)

鸡安卡拉病毒病通常被称为心包积水-肝炎综合征。鸡群感染后表现为死亡率高的特点[1]。在我国21 世纪初期发现病例,最初是从黄鸡发病,逐渐流行,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蔓延。该病对我国养鸡业危害较大。

1 病原简介

病原为安卡拉病毒,其属于腺病毒,为腺病毒丙型中的血清型4 型(FAV-4)[2],囊膜结构,外观呈现出球形,其结构为20 面体对称,直径在70~90 nm。病毒核酸为DNA,其与其中的核蛋白结合成为病毒的髓心,髓心的直径在60~65 nm。病毒的外边由核衣壳包裹。病毒对环境具有耐受性,尤其是对酸碱性环境的耐受性较强,可以在pH 值3~10 的环境中存活。该病毒可以适应较高的温度,在60℃的环境中可以存活超过30 min,甚至可以在100℃的环境中存活5 min。其对消毒液较为敏感,应用10%乙醚或者5%氯仿均可以将其杀灭。

2 流行病学

病源为发病鸡、其他发病动物以及隐性带毒鸡,这些传染源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将其体内的病菌排出体外,健康鸡接触后就会受到病原的侵袭,从而发生感染。传播方式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通过消化道能够感染本病;蛋鸡发病,通过种蛋将病原垂直传播给雏鸡;公鸡和母鸡交配,通过精液进行传播。各种鸡群对该病均易感,但不同的鸡群易感程度有所差异,蛋鸡发病以25~80 日龄青年鸡为主,肉鸡发病以20~40 日龄鸡为主。

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和早春季节的发病率高,尤其是气温骤变的时候。本病还常与其他疾病共同发生,使得病鸡出现混合感染,常见的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

发病还与鸡群的体质相关,当鸡群的体质好时,发病率较低,甚至不出现发病;体质下降,感染后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3 临床症状

急性发病,鸡感染安卡拉病毒后,常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会出现死亡情况,而且发病前的潜伏期也较短。大多发病鸡会出现精神不振,突然倒地,眼睛微睁等症状,还出现不自觉的双脚交替划水动作,数分钟内出现死亡,体形较大的鸡死亡率较高。慢性发病,病鸡临床症状较明显,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急促,严重者呼吸困难,有的病鸡还出现啰音。病鸡排便异常,排黄白或黄绿色的稀便。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出现头颈部震颤、双翅麻痹,运动失调,不停转圈。

4 病理变化

病鸡胸腔内的病变较为明显,可见病鸡的心脏增大,心包内有大量积液,心脏被类似于胶冻样的物质所包裹,胶冻样物质呈淡黄色或黄色。肺脏水肿,并出现纤维化,对其进行挤压时,会有泡沫状的液体从中流出。病鸡的肝脏肿大,内有大量坏死灶,呈包涵体样。颜色有差异,表现为中间深边缘浅。肝脏受到损伤后,其功能也相应减弱,导致肝脏细胞中的各种酶类物质进入到血液中,因此,血液中可以检测到氨基转移酶的上升。病鸡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也会出现障碍,导致肠道中残留很多没有消化的饲料等。病鸡肾脏受到损伤,表现为肿大和出血,并且在肾脏表面可见大量尿酸盐的沉积。在腺胃和肌胃交叉的地方有条带状出血,腺胃乳头也会表现出血的情况,肌胃黏膜变脆,肌胃内含有大量的饲料颗粒或食糜,外观呈黄绿色。病鸡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和出血。肌肉等组织有少量出血,呈斑点状或条状。

5 诊断方法

仅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很难确诊,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进行诊断,在实验室通常是应用病理组织学和病毒分离鉴定进行诊断。

5.1 病理组织学方法

采集病死鸡的肝脏制成组织切片,应用HE染色后进行镜检,可见组织中出现单核细胞浸润的情况,肝细胞出现萎缩,肝小叶中心细胞出现肿胀变性以及坏死,细胞核浓缩,在细胞内出现核内包涵体,具有嗜碱性。这也是腺病毒感染后的特征性病变。由此可以确诊本病。

5.2 病毒分离鉴定方法

采集病鸡肝脏组织,加入生理盐水,研磨过滤后接种于6~9 日龄的鸡胚尿囊腔内,每只接种0.1mL,置于孵化箱中孵化,温度为37.6℃,并将24 h 内死亡的鸡胚弃去。每6 h 照蛋观察,将死亡的鸡胚置于4℃冰箱中过夜,而后收集尿囊液,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PCR 对尿囊液进行检测,由此确诊。

6 防控措施

6.1 预防措施

6.1.1 加强饲养管理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在饲养中要注意给鸡群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搭配也要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均衡导致体质下降的情况。饲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饲料发生霉变的情况,一旦鸡采食到发霉变质的饲料,轻则引起体质下降,重则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同时,要给鸡群饮用清洁的饮水。

鸡舍的内环境要求相对恒定,避免出现温度和湿度骤变,尤其是在季节更替和气候突变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温度。鸡舍内要求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在鸡舍内蓄积而刺激鸡群呼吸道。在养殖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各种应激因素,应激会导致鸡群机体免疫力下降。

养殖过程中要适时分群,采取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模式能够减少病原的侵袭。还要注意鸡群的饲养密度,尤其要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空气不流通而使病原在鸡群间迅速传播。

6.1.2 加强清扫消毒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对养殖区要勤打扫,及时将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和其他杂物等清理出去,可以防止这些物质滋生病原。制定科学的消毒规程和消毒计划,定期进行消毒工作,防止出现消毒死角,否则病原长期存在会对鸡群形成威胁。不仅要对养殖场内消毒,还要对进入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等进行消毒。车辆进入时需要通过消毒池,并对车身进行喷雾消毒。对人员采用紫外线通道消毒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喷淋方式,在消毒更衣后方可进入场内。

6.1.3 接种疫苗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接种疫苗,在2~4 周龄时接种灭活疫苗,剂量为0.3 mL/只[3],种鸡开产期前进行第2 次接种,剂量为0.5~0.8 mL/只。除了种鸡外,其他鸡群在4~6周龄时接种疫苗。对于本病的疫区,可以将接种日龄提前,在雏鸡7~10 日龄时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安卡拉病。

6.2 控制措施

6.2.1 紧急免疫发现病例时,及时用组织灭活苗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接种治疗。通常是高免卵黄抗体的应用效果更好。具体制作方法是应用灭活疫苗对健康鸡群免疫后,将该鸡场鸡蛋用0.05%洁尔灭溶液进行浸泡,而后将鸡蛋内的蛋黄取出,再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500 单位,制成高免卵黄液,将其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当鸡群发病时,及时进行注射,60 日龄以内的雏鸡使用的剂量为1~1.5 mL/只,60~120 日龄的鸡群注射剂量为2 mL/只,120 日龄以上的鸡群注射剂量为2.5~3 mL/只,免疫后可以在2 d 内产生针对性的保护力,通常保护时长可以达到10 d。

6.2.2 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中药方剂为黄连解毒散和小柴胡散等,同时应用黄芪多糖等进行拌料,可以提升鸡群免疫力,拌料时应用的剂量为1 g/kg 饲料。西医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应用广谱抗生素可防止出现继发感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应用强心利尿的药物来维持心脏的功能,排出心包积液,常用的药物为牛磺酸、呋塞米等。应用保肝护肾的药物,促进肝肾功能的恢复。

7 总结

鸡安卡拉病是对鸡群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尤其是近些年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在养殖的过程中注意对本病的防控,通过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等进行预防,一旦出现发病,要积极应用高免卵黄抗体和药物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安卡拉病鸡病原
土耳其安卡拉无人机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安卡拉禁止集会防恐袭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