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榆树地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023-09-03 03:05白金宝毕淑红吉林省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04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6期
关键词:榆树玉米种子苗期

●白金宝 毕淑红(吉林省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吉林 长春 130400)

吉林榆树地区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在2022年1 月被评为吉林省粮食生产十佳县。吉林榆树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表水丰富,四季分明,夏季极端最高气温达35.7℃,降雨集中在4~9 月,为玉米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2020 年,吉林榆树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为11 171 hm2,产量达2 25 万吨,占地区粮食总产量的75.97%。经过多年的发展,吉林榆树地区积累了一套玉米高产种植经验。

1 整地

根据玉米作物特点,首选前茬为大豆或玉米(非水田)、排灌便捷、土层深厚、肥力高、保水保肥效果良好、作业区单一、土壤呈中性(pH 值为7)、有机质含量高(≥1%)的田块。

在灭茬前施加1000 kg/hm2腐熟有机肥以及180 kg/hm2钾肥、105 kg/hm2氮肥,秋季深翻土地30 cm,消灭地面虫卵、杂草。深翻后,采用耕整机搭配58.8 kW 动力拖拉机,采用(5±1)km/h的作业速度,浅旋灭茬,茬高30 cm,灭茬深4~8 cm,根茬粉碎长度<5 cm。灭茬后及时镇压。次年春播前耙平,消除堑沟、土块。依据三犁成垄的标准,顶浆打垄,垄高18 cm,垄形50 cm,长直线偏差<10 cm,边打垄边镇压,镇压后垄高>16 cm,相邻垄间高度差<2 cm,垄距偏差<2 cm,蓄积水分,保证墒情。

2 播种

2.1 品种选择

根据榆树地区气候、地势及水文特点,选择经审定推广且抗逆性强、高产、中晚熟或晚熟品种,玉米生育期活动积温短于常年活动积温,两者相差100℃。

2.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14 d,选择洁净、平整场地摊铺晾晒玉米种子,定期翻动,连续晾晒2 d,促使种子外表形成一个糖化保护层,提高种子抗冻性,降低粉种发生率。晾晒期间清选玉米种子内杂质,去除小粒、秕粒与破损粒。晾晒后,将玉米存储在袋内,放置到通风、干燥的环境中[1]。

在播种前10 d,进行催芽处理。催芽前将种子浸泡到40℃温水中(开水与冷水1∶1 混合),先后将温水、玉米种子倒入器皿内,边倒入边搅拌,将漂浮在温水上的玉米种子捞出。确保种子距离水面15 cm。最上层覆盖麻袋。每间隔60 min 进行一次搅拌,并检测水温,在水温过低时顺器皿边缘增加温水。连续浸泡6~7 h,在玉米种子出现膨胀后捞出。继而放入温水浸泡过的麻袋内,种子体积、麻袋容积比为1∶3。将麻袋水平放到热炕上,覆盖麻袋或稻草垫、木板,保持环境温度在20~30℃,每隔60 min 翻动1 次,每间隔12 h 浇透1 次温水,直到种子初显胚根。一般催芽时长为15 h。催芽后种子可以摊铺晾晒3 h,待表面干燥后储存在5~8℃环境内。

在播种前7 d,选择玉米多功能种衣剂,根据种衣剂说明书标注的药物、种子比例,均匀配比、翻动。初步包衣后放置在阴凉、干燥环境下。为防治地下害虫,选择7%的克百威种衣剂,将种衣剂、种子依据重量比1∶50 均匀搅拌。搅拌操作时,需要提前在水泥地(或铺塑料薄膜的土地)上堆放玉米种,边倾倒包衣机边用铁锹翻拌,翻拌均匀后阴干0.5 h,装入袋内备用。

2.3 机械播种

在土地耕作层5 cm 温度平稳达到10℃以上且含水量达到20%时,准备播种。若土壤含水量在18%以下,则选择在低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

播种时,采用半机械化等距点播或机械化播种方法,选择精量玉米播种机与拖拉机配套作业。提前清除机械部件油污,加注黄油,润滑回转部件,紧固零件与支承轮。在处理完毕后,平稳万向节,将动力输出轴转速控制在540 r/min,一次性开沟挖设3 cm 深播种穴并播种、覆土。在机械化精量播种期间,应平稳结合工作部件离合器,均匀调控油门到稳定额定转速,并定期清除各部位泥土、残茬,控制播种穴距离(相邻植株之间距离25 cm),每一播种穴内放入1 粒种子,于垄上埯种,避免漏压、拖堆现象。相邻播种行之间相距50~60 cm。播种密度为45 000~52 500 株/hm2。

播种期间,借助精量玉米播种器自带的施肥功能,施加15 kg/hm2钾肥、19 kg/hm2磷肥与17.5 kg/hm2氮肥。机械施肥期间肥料应无结块,且内部无草根、石块等杂物,种肥在种子下方5 cm左右。

在播种后,选择广谱低毒害除草剂“乙草胺”“阿特拉津”,依据标准剂量,分别将150 g、250 g 上述药剂与30 kg 水混合,均匀喷洒到玉米田垄表面。再选择宽1.2 m、厚0.008 mm 的可降解玉米专用地膜,将地膜附着在无残茬的平整土地上,每两垄等距覆盖,达到封闭除草的目的[2]。

3 苗期管理

3.1 引苗补种

玉米第1 片真叶展开后,应第一时间破开地膜,引出玉米苗,规避出现因玉米苗生长环境温度过高引发的烧苗、捂苗现象。在从地膜内引出玉米苗后,利用土块严密封堵玉米苗孔,降低水土流失。同时检查玉米种植田内是否存在无法破土而出的种子或病苗、虫苗,在发现上述情况的第一时间拔除并借助前期催芽种子补种。

3.2 土壤培肥

土壤肥力是自然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提高的支撑条件。在施加基肥的前提下,苗期行间深追氮肥,氮肥追施深度达20 cm,施加量为145~255 kg/hm2,磷肥施加量为90~115 kg/hm2,钾肥施加量为90~120 kg/hm2。在施加氮磷钾常量元素的基础上,施加中微量元素镁肥30 kg/hm2、锰肥30 kg/hm2、锌肥30 kg/hm2、硫肥30 kg/hm2、铜肥30 kg/hm2。

在玉米植株9~10 叶期,喷施1~2 次磷酸二氢钾溶液。

在拔节期,直接施加中微复混肥料90 kg/hm2,中微复混肥料中锌、锰、硼、镁、硫占比分别为25%,7.5%,7.5%,25%,35%, 同 时 追 施157.5 kg 氮肥。

在抽雄前垄侧追施70 kg/hm2氮肥、45 kg/hm2磷肥、57 kg/hm2钾肥,为籽粒灌浆提供充足养分支持。垄侧追施肥的方式主要是一次性将全部肥料施入垄沟内,均匀覆土,垄沟深度为10~15 cm。

3.3 深松土地

在苗期,沿着玉米种植行深松土地,深松30 cm,打破犁底层,达到保墒、增温、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玉米苗期深松主要借助专门的深松机,如ISTF-3(4)拖拉机后悬挂式调幅分层深松机,配套50 kW 动力,配合双层调幅翼板结构形式的单铲,深松垄距的1/2,沟间距离、深度一致,误差<2 cm。深松后平整田面,细碎土壤。

3.4 适时灌溉

吉林榆树地区玉米全生育期平均田间需水量为550 mm,各个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湿度是:出苗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苗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5%,拔节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5%,抽穗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75%,大喇叭口期、灌浆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75%,成熟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5%。可根据各个生育期玉米蓄水规律适时、适量浇水。特别是玉米大喇叭口期是生长旺盛期,对水分具有较高要求。可每间隔7~14 d 进行1 次灌水,连续灌溉3 次。

根据吉林榆树地区玉米生长发育期少雨大风的气候特征,土壤蒸发量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增加,加之春季地表植被稀疏,土壤墒情流失加速,可采用抗旱节水灌溉技术,即从玉米出苗期着手,借助行走式垄作施水机,搭配拖拉机牵引有水箱拖车,连接水箱水管、播种机施水装置,一次性完成苗侧开沟、灌水作业。根据玉米植株需水情况,将定量水分施加到种子周边、根部土壤内,移动补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奠定玉米高产基础。

4 病虫害防治

4.1 大斑病

在玉米作物生长期间,玉米大斑病频繁发生,对玉米产量有不利影响。可在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喷施18.7%嘧菌酯·丙环唑225 mL/hm2或氟环唑180 mL/hm2,降低大斑病危害[3]。

4.2 黑穗病

为降低玉米黑穗病发生概率,可选择抗病品种;利用7.3%克戊唑,依据1∶(35~45)的药种重量比与玉米种子搅拌,进行种子包衣。在玉米作物生长期间出现黑穗病后,可人工割除病株,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害蔓延。

4.3 玉米螟

在玉米作物生长期间,玉米螟为害较为严重,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可利用释放天敌赤眼蜂的方法,在玉米螟为害期间连续释放2 次,两次间隔7 d 左右,释放量均为22.5 万头/hm2。

4.4 双斑萤叶甲

双斑萤叶甲是近年新发生的玉米虫害,严重威胁着吉林榆树地区玉米产量。根据双斑萤叶甲越冬场所复杂的特点,应遵循先防治田外后防治田内的规律,以田边、地头、渠边的寄主植物为重点,喷洒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或8%毒死蜱乳油,着重喷施在玉米穗周边,避开玉米扬花期,提高双斑萤叶甲防治效果。

5 总结

秋翻、苗期行间深松与深施肥、节水灌溉、病虫防治均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养分,促进玉米产量提高。应根据玉米作物生长特点,提前深层翻耕土地,苗期行间深松并适量施肥,改善养分供给情况,提高玉米产量。

猜你喜欢
榆树玉米种子苗期
大葱苗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老榆树下的等待
榆树盆景的制作与管理探讨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