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乡村 赋能乡村振兴

2023-09-03 14:25何彬峰吴莉莉
上海农村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直报奉贤区全区

■ 何彬峰 吴莉莉

2020年,奉贤区和浦东新区代表上海入选全国117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奉贤区按照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取得实效。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成立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专班,编制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落实数字乡村计划。区委、区政府领衔创建工作,全区20余个部门、13个街镇、176个村全覆盖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增加涉农信息化财政投入,2020—2022年投入8.22亿元用于数字乡村建设,投入188.61亿元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财政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按照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体部署,成立奉贤区政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全区数据资源,实现公共基础数据分类共享。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云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源要素,实现对全区涉农数据的统一展示、统一发布、统一应用。

(二)建设数字农业云平台

2020年下半年开始,奉贤区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建设上海·奉贤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云平台,重点是整合涉农资源要素和开发建设应用场景,以农用地GIS系统为基础框架,整合基础图层、信息直报以及街镇应用平台等板块内容,形成区级、街镇级平台,实现对全区涉农数据的统一展示、统一发布和统一应用。

2021年3月底建成“上海·奉贤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云平台”的“1+10+X”主体框架。即1个区级云平台,10个街镇级云平台,X个涉农工作及行业管理应用场景。到目前为止,完成了8类、12个应用图层建设(包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三区划定、农用地现状等),图层累计近60万个地块;15个业务类主题库,1000余万条数据;建设15个应用场景模块,目标功能初步实现。

(三)加强协作,对接“两网”

完成了城运平台的三农频道开通,在平台格式、数据应用等方面,与城运中心完成了对接。完成数据服务于市级农事生产作业直报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作业直报监管100%入网;按照经营类型及精准的区域位置进行气象预警;扫“随申码”购买农药应用场景,通过实名信息授权、大数据比对,推动农药实名制购买的流程再造,促进农药监管工作电子化,逐步构建农药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建成区级城运平台“三农频道”,实现三农领域的“一网统管”。

(四)实践无人农场,推进数字农场建设

2022年10月28日,积极实践5G数字化无人农场规划工作,中国铁塔和上海联适导航公司共同打造5G数字化无人农场在奉贤区群超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成功落地。无人农场基于铁塔视联、北斗导航、5G网络等技术,实现农场作业范围内的实时全域监控,无人农机实时精准作业定位,并结合先进农艺规范,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目的,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耕、种、管、收)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无人化,打造可推广复制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农业生态示范点。

(五)建设新桥数字村庄系统,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以来,建成庄行镇浦秀村、金汇新强村、奉城盐行村智慧数字村庄系统,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11月底建成四团镇新桥村数字村庄管理系统,通过各类乡村资源的收集、归并和数字化,形成统一的三农数据资源库,集中呈现乡村整体信息概况。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展现,同时建立“新桥总览”“智慧党建”“社会治理”“村民管理”“民生服务”“农旅文创”“河道管理”“村务公开”等多个应用场景。汇集或新建道路监控、河道监控、高空鹰眼等各类监控探头,为河道管理、路口安全提供保障,有效实现乡村三农要素的集中化、精准化及科学化应用,最终形成“一图看全景、一屏管全村、一键控全场”的管理运用模式。

(六)强化过程监管,填报农业生产精准报信息

经营主体入网数1293家,上报生产作业信息200多万条;成立粮食、蔬菜、水产和畜牧等相关产业的核查工作小组,对全区每个产业的入网经营主体每个月按照5%的数量抽查;配备村镇两级指导员,督促和指导各村的经营主体做好信息填报工作。全区涉农基础信息资源入库率100%,规模化经营主体入网率100%,农业生产作业直报监管入网率100%。

猜你喜欢
直报奉贤区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奉贤区金汇镇:“联”字特色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我喜欢的一句话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镇江市京口区2010—2013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情况分析
江西省抚州市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分析
新桥镇2012年托幼机构缺课缺勤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