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防控及对策探讨

2023-09-03 22:21王钰碧湖南大学计划财务处
财会学习 2023年15期
关键词:结余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王钰碧 湖南大学计划财务处

引言

高校作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排头兵,肩负着创新发展、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科研经费是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近10 年来,高校研究与发展拨入经费逐年提升,从2012 年的768.7 亿元增长到2021 年的1592 亿元[1]。与此同时,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在“放管服”背景之下,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尚存在不足之处。现有文献报道,研究重点多放在经费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上,关于经费管理风险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探讨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点及防控对策,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特征

(一)科研项目多样化

高校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具有经费来源多样化、经费支出繁杂多样的特点。从经费来源来看,主要分为横向科研项目与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高校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项目,经费管理以合同要求为主,支出范围广,管理要求相对宽松。纵向科研项目是高校取得的由财政拨款的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军工等项目,各类经费均有对应的资金管理办法,经费支出重点关注项目相关性、真实性、合理性和合规性,管理要求严格。因此与教育经费支出相比,科研经费支出存在标准难统一、审核质量高低不一等现象,成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痛点。

(二)科研经费管理参与主体多

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主体从项目承担单位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外部主体以及内部主体。外部主体包括经费来源单位、外部审计等,内部主体包括项目研究团队以及所在单位内部的科技、财务、审计、招标、设备、资产等。各个主体之间相互独立但又需要相互协同,以保障科研经费获得有效管理。

(三)科研经费管理环节多,管理要求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包括项目预算申报、项目经费使用、项目结题验收及结余经费使用四个环节。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开始,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建立起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让管理过“死”的科研经费“活”起来。同时,实施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以及切实落实项目承担单位财会监督工作,强化科研经费的管理。这些文件的实施,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提示高校及相关人员重点关注。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点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准确识别出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点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

(一)项目预算申报环节的风险

项目预算申报直接影响项目资金可获得的金额以及后续经费使用。在相关文件中,国务院提出了“简化预算编制”这一改革,直接费用中除50 万元以上的设备费外,其他费用只提供基本测算说明,不需要提供明细,大大简化科研人员的预算编制难度。但是,实操过程中因科研人员缺少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预算及相关政策的了解不清晰、不全面,编制预算时没有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就造成预算编制过粗或者过细,对后续项目预算执行和结题验收造成不利影响。预算审批通过后,执行环节不能随意更改,如有变更,科研人员要向财务处提交项目预算变更申请表,通过学校或主管单位审批。

(二)项目经费使用环节的风险

项目经费的使用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内容,要求项目负责人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相关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负责。从近年来对科研经费审计的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风险点。

第一,真实性风险。真实性风险主要指的是以虚假业务套取科研经费。包括虚列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将科研经费间接转入个人账户。伪造虚假合同,转移科研经费;以虚假发票报销,套取科研经费;借着会议费,差旅费的名头报销个人开支等。真实性风险造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项目团队的廉洁意识,法制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科研经费的本质姓“公”而不是姓“私”;另一方面在于业财融合度不够,财务作为科研经费报销的最后环节,难以溯源业务事项的真实性。

第二,相关性风险。相关性风险主要是指项目支出与项目研究任务无关。例如从纵向项目的直接经费中列支办公用品或者通用设备,报销与项目无关的版面费、专利费等。相关性风险的产生反映出项目管理的不足,一些团队没有专职的科研秘书,财务报销由学生负责,学生难以分清项目之间的差别;有时项目团队同时进行多个项目研究时,对于经费到位较晚的项目只能先行从其他项目垫支,造成垫支项目支出与本项目无关的支出。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科研项目的专业性较强,相关性风险的识别难度较高,只有结合合理性、合规性,才能判断是否违反相关性原则。

第三,合理性风险。合理性风险主要考察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研究的实际需求或者支出的标准是否合理。例如,在仪器设备采购时,未经可行性验证,采购回来后发现无法服务于科学项目研究;或者为了开展“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进行采购,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还有的通过虚标采购数量或价格,套取科研经费等。

第四,合规性风险。合规性风险主要是指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符合政策的规定、合同的规定、财务制度的规定等。常见的违规现象包括:超标准支出。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超标准发放专家咨询费或者劳务费,超标准举办会议、培训等。违反业务流程报销。例如,未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商品或服务的采购,在业务事项已经发生之后再补办相应的合规手续;未按照合同条款进行验收及付款;未按照资金支付审批程序签字审批等。

(三)结余资金管理的风险

因预算编制和执行不规范,科研项目出现结余经费。但对于科研项目结余资金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风险点。首先,对结余资金的认识不到位,认为结余资金是项目结题验收后学校留用的资金,其使用可以不用严格按照纵向科研经费来管理,从而随意扩大结余资金的使用范围,列支非科研业务费用。其次,对结余资金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难以对结余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考核。如此,上级主管部门并不了解结余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而影响结余资金的产出评估、风险评估工作,甚至出现严重偏差[2]。

三、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申报风险的防控对策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预算编制水平。高校可以设立相应职能部门,帮助科研团队了解有关部门的政策要求,为科研团队预算编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预算编制时,结合科研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预计成本进行评估、分析,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针对重点、重大专项任务,可以组织专家论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预测,以降低申报环节的风险。

(二)使用风险的防控对策

第一,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不报假账”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学校财务管理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科研团队的认识水平,明确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底线”“红线”和“高压线”。二是加强单位廉政建设以及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廉洁自律的文化氛围,提高科研人员的道德修养。三是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对于出现的科研经费违规现象严格、审慎的进行惩处,落实科研经费的违规责任。

第二,加强业财融合协同管理。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各环节关键风险点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例如,对于主合同未明确的外协经费,做好关联交易审查,增加审批环节,强化院系、职能部门、主管校领导以及财务部门的监督责任。强化合同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要求,落实归口部门的审核责任,将风险控制前移。针对资产采购,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衔接沟通,完善资产采购流程,做好存量资产管理,加强资产采购全过程监督。

第三,落实财会监督工作。首先,财务部门要梳理经费报销的附件要求,要求科研人员在报销时需按规定提供相关票据资料。针对财务人员难以判断真实性的费用报销,设置财务报销风险警示单。其次,完善财务工作制度和规范。在财务报销审核过程中,注意统一标准,针对特殊事项必须有合理的审批流程。最后,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财务人员职业道德[3]。

第四,加强审计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在审计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盯住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审计监督作为事后监督,其反映问题的过程,也是对现行管理制度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通过审计强化内部控制效果,提升风险控制水平。[4]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做好财务信息的公开公示,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例如,外协经费的公示、关联单位采购的公示、招投标的公示等。

(三)结余资金管理风险的防控对策

建立健全结余资金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结题通过验收后,按照相关规定对科研经费进行处理。例如:规定要由学校统管的资金不能长时间挂账,及时提取结余经费;对于由原项目团队继续使用的结余资金,根据项目团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但需明确经费的使用范围,可用在设备购买、新研究项目上。

四、风险导向下科研经费管理的优化措施

风险导向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明确风险防控主体,构建风险预警体系,推广应用科技手段,并建立诚信约束机制,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科研活动顺利实施。

(一)明确风险防控主体

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组织结构,形成科研经费管理责任清单,是进行风险防控的组织基础。第一,以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为核心,与其他部门积极交流合作,如科研、资产、审计等部门,建立科研经费管理责任清单,调动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第二,针对科研经费违法使用风险,高校党委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对科研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经办人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腐败现象。具体来看,高校党委负有主体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科研机构正职是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科研项目负责人是本课题组的第一责任人。

(二)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防控的前提是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针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会议、个别访谈、专题调研等活动,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和线下媒介,开通多渠道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对科研经费管理风险点进行汇总分析,为后续风险评估与应对打下基础。第二,做好科研经费信息公开工作,针对立项信息、预算经费使用、固定资产采购等资料进行披露,让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发挥出监督作用。同时财务人员开展自查工作,重点收集经费管理难题,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第三,如今,科研经费违规使用问题更加隐蔽,未来应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解决部门壁垒和信息不对称问题[5]。具体操作上,经费管理部门要主动与其他部门对接财务信息,加强沟通协作,对风险点进行动态分析,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

(三)推广应用科技手段

对科研经费进行信息化管理,是防控风险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经费管理水平。第一,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快速找到科研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6],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第二,为配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还要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报销程序,做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提高科研人员的满意度。

(四)建立诚信约束机制

诚信约束机制的建立,一是打造诚信体系,引入信誉记录和评价,建立与科研资金使用直接挂钩的管理信用机制。信用优良的科研人员列入红名单,减小检查力度,提供“免检”“优先处理”等待遇,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对失信人员给予严厉惩罚,与红名单相对应的,将失信科研人员列入黑名单,既要披露失信行为、公开科研经费使用过程,利用舆论进行监督;又要联合相关部门,对失信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终身追责,与个人绩效、奖励直接挂钩。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具有科研项目多样化、参与主体多、管理环节多、财务管理要求高的特征,因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重点也是难点。科研经费管理的过程中,风险隐藏在项目申报、经费使用、结余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并提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才能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猜你喜欢
结余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政府储备结余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