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红色革命文化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023-09-03 12:49王雷珩赵梓珂秦娟娟龙成光陶景成
中国市场 2023年24期
关键词:长征精神

王雷珩 赵梓珂 秦娟娟 龙成光 陶景成

摘 要:经调研发展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多个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地,保存着珍贵的红色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但红色革命文化产业发展仍有待完善,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完整,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信息流通封闭等问题,在研究乡镇红色革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典型性;针对上述问题调研小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尊重当地文化特色,尊重历史原貌才能更好的建立乡镇红色革命文化产业。

关键词:红色革命文化产业;长征精神;乡镇发展

中图分类号: 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4-0000-00

引言

传承革命精神,为其他乡镇发展红色革命文化产业提供借鉴,结合时代发展保护和传承党史文化,2021年8月27至8月29日,云南财经大学“传承党史精神,讲述那山故事”实践团队深入云南省寻甸回族自治县柯渡镇丹桂村,采用入户访问,文献法,二手资料法和田野调查等调研方式,在村内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路居的何家大院,杨家大院,丹桂村清真寺等地,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调研,向当地的李锦康活动委员,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马继功馆长,丹桂村村长杨廷发先生,文旅投负责人锁真达先生,杨家小院负责人杨斌修先生等人了解当地红色革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采访当地村民,了解红色革命文化产业对当地的影响,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给丹桂带来的影响,通过对丹桂村基本信息的调研与现有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寻找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丹桂村红色文化知名度,提升丹桂村村民收入,传承发扬革命精神。

1 丹桂村基本信息

1.1 地理信息

1.1.1 地理位置

丹桂村隶属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地处柯渡镇北边,距柯渡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88公里。东邻松林,南邻柯渡,西邻柯渡,北邻长箐。

1.1.2 面积和土地使用率

丹桂村全村国土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30.5亩,林地面积14028.3亩,基本农田面积1200亩,经济林果地500余亩。图1为丹桂村土地使用率的饼状图。

1.1.3 气候

气候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度,年降雨量790毫米左右,无霜期229天以上。

1.1.4 地形情况

村庄属于坝区,海拔于1826米左右

1.1.5 人口结构

全村总计有33名党员。截止2021年,全村辖9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农户805户,3480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2408人,外出务工人口1712人。图2为丹桂村劳动人口占比饼状图。

1.2 基础设施建设

(1)水电条件:该村截止2021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50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有8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5%)。有247户通电,有102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3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41%和9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7户(分别占总数的80%和64%)。

(2)交通条件: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25辆。

(3)居住条件: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62亩,有效灌溉率为25%,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6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5 亩。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0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4)医疗卫生: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村委会卫生所地本村,距离镇卫生院2公里。建有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户,占农户总数的0.8%。

(5)教育条件: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丹桂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柯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2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05人,其中小学生60人,中学生45人。

(6)中国红色革命文化

①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75年在丹桂村征集共筹建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197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1983年纪念馆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爱国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百个经典景区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②清真寺:丹桂村清真寺位于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乾隆年间始建,光绪二十二年(1894年)重建、丹桂清真寺是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建筑,建筑恢弘大气。雕刻工艺精湛,朝真殿七道隔扇门上图案种类多,且雕刻的图案惟妙惟肖,技艺非凡、朝真殿和叫拜楼两大主体建筑保存完整。2004年4月5日,丹桂清真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丹桂清真寺经过多次的修缮加固,始终坚持传统中式建筑风格,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清真寺,能够更好的引导宗教与中国化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发挥宗教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的积极作用。③杨氏宗祠:丹桂柯堂在云南乃至西前地区是今仅存、维独,有特珠意义的"回族祠堂”。它与汉族祠堂决然不同,不供排位,不烧香磕头。是为纪念清咸同杜文秀时期杨氏抗清罹难先烈而建的祭祀场所。祠房始筹建于清光绪(丙子年)、数年建成。历经多次维修、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1.3 文化信息

1.3.1 民族风俗

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丹桂村内村民主要由回族和汉族构成,其中回族村民占比大约为30%,汉族村民占比大约为60%,其他民族占比大约为10%,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每年农历2月20日会村内会在杨氏宗祠祭奠曾在清朝因抗击清政府而殉难的先辈们。图三为丹桂村各民族占人口的结构比率饼状图。

1.3.2 革命历史

1935年4月 30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寻甸柯渡,中央军委总部进驻到丹桂村,当晚在地主何本恩家四合院里召开军委会议,对抢渡金沙江作具体的研究和部署,之后从禄劝县皎平渡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当地保留了红军路居的何家大院和杨家大院,将其改造为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保存了100余件历史文物 。

2 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2.1 丹桂村红色文化产业结构

丹桂村红色文化产业结构以红色旅游业为主,带动了当地红色革命文化由餐饮业,红色革命文化主题住宿业,红色主题服务业,红色教育业等构成,其中红色革命文化餐厅包括杨家小院、丹桂村农家院等,红色革命文化住宿业包括红色驿站等,红色旅游业包括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丹桂村清真寺等,红色教育业包括干部培训,当地学校红色教育等。

2.2 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情况

2.2.1  已開发盈利模式:

(1)餐饮盈利:包括特色早茶,农家饭菜,特色预定等(2)住宿盈利:包括乡村别墅,青年旅社,特色住宿等

2.4 解决方案

2.4.1 以政府为主导,维护当地经济生态健康

结合马歇尔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丹桂村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的资源,并且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自身的不断发展下,拥有众多的红色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在此种环境下,如果能合理布局,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充分调动企业活力,一定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通过政府主导,一是可以确保红色文化产业意识形态正确,二是可以,加强监管,破除地方垄断和“价格歧视”,对文化产业进行有序地整顿和治理,以形成产业规模。

2.4.2 鼓励产业自我优化,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调整优化村内资源配置,破除资源垄断,创造更多村内不同红色文化产业之间发展合作的机会,让村内经营餐饮业、住宿业、旅游业等拥有不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经营者们获得合作带来的利润,以鼓励当地各红色文化产业经营者们实现自我优化,促进当地红色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4.3 完善交通信息网络,促进信息传播效率

完善丹桂村与周边城镇客运路线规划,增加通往丹桂村与周边城镇的公共交通工具,并及时发布信息,清理整顿不合理的,冗余的,私人运营车辆,加强管理。从传播学理论的角度上讲,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音”,排除阻隔城镇之间客运服务信息传递的因素,建立完整可信的信息传播网络,破除闭塞的信息,提高当地客流量。

2.5 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5.1 将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始终以人为本,避免过度商业化。要牢牢把握中共党中央的意识形态,注重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核,在尊重党史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和探索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实事求是,将优秀的革命文化传承下去。明确游览文物保护地时,游客须遵守的规则和条例,避免商业对革命文化历史文物产生损耗,消费革命历史文化的价值。

2.5.2 落实政府文物保护政策,将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发展相结合

2018年10月8日下午,新华社全文公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推进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加快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作为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路居的重要地点,丹桂村更应该抓紧文物保护和长征文化的建设,做好文物保护建筑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严谨记录好关于红军长征的革命历史利用现代科技更好的保存和维护革命历史文物,利用好大数据云平台存储党史文化信息。

2.5.3 建設好红色教育基地,建立群众参与下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体制与机制

将红色革命文物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根植到每个受教育者的心中,通过教育机制“自下而上”的让群众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尊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保护中华少数民族儿女的共同记忆,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建筑遗产保护制度化之路。

3 实践结论

3.1 探索当地红色文化产业链发展情况,为其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村镇提供借鉴

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阵地。红色旅游不仅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还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

在实践小组待在丹桂的三天中,采访了丹桂村村长杨廷发,当地农家乐老板杨斌修,当地商户桂谷秧。从他们口中得知,丹桂村有两大特色文化,一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庄,回族居于上半村,汉族居于下半村,不过近年来由于红色旅游的开发,上下村的分界也逐渐消失;另一特色就是当地的红色文化,在长达两年的长征途中,红军转战了十四个省,其中就包括了云南,并且毛泽东、在周恩来、朱德等党的主要领导人还于丹桂村中居住过一晚,这才是丹桂村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本次调研发现,红色旅游对丹桂村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制约。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遗迹可能会越来越稀缺,红军长征的原始遗迹就会更加珍贵,这也是丹桂村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原因。但也正因为是红色遗迹,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村里的商家都更希望纪念馆是公益的宣传,而非盈利的工具。且由于产业单一、山路崎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无法留住旅客成了制约丹桂发展的原因。

丹桂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效果,为其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乡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3.2 听长征故事,传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一件震惊中外的伟大是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追击,翻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两年内辗转走过14个省份,终于相继在甘肃会师,建立根据地,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毛主席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过程中,即使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粮食的紧缺和其他物资的不足,红军也坚持不拿群众一分一毫,这也使得之后中国共产党能更顺利地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在寻甸的一个清真寺中,红军曾留下“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的利益”的标语,这个标语的背后是这样的真实故事:1935 年4月30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柯渡坝子,中央军委总部进驻到丹桂村,一部分中央红军进驻到柯渡回辉村,回辉村居住的全是回民,当时正是做晚饭的时间,红军因不了解回族忌讳猪肉的风俗习惯,把打土豪得到的猪肉拿到回辉村清真寺去搭锅做饭,恰巧被掌教金阿訇给看到,叫他们把猪肉拿出清真寺,这个消息传到了丹桂村总部,朱德总司令听到后不顾征途的疲劳,赶到回辉村清真寺去向回民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和党的民族政策,并让宣传员用紫土在回辉村清真寺的墙壁上写下这条标语。长征80多年过去了,这条标语还清晰的保留在清真寺的墙上,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活教材,是党的民族自治制度在寻甸的先声。这条标语是寻甸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丹桂村的三天,我们感受到红军长征过寻甸的故事不仅在柯渡红军纪念馆里,更是在村民的家里,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村民桂谷秧女士说,在她的记忆里就没有人不爱听红军长征的故事,小的时候经常缠着父母给自己讲,后来有了自己的儿女,也给自己的儿女讲,并教育他们要时时感党恩、听党话,把长征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进入历史变革新时期,我们还有更多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创新,敢于实践,才能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力前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调查小组收集了丰富的红军长征路居丹桂村时的历史细节,近距离的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与当地百姓“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情谊,调查小组也将把这些党史文化和革命精神传递给身边的人。3.3 结合时代发展,探索如何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 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历时两年的战略转移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站在国家层面,长征精神对党的建设有重要启示。长征的胜利不仅是党的正确决策的证明,也是广大党员绝对听从党的指挥的证明。站在社会层面,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国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站在个人层面,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长征的胜利离不开每一位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宣传长征故事,宣扬长征精神有利于青少年好的榜样。

在前文中,作者们参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一文,提出了保护和传承长征精神的新方法,结合时代发展,促进了长征精神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史文汇,2016(11):4-9.

[2]赵庆良.乡镇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统计调查和分析——以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为例[J].中国市场,2016(34):257-258.

[3]董杨.昆明长征文化线路的整体保护、开发和建设[J].中华魂,2019(3):46-49.

[4]卢世主,朱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6):145-153.

[作者简介]王雷珩(1999—),汉族,云南红河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学;赵梓珂(2001—),女,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研究方向(本科写专业):资产评估;秦娟娟(2001—),女,汉族,云南临沧人,本科,研究方向:新闻学;陶景成(2002—),男,汉族,浙江金华人,本科,研究方向:广告学;龙成光(2000—),男,哈尼族,云南元江人,本科,研究方向:财政学。

猜你喜欢
长征精神
论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当代启示
鞍钢无缝钢管厂全面深化改革之我见
长征精神的魅力缘何经久不衰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