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路径创新*

2023-09-03 08:25王明会
大众文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辅导员管理工作

王明会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

2017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了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原则与方向,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下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身份与角色、工作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发展与培训、管理与考核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1]规定指出:“辅导员应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1]因此,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以生为本”具体理论与思想指引下反思并指导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创新,进而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与科学化。

一、“以生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2]“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与运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3]的新时代三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牢固秉持“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教育、管理、服务、研究等工作中全面做到关心关爱、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作为处理工作关系的核心内容。

(一)“以生为本”有助于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培育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按照中国社会培养模式及社会化发展观点来说,大学校园是多数青年学子初次长时段离家并独自生活学习的开始,而这个时期也是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心逐步成熟,对外界有着自己的感知与看法,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逐步觉醒。但是,当前多数高校主要强调内部管理与外部约制,对学生自主发展与自主管理却处于忽略的境地。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4]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5]“以生为本”理念有助于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挖掘学生主体潜能,让学生在发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培育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二)“以生为本”有助于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提升辅导员工作素质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要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6]高校内部一切机构设置基本都是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而形成的职能架构,辅导员则是学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工作均围绕学生而展开,承担着立德树人与助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高等教育在面对当前市场化、技术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下部分却逐渐背离了自己的理想,忽略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根本任务。[7]“以生为本”理念的贯彻与执行则有助于高校及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守初心、不忘使命,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升自身的工作素质为基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四有青年。

(三)“以生为本”有助于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增强校园人文关怀

之前我们一直在强调“以校为本”“以师为本”“学生管理”等重要理念,但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时期后,随着外部社会环境如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一代青年学生内在需求的变化及强烈个性特征与主体意识的内在成长,均强调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应逐步转变教育理念与思路,由绝对的外在约束与管控向外在约束与学生内在价值挖掘与自主发展相协调转变,由完全的层级管理向更加平和、更加生活、更加积极的管理方式转变。“以生为本”正是此教育理念与思路转变的开端,它并非“唯学生论”,而是强调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组织、管理、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要沉淀平和、趋近生活,尽可能地呈现自己生活化的一面,关心关爱学生、真切倾听学生,形成顺畅沟通,让学生接纳接受理解教育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教育管理者也在互动融洽的基础上对学生形成更好的引导与教育。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以生为本”理念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及意义。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持续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8]但实际上辅导员在工作中却面临一系列的困境与挑战,而只有全面正视这些困境与挑战,“以生为本”理念才可持续助力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与创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素质提升。

(一)辅导员身份定位模糊,专职工作开展受限

虽然近些年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明确高校辅导员岗位身份及工作内容的文件,也一再强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但部分高校辅导员却依旧存在身份定位模糊、角色不清的问题,导致专职工作开展受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管理者对辅导员身份界定不清,与之相关的工作内容也就不再系统、难寻核心,看似是以辅导员岗位招聘入校,但承担的工作却是五花八门,包括但不限于二级学院的专职辅导员、教学秘书、科研秘书、学院办公室等;二是辅导员对自身的角色不清,在学生工作与思政教育过程中很难全身心投入,难以抓到工作内容的核心,存在“什么也干,什么也干不精”的疑惑感。

(二)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队伍建设存在滞后

辅导员是一项面向人的发展的工作,既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又面向一个个学生群体,所以专业性是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基础。这种专业性既体现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专业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学科理论与工作方法的熟练运用,以及对最新党政报告与国家政策的敏锐度与熟悉度;同时还体现在学生工作的顺畅沟通与表达及组织协调性等方面,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包括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学习、心理健康与卫生知识的学习等。但很显然,当前辅导员多数存在专业化水平不足的情况,在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中会明显感到时间紧张、毫无头绪、心力交瘁,而这都与专业技能与熟悉度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辅导员岗位人员的流动与队伍建设的滞后。

(三)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不明,考核评聘亟待完善

近几年各高校辅导员的持续招聘确实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的人员构成,但接下来各高校如何规划并持续促进辅导员队伍的稳态发展则更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建设能否实现。而其中,明确的考核评聘要求与职业发展路径又构成这项长期规划的基础。因为我们看到,众多高校在扩大辅导员队伍的同时却并未形成与之配套的岗位职称评聘要求,部分辅导员在面对模糊不清的职业发展路径之时会想着如何转换发展轨道,这也导致部分辅导员学生工作与思政工作心态不稳、动力不足,难以构成队伍建设长期发展的稳态基础。因此,明确考核评聘要求、明晰职业发展路径也是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亟待完善的重要内容。

三、面向“以生为本”理念的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路径探索

在认识并理解了“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及价值意蕴,梳理并探究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后,研究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对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路径创新展开探索。

(一)坚守初心与使命,聚焦班级管理,在育人中锻造价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辅导员的知识涵养、言行举止、道德规范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基础;教学相长,学生的知识、创新、想法与活力同样是推进辅导员提升工作的动力与源泉。辅导员应坚守初心与使命,聚焦班级管理,在育人中锻造价值。首先,积极推动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自新生入学开始,辅导员教师在征求班级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应首先建立生活、班务、学习等各类班级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宿舍卫生条例、宿舍安全制度、班费管理制度、各类例会制度、课堂请销假制度、学习打卡制度等。其次,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提升班级自组织管理能力。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辅导员教师应积极培养班干部的班级荣誉感与班级共同体意识,引导班干部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在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下推动班级成为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的自组织群体。最后,丰富班级学习活动,共创班级美好生活。班级管理的基础性问题是学生对班级的认可度、专业的认同度问题,辅导员教师应积极动员并组织系列化班级活动,丰富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共创班级美好生活。

(二)学习思路与方法,推进“三全育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95后与00后大学生是“Z世代”的时代新人,他们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特点,他们敬仰并崇拜学识渊博的老师,对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辅导员要始终抱持学习的态度,深刻总结学生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研判并吸纳最新的学生管理思路与方法。首先,辅导员要尝试接触最新的教学管理理论,在组织管理、“一对一”谈话、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实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相统一,以此提升自己的应急管理能力,培育直面新世代的良好心态秩序。其次,辅导员需提升自己运用网络工具、辨析网络信息、开展网络引导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掌握网络思政育人的主阵地。最后,学生工作必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并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着力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关注心理与生活,开展谈心谈话,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铸牢校园意识形态屏障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学生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需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与生活,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日常走访、心理疏导、班级活动、思政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培育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同时,高校辅导员应继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首先,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嵌入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本不应相互分离,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与方法融入思政教学、引导与实践是学生工作重要的创新点。其次,继续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辅导员必须关注大学生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坚持正确导向、凝聚主流价值;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联网技术将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最后,实现大学生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应根据实践经验进一步研判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生活化策略逐步推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念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掌握与内化。

(四)呵护生命与健康,践行安全教育,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基本经验时刻提醒我们,当公共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高校应急响应与应急管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应对突发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而面对基础性的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将学生安全放于首位,在践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筑牢学生的两个安全防线:一是学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二是学生的心理安全。针对前者,辅导员首先应尽快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课、主题班会、素质拓展、应急排练、防诈骗知识宣传等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其次辅导员应尽快助力学生践行安全行为,通过走访学生宿舍、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安全值岗等活动提高学生日常行为的安全性,保护学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针对后者,一方面辅导员需通过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班级定期心理反馈、“一对一”谈心谈话、学生心理疏导制度化形式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维度;另一方面辅导员可通过尝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树洞邮箱、匿名“心情日记”等灵活互动方式提高学生自我表述、尽心参与的积极性,以此助推学生正视自己的心理世界,提升学生对日常化心理监测与心理教育的认知。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