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信息贫困群体健康焦虑问题及其疏导策略研究

2023-09-04 23:57王琳程书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字时代

王琳 程书霞

摘 要:文章简要阐述了信息贫困群体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详细分析了数字时代信息贫困群体健康焦虑的发生形式及信息能力、传播形式、信息质量等影响因素,从保持信息生态平衡、缩小信息差距、创新服务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字时代信息贫困群体健康焦虑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单位开展服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时代;信息贫困群体;健康焦虑;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8-0106-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大众对自身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人们健康咨询、疾病查询的主要渠道之一,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线获取健康信息。很多人感觉身体不适时就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健康信息搜寻与自我诊断,力图掌握自身健康状况与患病情况,在实施临床诊治前能够初步了解相关症状。但是,人们在信息获取、利用方面呈现出群体性的差异化特征,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导致部分用户群体陷入信息贫困境地,而这种信息贫困又会反过来强化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差异,让信息贫困群体长期处于“信息洼地”,以至于成为数字时代中的弱势群体。信息贫困群体是健康信息的迫切需求者,而强信息需求与弱信息获取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信息贫困群体出现健康焦虑问题。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工具

1.1 信息贫困群体

在经济、文化、信息不对称等多元因素影响下,一些民众陷入信息贫困的境地,其在获取、使用信息资源等方面能力不强,成为信息贫困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部分忽略信息重要作用的人,也成为信息贫困群体的潜在成员。所谓信息贫困群体是指受年龄、先天生理缺陷、生活技能、文化水平、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获取、使用信息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因掌握的信息资源不足陷入信息贫困境地的群体[1]。信息贫困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重大疾病患者、农民及其他边缘化人群等,其共同点在于不能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

1.2 网络健康焦虑

健康焦虑是指个体接触到对身心健康具有负面影响的环境或信息,而产生的不合理认识所引发的焦虑反应。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焦虑程度与环境压力成正比,压力越大,健康焦虑程度越强,人们就会过度寻求网络健康信息等[2]。数字时代,网络平台既是人们获取海量信息资源的平台,也是产生网络健康焦虑的温床。网络健康焦虑是指人们在搜集、获取、加工、处理网络健康信息的过程中,对身体健康状况或患病状态过度重视所引起的担心、忐忑、焦灼、不安等复杂的情绪状态。

1.3 S-O-R理论

刺激-机体-反应理论(Stimuli-Organism-Response Theory,简称S-O-R理论)建立在认知模式的基础上,被广泛用于解释个体在内部情绪与外部刺激下的行为结果,对外部环境、个体心理及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建构,是一种有效的行为机理研究范式。刺激变量(S)是影响或促进个体行为(或心理活动)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客观存在的环境刺激)和外部情境(用户感知的环境刺激);机制变量(O)主要表示个体对环境的情绪反应,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变量,主要包括心理变化、情感反应、认知反应和生理反应;反应变量(R)是个体在刺激变量的影响下引发机制变量产生变化,继而出现的行为反应或行动,主要包括用户使用意愿、参与意愿及分享、传播等行为反应。综上所述,刺激变量主要指个体所面临的外部刺激,机制变量主要指个体认知、情感,反应变量主要指个体意愿和行动[3]。由此可知,网络健康焦虑是数字时代用户面对网络健康信息时的应激反应,是用户内部防御机制平衡自我与环境的一种作用体现。

1.4 信息贫困群体健康焦虑的发生形式

1.4.1 外源刺激催化。外源刺激是指来源于外部信息的刺激,主要包括信息来源、信息超载和信息模糊。网络健康信息即通过线上形式提供给个体的健康信息,无论是个体主动获取还是被动接收,海量的网络健康信息让个体面临信息冲突、信息选择困难局面,进而出现心理失衡,产生高频率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信息超载和信息模糊容易让个体出现网络迷航,进一步催化网络健康焦虑[4]

1.4.2 内源刺激驱动。内源刺激是指来源于个体内部因素的刺激,受刺激程度由人格特质、心理特质等决定。个体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个体容易错误认知威胁情境,以及个体积累的生活经验较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对网络健康信息的认知水平。

2 数字时代信息贫困群体健康焦虑问题的影响因素

2.1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个体在处理和获取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解读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对于信息贫困群体来说,文化程度较低、学习机会较少及不能熟练使用智能设备等使其阅读、理解信息困难,在信息接触中处于弱势。隨着信息差距越来越大,信息贫困群体出现健康焦虑问题的可能性会越来越高。

2.2 传播形式

医院、社区等作为重要的健康信息传播主体,一般采用线下信息传播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信息贫困群体的需求,但也降低了信息贫困群体的信息获取能力。数字时代,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人数越来越多,信息贫困群体也开始尝试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因此,相关部门应创新健康信息传播模式,尽量减少健康焦虑问题的出现。

2.3 信息质量

一方面,受网络传播特征及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主动、正向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被虚假健康信息所干扰;另一方面,网络健康信息存在专业、非专业之分,在健康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信息贫困群体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对网络健康信息的局限性、复杂性、风险性等认知不足,在辨别网络健康信息真伪方面能力有限,为健康焦虑埋下隐患。

3 数字时代信息贫困群体健康焦虑问题的疏导策略

3.1 保持信息生态平衡

相关部门可采取“传统+现代”的健康信息传播方式,面向人民大众普及健康常识,宣传全民健康理念,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播媒介传播健康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传播健康信息,发挥数字传播的迅速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优势,保持信息生态平衡。二是根据信息贫困群体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特点和健康信息传播特点,采取多种措施缓解他们的健康焦虑。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该馆结合信息贫困群体的特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健康信息服务,如:针对老年人,开设老年人阅览室,设置健康主题书架;针对残障人士,开设视听阅览室和视障阅览室,配备专供视障人士使用的点显器、电脑助视器、读屏软件、盲文打印机等设施,为他们获取资源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健康信息需求[5]

3.2 缩小信息差距

相关单位可面向信息贫困群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正确评估所接触到的健康信息和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效提升他们的健康信息素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信息贫困群体提供专业、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如:邀请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向信息贫困群体推送健康信息,缩小信息贫困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健康信息差距[6]

3.3 创新服务模式

相关部门应采取调查问卷、个人访谈等方式对信息贫困群体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阅读习惯、健康信息需求等进行调研,精准掌握服务范围内的信息贫困群体数量,明确健康信息服务与信息贫困群体需求之间的差距,优化调整服务流程,缓解他们的健康焦虑,提高服务成效[7]。例如,很多图书馆创新服務模式,针对信息贫困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如助残服务、视障读者服务、外来工服务等,表明图书馆为信息贫困群体提供的信息服务已呈现出社会化、规模化和长效化等特征[8]

4 结语

数字时代,健康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如果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能力不足,就会导致其在享受信息服务方面处于劣势,甚至影响到生产生活。信息贫困群体是健康信息的迫切需求者,因此,相关部门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网络健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优化整合,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打破信息壁垒,解决信息贫困群体的健康焦虑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乐铃.数字化治理下信息弱势群体困局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9):184-187.

[2] 杨海波,杨世欣.压力与中小学教师问题性手机的关系:健康焦虑和反刍思维的作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7-83.

[3] 罗爱静,陈阳,谢文照,等.健康焦虑人群的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22(2):66-75.

[4] 王文韬,张行萍,王云弟,等.网络健康焦虑的成因与启示:内容分析与模型构建[J].现代情报,2020(9):60-70.

[5] 庞璐.公共图书馆信息弱势群体阅读推广服务探析: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1):13-14.

[6] 肖花.基于图书馆服务功能视角的信息弱势群体应急信息服务途径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6):78-81.

[7] 王恪.公共图书馆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山西档案,2017(1):133-135.

[8] 丁明刚.图书馆服务视域下的信息弱势群体研究述评[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6):9-13.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
浅谈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数字时代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方式转变的思考
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
精准广告研究述评
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