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音乐文化视域下“乐人”个案研究
——以黑龙江古筝艺术家为例

2023-09-05 17:02
戏剧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乐人古筝黑龙江

车 焱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古筝演奏专业性及技巧性较强,以点音技巧为例,在活泼的乐曲中使用点音能增强旋律的跳跃性与颗粒感,在弹奏时需双手同时触弦,右手负责弹弦,速度较快,一碰即离,给人一种蜻蜓点水的轻快感。古筝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表现力较强,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乐器。虽然了解、学习古筝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被称为艺术家的却凤毛麟角。艺术家作为助推古筝艺术文化与时俱进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了解古筝历史、流派特点、演奏技巧、理论知识等,还需具备良好的人文底蕴与创新能力。因此,为了助推古筝艺术稳健发展,必须针对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家进行个案分析,并探析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发展策略。

一、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家个案分析

(一)徐婷婷

徐婷婷是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多次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欢笑到基层”等活动,在活动中其卓越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赞赏,推动了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的良性发展。徐婷婷曾随团出访尼泊尔、丹麦、俄罗斯、日本、西班牙、美国、瑞士、韩国、孟加拉等国家及地区,通过实际行动将古筝艺术带到了国际舞台,并在各国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徐婷婷曾在2020 年末于哈尔滨大剧院上演古筝独奏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她不仅弹奏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古筝协奏曲《浏阳河》、古筝与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古筝重奏《乌苏里船歌》等,还通过改编和演绎表现出了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徐婷婷一方面传承民族器乐表演艺术文化,另一方面在现代思潮与古典艺术交融的过程中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使经典作品更具魅力。徐婷婷在演奏中擅长使用肢体语言,具有一种优雅沉稳的美感,符合古筝的气质。她用自己的表情、眼神、体态传递思想感情,同时引领观众遐想,与观众互动,从而强化作品的艺术性及共鸣性。徐婷婷在演奏时可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乐曲处于静止状态时,她的肢体动作富有流动感,犹如潺潺溪流在初春的草地上流淌;在乐曲处于跃动状态时,她则凭借着极具爆发力的肢体动作,将乐曲推向高潮。因为徐婷婷的专业素养较强,并且对乐曲有着深层次的理解,所以能根据乐曲的需求,灵活地调整动态肢体语言与静态肢体语言,继而为古筝的演奏增色添彩。她擅长改编演绎经典佳作,在现代与传统碰撞的过程中,赋予国风音乐更强的表现力。以《乌苏里船歌》为例,徐婷婷在处理这首乐曲时,不仅保留了赫哲族民歌曲调的风采,还将点弹、揉按等多种弹奏技法结合在一起,曲风色彩甜美、欢快、清新,抒发了赫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作为青年一代的古筝演奏艺术家,徐婷婷注重创新,在新时代让古筝艺术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1]。

(二)张松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张松,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会员,古筝表演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员。张松致力于助推黑龙江古筝艺术流传推广,数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多次出访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将黑龙江古筝艺术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他的音乐风格、艺术追求、专业技法等深受业内外的好评,多次在《艺术研究》《乐府新声》等核心刊物上发表个人学术研究论文,其代表作有《牧歌》《春望》《松》等。张松以传统文化为艺术创作的内核,通过将古诗词、水墨画、戏曲、历史故事等文化元素引入古筝作品创作的范畴,使乐曲具有了雅俗共赏、文化气息浓厚的特点,尽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张松的音乐作品具有“抓地性”,他积极从黑龙江当地的风土人情中获取创作方面的灵感,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传统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均留下了倩影。

(三)张彤

张彤是“张氏家族古筝艺术”的传承人。“张氏传统古筝”有古筝艺术“活化石”之称,历史悠久,韵味独到,具有古筝本土化发展以及传承推广非遗文化的积极价值。张彤对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层面上,他创立了本省最大的古筝技艺培训学校,用以培育古筝演奏专业人才。他在教学中主要奉行以下几个理念:一是德育为先,依托古筝艺术文化传授学者做人的道理,使学者能在人格健全、道德修养较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学艺,达到“先做人再学艺”的目的。二是育人为本,张彤在培训的过程中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者的年龄、基础、能力等方面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学者都能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三是注重创新,从教法的角度来讲,张彤侧重知行合一,鼓励学者“在做中学”,引领学者积极创作,将自己对筝曲的理解融入表演,使学者在古筝演奏中尽显风采。除了教学能力较强以外,张彤还参加了许多社会音乐活动,到柬埔寨、俄罗斯、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将黑龙江的“张氏传统古筝技艺”带到了全世界。作为古筝的专家,张彤在走访世界各地的同时,收集了多种类型的古筝,并于2014 年在哈尔滨开设了古筝艺术馆。除了各类古筝以外,馆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筝名家资料,这对研究古筝艺术及古筝历史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2]。

二、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发展策略

(一)发挥艺术家的影响力

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文化的流传与推广,离不开艺术家的不懈努力。艺术家在创作筝曲的过程中会赋予其意义,优秀的筝曲作品既能展现古筝技艺的独特之处,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古筝艺术,又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慰藉。依托筝曲,欣赏者得以与创作者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并从古筝艺术文化中获得养分。故古筝艺术发挥着社会教化和美育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民众的审美能力与道德修养[3]。基于此,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发展需注重发挥艺术家的影响力,使张彤、徐婷婷、张松等艺术家能成为带领本地古筝艺术与时俱进的中坚力量,并在黑龙江古筝艺术传承、革新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实践、教书育人。发挥艺术家影响力的要点有以下几个:第一,拉近艺术家与民众的距离,积极举办古筝独奏会、古筝艺术分享会、古筝著作签售会等活动,以艺术家为支点加大古筝艺术文化宣传推广的力度,用艺术家的魅力、学识、技艺打动民众,吸引民众关注古筝艺术。第二,利用社媒发挥艺术家的影响力。因为我国网民基数大且网络基础服务水平较高,抖音、微博等社媒聚集着较多爱艺术、懂艺术的群体,所以,要想增强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家的影响力,并助推当地的古筝传统艺术文化良性发展,必须加大网络传播的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增强艺术家的知名度。例如艺术家可举办线上音乐会,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视听盛宴;艺术家还可在线开课,帮助不同地区的古筝爱好者答疑解惑;艺术家亦可发布电子作品,为更多人收听古筝佳作提供便利的条件。第三,要在传承教育、学术研究、乐曲创作、技艺钻研这四大领域发挥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家的影响力。因为艺术家学识渊博、专业水平较高,所以能够更好地提高古筝艺术教学质量、专项研究质量及乐曲创作质量,只有在古筝演奏艺术领域做出实绩,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例如,黑龙江省各级院校可组织开展“艺术家进校园”的活动,一方面在大、中、小学宣传古筝艺术文化,另一方面参与各级院校古筝艺术课程开发、教学指导、赛事规划等活动,从而助力古筝理论及技艺教育体系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并为艺术家精神的传承提供支持。第四,将艺术家的影响力与艺术市场的发展关联在一起,黑龙江省需在产业转型、品牌孵化、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影响力。例如,省内文旅景区可以邀请艺术家作为代言人,凸显景区的人文底蕴,利用古筝艺术元素孵化新的文旅项目[4]。

(二)助推古筝演奏艺术本土化发展

通过对古筝流派进行分析可知,山东筝、朝鲜筝、河南筝、江西筝、客家筝等古筝艺术流派的知名度较高。“张氏传统筝艺”是古筝艺术在黑龙江扎根并成为一大流派的基础,它助推古筝演奏艺术本土化发展,并将黑龙江省的流派与其他地区的流派逐渐区分开来,增强本地筝艺的影响力。古筝演奏艺术本土化发展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第一,积极融入本地区的人文风情,将生态资源、少数民族资源、风俗传统等方面转化为古筝艺术扎根黑龙江的基础。以古筝重奏《乌苏里船歌》为例,该音乐作品以黑龙江当地的民间歌曲为基础,在保留了赫哲族民歌曲调特点的同时,还彰显了渔猎文化的魅力,反映了少数民族同胞过上幸福生活的幸福与喜悦。本曲长音、颤音较多,给人一种迂回起伏的感觉,犹如泛舟乌苏里江之上。在处理颤音时,古筝演奏艺术家通常会将琴弦轻轻地按压并抬起,在控制力度的基础上调整节奏,确保发出的颤音均匀、优美,还能凸显乐曲的思想感情。第二,保留本地区古筝演奏独特技法。张彤作为“张氏传统筝艺”的传承者与钻研者,出版了《中国筝双手弹奏教程》《张彤古筝独奏专辑》等作品,为黑龙江当地独具特色的古筝演奏艺术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张彤还发表过《筝鉴》《从新时期古筝创作看筝乐发展》《中国古筝曲的继承与发展》等论文,其中蕴含着他对古筝技艺的钻研体验,为更多人了解、学习、研究“张氏筝艺”提供了支持。第三,让古筝艺术在各领域大放异彩,使古筝可以多领域扎根黑龙江,并实现本土化发展的目标。《弹古筝对智障人的功能恢复研究》从人脑运作的特点与古筝的特点两大角度切入进行研究,发现智障人学习古筝技艺有利于其开发智力[5]。因为古筝演奏需要智障人全情投入,在此过程中大脑要处理诸多的信息,同时产生大量心理活动,古筝演奏便以此发挥了启智的功能作用。张彤的研究对古筝本土化发展来讲是一种启发,因为它证明了古筝艺术文化可以和本地区诸多领域关联在一起,如黑龙江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黑龙江省幼儿音乐教育启蒙等,在此前提下产生的更多发展分支,能够有效地助推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良性发展。

(三)优化古筝艺术教育体系,持续壮大艺术家队伍

通过针对徐婷婷、张彤、张松等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家的调查分析,可知这些艺术家的共同点是长期接受专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筝艺,并在理论研究、作品创编、技术应用等方面投入精力。以张松为例,他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师从赵玉斋教授,曾在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及其他院校任教,举办过个人独奏音乐会,在《艺术研究》《中国音乐》等核心刊物发表过文章,并创作了《松》《牧歌》等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这说明,只有技术卓群、思想先进、知识储备丰富且听得多、练得多、演得多的音乐人,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艺术家。相较于学习者,古筝演奏艺术家数量较少,故黑龙江省需要不断壮大艺术家的队伍,使艺术家能在古筝艺术发展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了做到这一点,黑龙江需优化古筝艺术教育体系,该体系大致可分为启蒙、兴趣培养、专业发展、职业进修四大分支,通过依托各分支汇聚师资力量,才能解决各分支中存在的艺术家培养难题。当前黑龙江省古筝演奏艺术文化宣传教育存在“重城轻乡”的问题,因为古筝艺术文化能陶冶情操,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益,所以宣传教育体系应拓展至各个乡镇,使古筝艺术能走进千家万户,播撒艺术的种子,培育行业的佼佼者,从而达到壮大古筝艺术家队伍的目的[6]。

三、结语

综上所述,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家张彤、张松、徐婷婷在推动古筝艺术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艺术家不仅技艺超群,还善于创新,对古筝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将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筝曲呈现在了民众的面前。新时代黑龙江省需持续发挥艺术家的影响力,助力古筝艺术文化繁荣发展,同时把本土的人文元素与古筝艺术关联在一起,持续壮大艺术家队伍,从而更好地推动黑龙江古筝演奏艺术文化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乐人古筝黑龙江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清末留美乐人考(1900—1910)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Write a caption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