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元素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以黎锦婚礼图纹样新国风色彩化渲染为例

2023-09-05 01:45刘宁杨萌萌
西部皮革 2023年16期
关键词:黎锦国风黎族

刘宁,杨萌萌

(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海南 海口571158)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加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关于发展文化产业和树立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促进地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值得深入思考,笔者以黎锦婚礼图纹样新国风色彩化渲染为例,阐述关于地域文化元素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1 黎族织锦纹样及其色彩

1.1 黎锦及其纹样的概述

黎锦是海南黎族传统手工织锦的简称,是黎族的文化象征,是黎族劳动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鲜明地展现了黎族的民族特性。黎族织锦花纹图案品种繁多,可分为人形纹图、动物纹图、植物纹图及其他纹样[2]。黎锦纹样是黎族人民风俗习惯、礼仪行为以及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各个领域的真实写照,反映出黎族丰富的民族习俗和宗教文化的色彩意境[2]。黎锦浓缩了黎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体现了黎族妇女卓越的创造才能和审美意识[2]。

1.2 黎锦色彩的概述

黎族的色彩语言,是指黎族在特定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下用来表示共同心理,能共同会意的颜色或颜色符号,主要以色彩为标志,即用各种颜色或颜色符号来象征某一事物,或寄托某种愿望以统一人们的意志。黎锦的美丽色彩令人惊叹,清代文人程秉钊曾用“黎锦光辉艳若云”[3]的诗句来赞美黎族织锦的绚丽鲜艳、巧夺天工。黎族民间的染料来源主要有三类:天然植物和草本植物、动物的血液、矿物质制作染料,多使用植物类染料,较少使用动物类、矿物类染料[4]。

不同的色彩在黎族文化中又有不同的寓意:黑色在黎族代表着吉祥、永恒、庄重和平安,通常用作底色;红色在黎族代表了权贵、威严,表达着尊重的感情,常用表达对祖先、神明的崇拜;黄色像太阳的颜色,在黎族代表着力量、丰收和活力;白色在黎族代表着纯洁和平顺如意;绿色是自然赋予的生命颜色,代表着生机、青春和生命[5]。

2 新国风色彩在黎锦纹样上的应用

“国风”原指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语境下是对融合中国元素与时下流行的时尚风格的概括总结,将其称为“新国风”则更为合适。新国风时尚包含的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强调中国时代新生的全新面貌,以凸显中国开放、自信的文化精神价值观[6]。

2.1 新国风色彩概述

“新国风”作为中国风格在当前时期消费特征的新时代表现,更多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学同当下生活方式与产品的再造与融合[7]。在色彩上,新国风常运用传统中式色彩,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也为现代时尚注入了历史和文化底蕴,使作品更具有时代感和品味感。

2.2 黎族织锦婚礼图

2.2.1 婚礼图介绍

婚礼图属于黎锦中复合型纹样中人物形象最多的一种,是黎族织锦中婚礼筒裙装饰的主要图案,通常以描绘黎族人民结婚过程中的迎亲、送亲、送新娘以及送彩礼等丰富的故事场景,是黎族婚俗场景的真实写照,寄托着黎族人民的朴素情感。婚礼图以哈方言哈应锦最具代表性。婚礼图采用平铺叙事的方式环绕筒裙一周,图1将整幅婚礼图场景分成三部分,纵向拼接在一起,完整地呈现出婚礼娶亲的整个场景。

图1 黎锦哈方言婚礼图(局部)

2.2.2 婚礼图的色彩搭配

黎锦的哈方言婚礼图以黑色为底,用红、黄、白线对婚俗场景进行描绘,反映出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文化夙愿,黎族给五色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寓意,通用于黎族五大方言区。人们用“红藤白藤”来比喻坚贞不渝、白头偕老的爱情宣言,这种红黄、红黄白的搭配用色在黎族五大方言婚礼图中都有所体现[8]。

2.3 婚礼图的新国风色彩渲染

2.3.1 研究目的

婚礼图新国风色彩渲染,将不同地域文化特征中的造型元素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塑造出具有文化认同的艺术形式,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认可。不同的地域文化相互学习借鉴,并把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优势相融合,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通常认为色彩只是一种造型元素,但对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而言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寓意,因此色彩也具有了符号学和形式化的象征意味。作为一种融合的纹样探索性尝试必然会引起争议,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需要守正创新,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地域文化形式的多样,也是传统文化蜕变新生的一种方式。

2.3.2 具体实践

通过对黎族婚俗的了解和对润方言婚礼图纹样的参考,笔者把婚礼图中的婚礼场景设置在村中的道路上,无论是前排的屋檐还是后排的黎寨,表现村中亲友对迎亲队伍的围观和祝福,远山背景运用传统青绿山水画设色,既符合海南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又将国画元素与地域元素相结合,如图2。笔者刻意把婚礼场景迁移至夜晚,有意营造夜婚的氛围,夜婚的习俗在其他婚礼图中也有描绘,如火把迎亲图。关于婚礼图局部新国风化色彩的渲染,笔者遵循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将服饰进行代表性的色彩化渲染,在差异化色彩渲染的同时将部分黎锦抽象纹样反复堆叠,融入到人物服饰中,象征性的概括其服饰的特点。

图2 黎锦婚礼图局部新国风色彩化渲染

2.3.3 实践意义

婚礼图新国风色彩渲染探索是地域文化元素融合探索的一个角度,一方面出于时代背景下公众期待视野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提出地域文化载体迁移的思考,文化创新并非设计造型平移嫁接文化载体,而是能让文创产品的创意性和地域性优势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地域文化的本质是生活在所在地域人们情感和价值认同,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也是为了将情感温度融入到文化产品和产业中,既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让地域文化以一种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新颖方式焕发新生,也推动每一位文化从业者不断奋进,把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落到实处,进而推动地域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3.4 实践拓展

新国风色彩化渲染纹样作为一种设计思路,在当前的各类文创产品中都有所运用,无论是文化产品本身是文化产业宣传,色彩作为最直观的视觉元素对于观者的心理感受具有指向性。以冷暖色调为例,有研究调查显示,人在不同季节对于包装袋的主色彩选择具有指向性,在夏季偏爱冷色,在冬季偏爱暖色。这种心理现象和人类内在的原始性息息相关,我们今天所见古代洞窟壁画,形象的色彩描绘心理倾向远大于客观表现,色彩直观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同时也在潜意识中作用于我们的心理。因此,从某种层面来说,纹样代表地域特色与文化,色彩传递信息与暗示,由此将纹样与色彩作为一种融合形式传达两层含义,对于文化产业宣传和文创产品推广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对地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黎锦纹样新国风色彩化渲染是一次文化元素融合的探索性尝试,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发掘地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内在潜力,为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因此对于地域文化元素融合对文化产业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3.1 推动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

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物质丰富而逐步提高,进而演变为对于文化产业的要求提升,开始从关注题材转向关注内容主体,本质上是关注作品中人性的魅力所引起的共情。对于地域特色文化的提炼,可以让优秀的文化作品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对推动区域经济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文创产品为例,以“铜奔马”为原型设计的文创衍生产品,赋予了文物新生,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引起广大网友关注。甘肃省博物馆结合年轻人审美和时尚需求打造文创产品,适应时下社交媒体传播新形势,让产品走得更远,销售得更多,通过文创了解到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进而实现了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高度黏合[9]。

3.2 拓展地域文化的发展思路

实现高质量的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既需要对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有客观清晰的认知,又需要为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充分利用现有地域资源和环境优势,拓展地域文化的发展思路,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发展平台;鼓励和促进社会团体或企业参与地方文化产业的设计与开发,群策群力深入发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沉浸式体验,进而丰富文化产业内容,形成健康、绿色、配套齐全的文化产业发展系统。

3.3 培养优秀的地域文化人才

将本土特色文化引入课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拓宽文化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掘优秀的文化传承人,让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得以延续。对于文化类人才的发掘和塑造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优秀的本土化人才培养需要系统化的教育方案和课程培训,如何将本土特色文化引入课堂,如何编撰地方性文化课程教材以及如何确定选拔标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都是需要逐步解决的现实问题。

4 结语

地域文化的创新与探索既要有形式的转化,更要有内涵的表达,色彩的丰富对于文化的创新仅作为地域文化融合中最直观的一种尝试,在形式创新和融入文化内涵上仍有漫长的路要走,尊重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规律的同时不被资本所裹挟,融入流行时尚元素的同时不被滥俗化,分析地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困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学习和借鉴成熟体系的地域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式,才有机会引领区域文化的发展,才能将地域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黎锦国风黎族
国风·陈风·月出
黎族小伙闯“深海”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黎族母亲》等
胡茜萍、李莉、唐雨军、黎锦作品
黎锦传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寻找“国风少年”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海南“黎锦经纬”十年记
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