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3-09-07 05:29☉任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节奏

☉任 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基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创新性不强,在课堂中更多的是依靠文字和歌曲进行教学,这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质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进程不断推进,在素质教育的的引导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重视。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学在这一教育趋势之下获得了更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发展生机。当前,将体态律动引进小学音乐课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途径,引导学生以肢体律动的方式感知音乐节奏和音乐旋律,体会音乐情感,领悟音乐内涵,从不同的维度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体态律动的相关概述

体态律动是音乐教学领域的一种新模式,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感知音乐旋律、音乐节奏的时候,受到感染,迎合音乐的节奏,做出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音乐情绪。这一教学形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觉得轻松、愉悦、自然,实现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引领。同时身体律动给予了音乐有趣的、灵动的点缀,让学生能够深切体会音乐的节奏美和动感美,带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也能给音乐课堂增添更多活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薄弱,课堂参与度不强。而体态律动的运用,推动了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借助体态律动能够让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创造力受到良好的启迪,快速地进入到音乐状态,融入音乐环境,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探索空间,强化了学生的音乐探索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音乐的魅力所在。由此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投入音乐的持续性更强,也更有了课堂主人翁的自豪感。

(二)有助于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学生在聆听、鉴赏、品析音乐的过程中,引出一系列肢体动作,而这些肢体动作源于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音乐情绪的理解、音乐文化的解读,这一环节将动手、动脑、动心进行了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强化学生的思考力、探索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同时,学生在体态律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动感实践,还能够加强对体态律动模式的认识,以此有效助力学生音乐思想的建立[1]。

(三)有助于生动形象表达音乐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体态律动这一方法切入教学,让学生能够基于思想行为与音乐的融合,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使得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开阔,学生基于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够将自己所体会到的音乐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得音乐凸显出极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三、体态律动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体态律动教学意识淡泊

小学音乐长期处于边缘地位,部分教师对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体态律动教学在音乐课程中的重要意义,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听唱为主,很少展开实践体验活动,体态律动教学与音乐课堂的融合度不高,衔接性不强。

(二)教学改革力度不强

就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形式单一。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很多教师虽然推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盲目跟风,虽将体态律动教学引入音乐课堂,但并没有加强对律动教学方法、内涵的解读和表现形式的研究,使得体态律动教学难以和音乐现实完美融合,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整体上限制了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2]。

(三)学生的体态律动意愿不强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接受声乐技能的训练,对于律动相关知识了解不多。首先,很多学生对于体态律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律动就是放松自我,尽情玩耍或者是跳舞等;其次,部分学生认为音乐课堂有没有律动都没有关系,学生参与律动的自主性不强;最后,部分学生在主观意识层面喜欢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达音乐情绪,抒发音乐感受,但在实际的落实环节,律动的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害怕自己动作不好或者不能够卡点,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学生的“偶像包袱”过重,心理负担过大。

四、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借助体态律动,优化教学结构

体态律动主要是把学生的身体动作和情感进行有机联合,有机构建,自然而然形成具有音乐节奏感的内容和动作,然后通过肢体形态这一方式进行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将其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落实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丰富性、多元性、有效性。

一是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体态律动。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环节,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将体态律动作为切入点,实现激趣导入。

例如,以苏教版《我的朋友》为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首先,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和学习实情的分析;其次,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粉刷匠》这首歌曲,让学生想象自己有一个粉刷匠的朋友;最后,组织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鼓励学生一边听一边展开身体律动,结合歌词的内容,一起挥舞着自己的双手,做刷墙的律动动作。在良好氛围的带动之下,在音乐的感染、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迸发,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继而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以此顺利衔接《我的朋友》的教学。

二是在欣赏课程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欣赏课是小学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往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展开欣赏课往往是让学生静静地欣赏,然而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在认真欣赏,是否获得深刻的感知体验,则因人而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差异,免不了有很多学生存在“开小差”的行为。因此,为了整体提升欣赏课的质量,教师则应该在课堂中引入体态律动教学法[3]。

例如,以苏教版《小鸟,小鸟》这首歌曲为例。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可以调整学生的位置,让班级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跟着音乐的旋律、音乐的节奏展开律动,在音乐的起伏变化中感知情绪上的波动,同时自身的肢体动作也应该切换速度。学生具体可以结合音乐节奏拍手,随着音乐节奏越变越快,学生的拍手节奏也应该加速,这个时候学生的情绪会更加激昂,心情会更加愉悦,学习热情进一步迸发,使得整个音乐欣赏课堂变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同学之间互动性更高,音乐感染力变得更强。

三是在歌曲表演中融入体态律动教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以歌唱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为了使得学生的歌唱表演兴趣更加浓厚,歌唱表演的形式更加丰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表演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新力,设计出恰当的体态律动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同时学生有足够广阔的空间去探索音乐世界,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以苏教版《快乐恰恰恰》为例。在课前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音频的形式给学生播放《快乐恰恰恰》,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音乐旋律,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随着歌曲的节奏,展开简单的肢体律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状态。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推陈出新,大胆创作,不要畏惧他人的眼光,结合自己的感知、体会和领悟,创造出个性化的律动形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握手、拍肩、拍腿等律动表达音乐情绪,迎合音乐旋律。在这一学习体验中,学生能够大胆做自己、大胆进行创新,获得更多的创新思维,获得更多的学习自信,这是律动教学所取得的重要功效。最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结合音乐的节拍,展开自由的律动。基于此,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情绪中能够有效培养乐感,也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知音乐情绪、音乐节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下,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发散,创新意识和想象思维进一步腾飞,创意的肢体律动形式更加新颖,从而能够完成独具魅力、独具个人风采的歌唱表演。

(二)展开多元活动,优化律动效果

在全面推进音乐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教师要切实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多元化的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中[4]。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主要是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如果这一阶段教师一味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的学习感知、体验则会非常差,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力度不足。因此,教师要切实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获得入情入境的体验感,获得思维的启迪和情感的启发,形成情感共鸣。基于情感的引导,学生可以展开自由的、个性化的体态律动,教师则为学生的体态律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设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以此为音乐教学的效果、质量保驾护航。

例如,以苏教版《小小演奏会》这一课为例。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之下,教师基于体态律动教学的运用,着重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听拉德茨基进行曲,拍手进教室,踩着律动的脚步,拍着啪啪的节奏,以愉快的心情、以愉悦的笑容,走进音乐殿堂,那么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能够被有效带动起来。教师可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一共有哪几种声音,声音分别属于哪种交通工具。教师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以猜和说的方式激活思维,且运用交通工具的声音,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以此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铺垫。再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情景体验中,通过听一听、认一认、说一说、动一动的方式,在感知各种乐器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展开肢体律动,迎合乐器的节奏,学会如何表演乐器,以此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奇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活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

二是融入游戏,实现寓教于乐。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生爱玩、好动,对游戏充满热情,所以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融入游戏元素,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玩,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内涵。同时还可以游戏为载体,为体态律动的运用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完美的契机。例如,以苏教版《传、传、传》这一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通过肢体的律动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这一导入方式能够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也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同学们围成一个圈,一边唱歌,一边跟着节奏传花,传到最后一个小朋友则站起来为大家表演节目。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借助体态律动,优化教学结构;展开多元活动,优化律动效果等方面入手,充分凸显体态律动教学的优势和价值,以此实现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节奏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YOUNG·节奏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