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2023-09-07 05:29☉张
小学生 2023年22期
关键词:长方体表面积教师应

☉张 兴

“作业”一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依托作业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作业形式较为单一,所有的学生都统一完成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无法凸显学生的学习个性,也不能发挥出作业应有的功效,无形之中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打破以往完全统一的数学作业形式,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彰显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迎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丰富他们学习数学的美好体验,切实减轻学习负担,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且自由的成长空间,无疑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作业方式分层,实现有效探究

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很多人认为书面解答完成的,才称得上是作业。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在全面推进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多元化设计与实践,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可以打破原来作业内容形式单一的局面,丰盈学生对作业的认知,为他们提供更加多样的作业选择和更加多元的作业体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成长,充分彰显数学作业的教育价值[1]。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作业形式的分层,促进学生探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①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圆形物品?圆有什么特点?②画一画,画一个半径是4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表示出圆心、半径和直径。③读一读,对于圆周率你了解多少?阅读教材95 页中的“你知道吗”,和身边的同学分享自己阅读后的感受。④算一算,找一个圆形物品,量出它的直径,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⑤做一做,在方格纸上设计圆形图案,设计后与同学进行交流,看谁设计的图案最美观。⑥比一比,用一根同样长的绳子,围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后测量出相应的数据,看谁的面积最大?这样多维度的分层作业,可以改变学生的印象,让他们在内心愿意亲近作业,调动多重感官进行完成,让学生的心智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业的形式需要不断突破创新,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不能一直停滞于书面解答阶段。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作业形式的分层,丰盈学生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真正延伸学生思维的“长度”,形成用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难易程度分层,实现因材施教

人的能力有大小,学生也是一样。经过前面低、中年级的数学学习,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表现出了明显差异,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该顾及这种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以“一刀切”为主,也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完成相同的作业,满足不了优等生的学习需要,基础差的学生又完成不了,无法实现差异化发展[2]。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为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实际,进行选择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完成基础性作业;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完成提高题;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成拓展题。由此可见,分层作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优化。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基础性作业:①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0 厘米,高8 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呢?②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半径8 米,高2.5 米,在池底和池壁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它的容积是多少?这个层次的作业,难度不大,只要知晓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直接运用便可,这样的作业,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性作业:①一个圆柱形油桶的容积是94.2 升,底面半径是2 分米,高是多少?②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边长是15.7 厘米,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这个层次的作业,是变式性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拓展性作业:①将一个圆柱的高增加1.5 分米,侧面积增加28.26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②将一个底面半径3 分米的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切开,这时表面积增加96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这个层次的作业,难度最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应用能力。

可见,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出发点,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这样的作业有助于增进学生完成作业的内驱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全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作业管理分层,实现动态发展

课堂是生成的,不是静止的。学生是发展的,不是停滞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每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主要表现为学习习惯不好、理解力薄弱、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教师对这些学生应引起关注,注重引导,让后进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困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步入中等生或者优秀生的行列[3]。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困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动态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生作业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思维的跨越,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后,就可以运用分层管理作业的形式,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质。关于表面积的计算,应让学生知晓算法上面的差异,教师设计了“无盖与有盖”的作业:①一个长方体包装盒,长6 分米,高和宽都是3 分米,为它裹上一层包装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②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6 分米,高和宽都是3 分米,做这个鱼缸,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通过截取方法的不同,让学生意识到长方体横向截取和纵向截取的差异,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将长6 分米、宽4 分米、高5 分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大小相同的长方体,表面积可能增加了多少?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体积的恒定性,而表面积是变化的,教师设计了正方体熔铸成长方体的作业:将棱长8 分米的正方体,熔铸成一个高4 分米、长9 分米的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通过对作业的分层管理,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喜悦,向更高层次的作业发起冲击。

静态的分层作业,只会给学生添上“标签”,不会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注入持续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观察完成的状态,进行跟进,对作业的要求随时进行调整,让学生在作业分层管理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触及知识的内涵,延伸学习的境界,形成齐头并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作业时间分层,实现潜能挖掘

三到六年级的作业时间不超过1 个小时,也就是作业当天清。实际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长段作业,让学生用一段的时间进行完成,让他们准备相应的材料,进行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获得探索经验的积累。教学实践证明,作业时间的有效分层,可以让探索的空间更广阔,思考的时间更充裕,体验的机会更多,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提炼、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长段时间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获得轻松、满足的学习心理[4]。

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后,为了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感受学习统计的意义,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长段时间的作业。作业内容是这样的:回家后,准备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然后在其瓶口放上风信子,然后每隔2 天观察一次,时间是20 天,并对它的根和芽进行测量,制作统计图。然后观察自己制作的统计图,看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不闻不问,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进展情况,提醒大家不要忘记。20 天过后,学生交上作业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学生发现,根的生长速度比芽的生长速度要快,且根的长度要比芽的长度长。在18 天到20天之间,无论是根还是芽生长的速度,都是最快的。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顺利掌握了风信子的发芽规律。

可见,在设计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时间的分层,突破常规,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将学生的眼光从课内自然地引向课外,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切实体验。

五、作业评价分层,实现效果提升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门艺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堂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有效的评价,发挥出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分层作业的设计,出发点不是为了鉴别,而是给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简单,直接用“√”或“×”来衡量结果,弱化过程性评价,最后写上等级。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分层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教师应发挥教育机智,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功能,这也是为学生数学学习注入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激励是分层评价的核心,无论是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应当发挥评价的鼓励功能,让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数学。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在屏幕中出示了这样的题目:2.5×(12.5-0.4)×0.8,对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要他们能说出本来的运算顺序,然后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就应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对能力一般的学生,除了要他们说出本来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对算式中参与运算的数进行观察,尝试进行简便计算。在评价时,教师进行鼓励的同时,还要发挥语言的引导作用,实现认知能力的升华。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寻找简便计算的方法,注重创新,对他们要求可以高一些,让思维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先算2.5×12.5×8,再算2.5×0.4×12.5,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相减,得出最终的结果。在基础好的学生像这样算出结果后,教师不能吝惜自己的表扬语言,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注入动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可见,在进行作业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对评价环节也应该引起重视,不能弱化评价的作用,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衡量学生答案,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已经成为过去式。在落实作业的分层评价时,教师应丰富评价的形式和语言,扬长避短,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采用分层作业,能够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构建科学、有效的分层作业模式,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长方体表面积教师应
巧求表面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抓不变量巧解题
表面积是多少
表面积是多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