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介时代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研究

2023-09-08 05:50王智杰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要:信息社会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全社会的媒介化存在。大学生是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当代大学生年轻有活力、个性鲜明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独特的话语权。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构建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气朗风清。本文对数字媒介时代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现状及缺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培育路径。

关键词:数字媒介;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

伴随着数字媒介的兴起,言论的传播方式不再是 “点对点,一对一”的传播,而是为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向交互传播,从单一的 “传播—接收”过程转变为 “传播—接收—传播”相互交替发生的过程。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由于社会历练不够、心智尚未成熟,网络失范问题时有发生,网络言论失范也不断引发全社会关注。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大学生的网络言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高校要肩负起大学生网络引导的责任,帮助大学生构建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

一、研究的历史意义

(一)网络强国建设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从 “网络大国”向 “网络强国”转变,随着数字媒介的发展,网络传播进入异常发达的年代,中国的网民数量与日激增,手机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9.86亿。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已经成为数字媒介发展使用的主力军。网络发展在给现代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了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的频发,现行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约束不良的网络公共言论。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网络空间安全绝不是仅依靠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的,网络言论的管控也不能仅仅依靠人力和技术,这是一项需要立法推进的长期任务,也是国家网络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提升网民素质,净化网络空间,也已經成为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网络公共言论工作的新课题

强烈的言论表达意识、多元的言论内容、广泛而分散的言论源头是大学生言论自由的表征。网络言论在传播接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缺失,大学生只接收到了部分的信息,会出现未经思考而随意转发的现象,这时往往就容易出现网络言论危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数字媒介兴起的新时代,高校就更要加强网络思政建设,提升思政话语导向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意识。高校网络公共言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新课题,要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网络,文明使用网络,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大学生要不断提升网络言论辨识力,才能具有网络负面影响的抵抗力,从而提升自身的网络公共言论的责任感,做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

(三)大学生提升担当意识的新要求

新时代对大学生有新的要求,大学生作为年轻有活力、个性鲜明、富于创造、拥有理想抱负的群体,将参与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肩负起党和国家的重托,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路,提倡优秀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空间,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言论观,树立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响应国家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网络文化的号召,做有历史使命感的新青年。因此,大学生在发表网络公共言论的时候提升担当意识也就成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

二、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时代大学生,在这个网络新世界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作为网络公共言论参与者大学生对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存在以下特点。

(一)热情度高且渠道多元化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大学生被问到 “对网络上社会热点新闻的关注情况”时,83%的大学生选择 “经常浏览、时刻关注社会的新闻动态” (详见图1),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微信、微博、QQ、抖音、贴吧等平台都是大学生关注和发布言论的主流场所,大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渠道多,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化,手机成为大学生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

(二)认知程度高

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字理解力和语言表达力,都能够客观地认识 “说话负责”这个道理。在分析大学生群体 “是否知道参与网络舆论事件的制造、传播、评论的责任后果”后发现 (详见表1),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意识到需要对自己的网络公共言论负责。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 “说话负责”这件事有着较高的认知。

(三)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现实缺失

通过调查 “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公共言论的责任意识” (详见表2),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较好地约束自己的言论。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发表公共言论的时候被其他因素所影响,将自我置身于网络舆情中,不考虑所发表网络公共言论对国家、社会、他人的影响。这既是社会道德缺失的表现,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体现。

三、责任感缺失原因分析

不难发现,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感缺失的很大原因在于在网络空间的使用中缺乏责任意识。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将对网络空间公共秩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但由于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的不足,在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思考易表面化和片面化,也容易受各种网络舆论所影响,跟风而行,失去独立理性的判断。伴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介的转型升级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性格、意识、情商乃至知识结构。然而由于年龄尚小,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弱,当他们受到大量的网络言论的冲击、面对新兴媒介的介入时,他们的媒介素养能否应对成为一个新难题。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的培育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引导其构建网络公共安全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很容易会对未经核实的信息进行转发,影响周边人,造成不利社会影响。同时,他们一些认知上的不足也将间接导致言论行为失范。[2]

(二)高校教育因素

数字媒介时代,接收信息的途径增多,也给高校在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建立方面带来了新的课题。责任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场所,正常情况下通过高校的教育,大学生的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意识可以得到再次巩固。但是目前高校在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教育中仍存在主体意识不强、教育途径单一和缺乏专项化教育等情况,在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方面大多数以监管为主,教育为辅;以学生自我约束为主,引导为辅,未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教育体系。虽然国内的有些高校设置了责任教育相关课程,但课程的内容多是融合于某门思政理论课程之中,课程短且少,教育途径单一,多以讲授为主,渗透力略显单薄。没有关注个体的差异性,没有看到责任教育与知识性教育的差异性,没有意识到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从内心认可并接受,形成责任习惯。

(三)网络环境因素

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充斥着各种观念、思潮,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也在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从全球多层面看,“网络无政府主义”也很容易给一些敌对势力、反动分子、邪教组织、非法组织提供空间和土壤。在开放包容的网络空间里,数据和信息作为资源在网络传播,大学生会接收各式各样的言论,这是我们所难以管制的。互联网有着强大的传播力,不良的网络观念很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资本开始注入到互联网当中,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在流量和利益的驱使下,某些网络平台开启了 “放任”模式。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喜好更容易被精准定位,更能精准推送相关信息。然而,这些推送的信息很可能存在信息缺失,价值导向错误,從而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进而导致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表达出了与正确价值观相违背的言论,不利于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的培育。[3]

四、责任感培育路径

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培育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尤为重要,需要发挥好多方合力。既要在大学生自身上下功夫,又要借助高校的力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社会层面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一)培育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

大学生对网络属性的认知能力对促进公共言论责任感的培育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作为网络言论行为的活跃群体,需要对网络媒介的属性有清晰的认识,了解网络相关信息的制作流程、运作流程、信息质量,更要清晰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空间也有道德规范约束,任何网络言论行为参与者都有维护正常网络公共秩序责任和义务。要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内容的思辨能力,提升对网络信息的来源、类别、事理等辨别分析能力。在网络利用方面,大学生树立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意识,形成责任践行的能力,自觉地将道德要求向道德需要转化,逐渐从 “他律”被动管理逐步向 “自律”的自我管理转变,合理合规地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信息,传播主流旋律,共同促进网络环境和谐健康发展。

(二)创新高校责任教育模式

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意识的主要阵地,高校教育是大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地,在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方面肩负主要的责任。要不断地改善高校责任感教育模式,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涵盖网络空间中责任意识的培养,可以举办专题学习研讨、典型案例宣教,线上线下新媒体多元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维护网络文明秩序的意识。同时,可以开设相应的网络公共言论话语课程,建设具备网络责任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增强网络责任教育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规范利用好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做到监督与教育双管齐下。

(三)丰富大学生责任认知

丰富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责任认知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现行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是约束大学生网络言论的有效抓手,同时也是网络空间规范的底线。网络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应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尤为重要,在维护网络法律底线的同时,也能让大学生认识到当自身的网络公共言论侵犯了他人利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威胁了国家安全时,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4]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规范大学生网络公共言论,在网络空间中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不诋毁他人、侵害他人权益、剥夺他人言论自由,不损害国家利益,不扰乱社会秩序;在看到不良的网络公共言论能运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制止。要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具有甄别错误网络公共言论的能力,提升网络媒介素养水平,逐步解除媒介灌输的定式,用自己的思想来取代媒介的支配。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媒介已经成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传播媒体。大学生作为信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不仅是网络公共言论的参与者,更应该是网络公共言论的维护者,是网络舆情监督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肩负着新使命,大学生更应该在网络公共言论责任感方面展现出新面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气朗风清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妮妮.网络言论失范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J].青年记者, 2019(02):21-22.

[2] 向长艳.自媒体言论监管面临的挑战、问题及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0(02):48-52.

[3] 张爱华,王振刚,宋雪峰.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44-46.

[4] 王世勇.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与构建[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2):52-54.

课题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智媒体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传播效度及提升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FJJKGZ22-110)。

作者简介: 王智杰,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