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2023-09-09 23:48王宏谋
甘肃教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王宏谋

【摘要】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中思政课堂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任。立足议题式、叙事式、探究式等方面,探讨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是拓展高中思政课教学资源,坚定高中生的文化自信,造就和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必需。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高中思政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6—0023—05

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河南省林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为了解决千百年来林县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从根本上改善林县人民的生存条件和发展困境,历经十余年时间建造而成。期间,铸就出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1]这种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困难、敢于牺牲、勇于拼搏的鲜明写照,是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因而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高中思政课是对高中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教育引导高中生成为新时代好青年的主要阵地。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必将有助于培育高中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助于高中教师讲实、讲好、讲活思政课,更将有助于当代高中生传承和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因此,探讨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议题式路径

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政学科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一个方向。这种方法有助于跨越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强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動,培育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运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将红旗渠精神精巧地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必须紧扣“红旗渠精神”这个总议题,设置四个子议题,以强化高中生对红旗渠精神实质的认知和把握,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水平,拓展高中思政课教学视域。

议题一:自力更生行不行?

自力更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激励中华儿女不懈奋进的精神动力。将红旗渠精神中的自力更生精神导入高中思政教材必修一第三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讲解,教师可以设置“自力更生行不行”的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自力更生精神是否过时、是否可行、是否必要等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作答,了解学生对该议题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林县人民是如何克服“等、要、靠”思想的束缚,自带口粮、自制工具、自学技术、自想办法,最终迎来“天河之水”。教材中明确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2]。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自力更生精神仍然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也仍然需要我们走自己的路、仍然离不开自力更生精神的价值引领。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自力更生精神不但没有过时,相反还切实可行、十分必要,并启发学生感悟自力更生精神不仅是迎难而上、摆脱困境的逻辑起点,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议题二:艰苦创业要不要?

艰苦创业是我们党顽强拼搏、踔厉奋发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生生不息的立身之基。将红旗渠精神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切入高中思政教材必修一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讲解,教师可以设置“艰苦创业要不要”的议题,并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纪录片《红旗渠》,引发学生讨论,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为丰富的新时代,艰苦创业精神是否需要、是否坚持、是否传承等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偏差,最后将议题和学生的感悟和认知融合到教材中去解读。教师可以讲解修建红旗渠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条件,重点阐释广大党员干部如何传承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克服居无定所、缺吃少喝、技术落后等实际困难,成功把“天河之水”引入林县大地,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书写出林县人民的辉煌。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生活在“蜜罐”中的高中生领悟到永葆艰苦创业精神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坚持和传承艰苦创业精神仍然是新时代的呼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逢盛世的高中生应坦然应对挫折,敢于接受挑战,做到“超然物外”,拒绝“小富即安”,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中释放青春光芒。

议题三:团结协作好不好?

团结协作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林县人民开山伐树、齐心建渠的胜利锦囊。教师将红旗渠精神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入教材必修四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中讲解,教师可以设置“团结协作好不好”的议题,引导学生讨论团结协作是否有效、是否有利、是否有力等问题。在讨论中,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议题与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教学。教师可以讲解横跨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的建成,没有林县干部群众的内部团结,没有党和政府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红旗渠的完工就会沦为空想,难以建成。基于此,教育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哲学视域看,一个独立的个体是无法生存和发展于社会之外的。只有精诚团结、守望相助,坚守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的理念,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必须要懂团结、会团结。通过教师的讲解,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团结协作是行之有效、极其有利、坚强有力的,启发学生感悟在新时代还要充分弘扬团结协作精神,把握大局观念,树立集体意识,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议题四:无私奉献傻不傻?

无私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引领和灵魂支柱,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将红旗渠精神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嵌入高中思政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中讲解,教师可以设置“无私奉献傻不傻”的议题,引导学生讨论无私奉献是否愚昧、是否值得等问题。在讨论时,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辩论“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从而产生思想碰撞。讨论过后,教师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教材讲解红旗渠修建史就是一部林县儿女的无私奉献史。在修建红旗渠期间,数以万计的林县人民始终坚守在修渠的前沿阵地,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勇于奉献,一些人不惜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些朴实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正是他们的“傻”,才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才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付出了什么。教师在讲解中要教育学生牢记无私奉献是兼爱无私、可歌可泣的,并告诫学生要勇于担当、勤于奉献,弘扬家国情怀,牢记“国之大者”,善于发挥自身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以青春的活力、昂扬的斗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叙事式路径

叙事式教学是坚持高中思政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满足课堂回归生活的现实需要。开展叙事式教学,就“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3]。利用叙事式教学方法,生动地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以叙事方式讲述英雄事迹,以叙事思维剖析思想理论,进而增强高中生的情感认同,拓宽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视角。

叙事一:天河赤子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红旗渠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为中国发展和世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教师在讲授高中思政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三框第二目《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时,可以向学生讲述吴祖太战天斗地、献身“天河”的故事。讲述他敢于冒着生命危险踩着悬崖峭壁、越过九龙十八弯完成勘探和复测工作;为了修渠,三次推迟与妻子的婚期;面对工程险情,冲进隧道检查质量,却不幸因此而丧生,年仅27岁的吴祖太就此献身红旗渠。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正是靠着这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实现一个又一个夙愿。教师在授课中应让学生领悟吴祖太身上彰显的民族精神,要让学生明白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髓所在,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崇高风格,以此来教育高中生学习吴祖太等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在党和国家事业中谱写出青春新篇章。

叙事二:一心为民的人民情怀

人民情怀是扎根人民群众沃土中的深情厚谊,是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情感表达。红旗渠精神中的人民情怀体现着以杨贵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初心理念。在讲授高中思政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教师可以讲述杨贵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感人故事。讲述擔任林县县委书记的他,始终奉行人民群众无小事的原则,带领技术骨干不畏艰辛地深入实地调研、探寻水源,意志坚定地寻找解决林县严重干旱缺水“疾病”的“灵丹妙药”。林县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沟壑、每一座山岭,都留下了他的踪迹。通过教师讲解,引发学生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明晰红旗渠修建的整个过程都贯穿着“为民”这根红线,从而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是想人民所想、忧人民所忧、乐人民所乐,这也正是百余年以来党的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动力之源。同时,教育和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勇担使命,将个人理想同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紧密结合,以杨贵书记为榜样,汲取其身上的力量和智慧,将党的为民情怀传承下去。

叙事三: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

无私奉献凸显着一心为公、燃烧自己的崇高境界,体现着以“除险英雄”任羊成为首的红旗渠劳模甘于付出、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在讲授高中思政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任羊成舍生忘死、舍己为公的英雄事迹。讲述他无数次以身作则,手持钢钎,下崖排险,经常悬在半空中,像一只雄鹰在悬崖上飞来荡去;为了红旗渠事业和家乡人民,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即使石头砸在身上,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人需要有种精神,苦熬没有尽头,苦干才有出路”[4],是常挂在任羊成嘴边的一句话。通过教师讲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问题。教育学生要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摆脱自我狭隘天地的思想束缚,自觉主动地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此外,还要告诫学生,只有将个人选择同时代要求和人民需求相契合,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才是拥抱无悔人生的必由之路,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三、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探究式路径

探究式教学是高中思政课堂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是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的重要举措。这种方法能够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灵活地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强化学生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能力,缩短思政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域。

探究一: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导向

红旗渠精神是在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坚强领导下,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政治方向,团结带领林县人民众志成城战太行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教师在讲解高中思政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时,可以确定“价值导向”的探究主题,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电视剧《红旗渠》若干片段,引导学生探究红旗渠精神体现着什么样的价值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本自主思考;采取分组方式,让学生讨论10~15分钟后,选出代表做主题发言。教师认真评价每个小组的发言,讲解价值观的含义,阐释树立正确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让学生明晰红旗渠精神中体现着为了理想奋勇拼搏、“人心齐、泰山移”和“实事求是干大事”的价值导向。作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高中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关乎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前途。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高中生的价值观养成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引领高中生深入探究和学习红旗渠精神,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补足高中生的“精神之钙”。

探究二:红旗渠精神的“人民至上”

红旗渠所体现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彰显出党的“人民至上”新理念,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初心。教师在讲授高中思政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可以确定“人民至上”探究主题,向学生展示纪录片《今日红旗渠》,引导学生探究红旗渠工程中是如何体现“人民至上”理念的。经过短时间的讨论、思考之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开展点评和总结,并告诉学生红旗渠是中國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鲜明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满足林县人民对水殷切期盼的伟大工程。在修建红旗渠中所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人民至上”的精神实质,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矢志努力奋进,立志服务社会,在报效祖国和人民中绽放青春之花、奉献青春才智。

探究三:红旗渠精神的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是林县儿女在修建红旗渠中展示出的精神风范,体现出林县人民敢想敢干、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人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顽强意志。教师在讲授高中思政教材必修一第四课第三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可以确定“敢为人先”的探究主题,并开展以“敢为人先”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启发学生在此教学情境中感悟林县人民敢闯新路、敢于破冰、敢于创新的坚定信念。对学生的演讲点评之后,教师深入讲解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着敢为人先的伟大气魄,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挑战历史性难题的开拓精神。可以说,红旗渠精神“体现为和平建设时期的‘敢教日月换新天,体现为复兴路上的‘踔厉奋发、笃行不怠”[5]。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领悟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高中生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要有朝气蓬勃的生气、上下求索的风气和敢为人先的锐气,在人生奋斗道路上放飞青春梦想,不断书写新的辉煌。

当前,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红色教学资源,日渐成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建设的重要课题。扎实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相关专家深入研究,更需思政课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红旗渠精神内涵与高中思政课程内容具有高度契合性。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将红旗渠精神科学、有效、合理地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红旗渠精神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摸索和长期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N].人民日报,2021-11-11(0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259.

[3]杨晓芳.叙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4]吴志菲,任羊成.苦熬没个尽头苦干才有出路[J].党史纵横,2015(05):04-09.

[5]王海霞.红旗渠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逻辑理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24):32-35.

(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ZSZ040;2023年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KSZYB23-02;2023年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TZX-2023-04)

编辑:陈静

猜你喜欢
高中思政课
新时代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
“一材多用”情境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普通高中思政课构建要坚持“三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探索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思政课有效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