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构建吉林发展新格局

2023-09-10 15:55黄宇慧
新长征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循环流通发展

黄宇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战略是针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大决策,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一、充分认识构建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

2020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的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逐步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即双循环战略。

国内大循环是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国经济要发展,必须实现国家内部的良性循环。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入调整期,国际主要商品价格持续下降,增长速度明显放慢,部分主要农产品如民用钢铁、石化、冶金和构筑建材等基本金属原料品的产量严重过剩,房地产开发市场萎缩。在这样的背景下,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实现国内经济动态循环。我国14亿多人口,其中1/3是中等收入群体,4亿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4亿多人口的市场规模,这是我国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

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础工业生产基地,产业链完整,市场基础活跃。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我国需在全球布局中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特点,突破国内市场开发不充分和需要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提升国际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并通过积极开放合作,同世界经济产生更加紧密地联系互动,强化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主体性。而国际循环为国内循环提供了机遇。

当前,传统国际经济循环持续弱化,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同时,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将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顺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而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流通体系,在应对外界冲击的同时,将创造发展新空间、提供发展新机遇,因此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变化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二、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新征程上实现吉林振兴新突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这是中央对东北振兴的最新定位,也是吉林全面振兴的奋进坐标。我省全力优化供给结构,产业升级发展持续,创新流通发展,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流通体系。

向万亿级规模产业迈进,推进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我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资源优势,夯实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积极推进“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中药材)、梅花鹿、果蔬、林下及林特”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我省产业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仅“十三五”期间,就有一汽Q工厂等1449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实现竣工投产。汽车产业总量不断扩大,整车产销连续5年实现正增长,省属汽车产量跃居全国第2位。民族品牌复兴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一汽集团全年销量320万辆,红旗品牌全年销量31万辆,提前4年迈过30万辆台阶,创造了5年时间跃迁增长65倍的产业奇迹。解放品牌连续5年保持国内中重卡市场第一的龙头地位。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发展。我省首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在延边国泰成功下线,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北方示范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此外,我省食品工业产业已经形成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精饮料制造、烟草制品等4大类、22个中类、43个小类的产业体系。玉米深加工产业规模居全国前3位,国内单体玉米深加工最大的企业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在白城落户,矿泉水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2位,长春皓月集团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牛屠宰生产企业。石化行业已形成千余种产品的生产体系,建立了以丙烯为原料的中国最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吉林市的大束碳纤维原丝的生产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ABS更是国际一流。装备产业实现了以新动能产业为引领。“中国的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被确立为中国的高速铁路标准,世界上第一个时速350公里的北京-奥林匹克智能高速动车组引领着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时速高达400公里的跨境多式联运高速铁路正式下线。商业航天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吉林一号”星座现有83颗在轨运行,并进行卫星组网,卫星投入使用后,将显著提升“吉林一号”星座的数据获取和信息服务能力。医药企业的数量居全国第6位,现已建成以“长春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和“延边敦化医药集聚区”为重点的“两区一基地”三大发展中心和吉林、辽源两大化学药生产基地。产业融合发展。我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找产业定位,坚持依靠农业农村资源开发第二、第三产业,把农业产业链向农民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的产业支撑能力。强化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截至2022年,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已达到657户,已成为我省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指导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扶优、扶强、扶大”,大力实施助农增收 ,实现产品规模化。加快培育产业综合体,创造产业一体化新载体,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创造产业一体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新载体,产业纵向扩张、横向嵌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促进供给,创造和引导需求,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互动。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优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省立足国内统一大市场,在需求不断扩大的同时,不断实现产业融合。充分利用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促进以新型消费引领消费转型升级,充分把握消费升级基础上大众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引领生产和技术进步的方向。

推动内需体系建设,畅通我省国民经济内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我省积极加强需求侧管理,创新流通发展体系。流通主体建设加强。流通主体是国内循环的关键。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是提高流通运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我省积极构建涵盖贸易与服务、投资与发展的流通主体,加强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同时,进一步鼓励流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流通效率、降低成本。此外,需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导和辐射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供应链服务提供者的综合管理作用,加快推进设施设备衔接,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数据交换和协同资源共享,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产业链和供应链是构建双循环的核心,现代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应以“四化”统一标准体系,即标准化、智能化、协调化、绿色化。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仍是链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重要节点,应当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统一物流服务、统一采购管理、统一信息收集,打通经济发展安全的生命线。数字驱动流通升级。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是实现大循环和双循环的助力 ,也是促进产业创新的加速器。当前在引发全球制造业进入广度、深度和速度升级中,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重要节点,我省流通产业需要不断升级,加快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加大技术等因素的投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转变和升级流通体制,加快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流通,加快发展新消费,加快發展新产业、新业态,如新零售、电子商务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加快重要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的质量跟踪体系。利用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加强标准化和绿色发展,建立健全信用基础的监管机制,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物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明显改善,从生产加工利用环节出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力度,包括“傍名牌”的制售假冒,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制度创新提质增效。我省创新体制机制,增加流通领域有效制度供给。建立健全核查和抽查制度,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的重要标准。一是精简管理、优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实现商务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流通宏观管理部门应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什么是市场做的、什么是政府做的,明确分工,转变工作思路。二是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领域,严格监督、精准监督,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相关部门要加强跨部门协作,有效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探索跨部门协调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完善流通领域的立法,完善国际先进规则,完善基本制度,为国内流通和国际双向流通提供制度保障。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流通体系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省现代流通模式发展迅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随着我国进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我省要持续增强高速铁路货运能力,加强国际航空货物运输能力建设,形成内外联通、完善综合的运输通道布局。构建安全高效的国内外物流网络,努力建设多元均衡、互利共赢的物流基地、配送中心和终端配送网点。加大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物流基地、冷链等循环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发行。

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有新突破方有新格局。要以新发展理念指引经济发展方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履行党中央赋予吉林的新使命、全面弥补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短板,抓住“十四五”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不断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实现新突破。

(此文为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23A6〕《吉林省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柳   絮

猜你喜欢
双循环流通发展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