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遗产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

2023-09-10 17:51刘磊李婉玲刘羽莘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7期

刘磊 李婉玲 刘羽莘

摘 要:为进一步促进乡村特色开发与有效保护,基于遗产资源的开发适宜性视角,从资源辨识度、独特性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遗产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毛铺村遗产资源进行精细化梳理分析,并通过权重计算,依据权重得分择优明确遗产资源开发序位。结果表明,物质空间所占比重较大,其中生活生产景观具备一定的资源禀赋优势。该研究为遗产资源的优选与开发以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遗产资源;资源评价;开发适宜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特色的保护研究”(2021BYS048)、2022年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河南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资源优选与绿色开发路径研究”(222102320323)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国聚焦于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的明确要求[1]。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既肯定了我国乡村发展在时代进程中的重要性,也为新时代美丽乡村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广大乡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禀赋的遗产资源。《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2]。因此,在庞大的乡村旅游市场面前,合理利用特色遗产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优势产业显得异常重要。然而就传统村落开发的本质而言,仍属于一种资源的开发。虽然多数开发主体和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本质,但主流开发理念的相似性与机械复制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出现了千村一面、资源透支和建设同质化等一系列弊病,致使我国许多资源富集、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遭受巨大的损失。

国内传统村落遗产资源评价主要集中于资源吸引力[3]、开发潜力与经济效益评价[4],部分研究仍针对不同地域的乡村资源构建价值评价体系[5]。总体上,国内有关遗产资源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价值层面的资源开发适宜性,忽视了基于资源特色的开发。

一、研究区概况与资源现状

(一)研究区概况

毛铺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其地处豫鄂交界的大别山腹地,位于河南新县周河乡东北部,南邻该乡柳铺村,西接该乡王边村及八里畈乡,东、北临沙窝镇,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其中耕地面积1 900亩(1亩约666.67平方米),水田面积1 357.14亩,全村共19个村民组。村域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水、林、田资源丰富。2013年,毛铺荣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景观村落”称号。2018年,毛铺村被列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

(二)资源现状

毛铺村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5%,富存珍稀野生动物和矿物资源。毛铺村内白云山巍然耸立,白露河穿境而过,黑河谷、铁狮潭、云泉等自然景点密布。发展至今,毛铺既有豫南规模最大的徽派风格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和保存完整的彭氏祠堂,还有名传遐迩的汉潢古道、古寨堡、毛御史墓和香木碓等人文古迹,以及毛铺小烟、茶叶、山茶油、毛竹等地方特产。与此同时,毛铺境内至今仍保留着诸多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民风,包括生活、生产、节令、礼仪等多个方面,如土法榨油、打香木、打花鼓等民俗文化。

本研究则基于遗产形态划分为物质空间、自然景观和社会文化3种遗产资源类型。其中物质空间包括古民居、古遗迹、宗祠建筑和生活生产景观4个亚类,自然景观包括山体、水体、林地资源和名树名木4个亚类,社会文化包括姓氏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5个亚类,共13个亚类以及39个基本类型(表1)。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乡村遗产资源开发不僅受地域文化因素的限制,也受资源自身价值的制约。本文基于资源自身价值、资源传承能力和资源到资产的演化过程3个基本条件[6],选取资源辨识度、资源独特性、资源可持续3个准则层,依据相关资料的可获得性和影响因子的显著性,划分为视觉形象、功能属性、历史影响和资源文化等9个因素层,共选取包括形态保存完整度、传统风貌延续性、历史年代久远度和技艺传承频次等在内的24个评价指标。

(一)遗产资源评价体系权重分析

在毛铺遗产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中,项目指标排序为资源辨识度(B1)>资源独特性(B2)>资源可持续(B3),由此可见遗产资源评价体系中资源辨识度成为重要因素,也是判断遗产资源是否适合开发的关键。一方面,消费者的旅游体验需求日益高涨,已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而更倾向于“小而精”的旅游模式;另一方面,资源本身的价值实现并非一种恒定路径,而是需要根据市场不断趋于年轻化的需求进行二次设计。在对遗产资源进行评价时,资源自身的原真状态以及资源特色成为遗产资源适宜开发的关键,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遗产资源开发的经济价值和竞争力。传统风貌延续性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层,从资源开发视角来看,是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乡村特色风貌的塑造极为重要。权重处于最后的指标层有规模化发展范围、知名度与影响力和传承技艺人数。毛铺村至今仍保留着千百年来形成的豫南民俗民风,包括婚嫁、节令、礼仪等多个方面,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新风尚流行,既有习俗在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发生着变化,而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多是对于原有文化活动的沿用,在注入新活力方面有所欠缺,最终使传承技艺人数得分相对较低[7]。

(二)毛铺村遗产资源优选结果

在遗产资源评价体系中,通过对资源辨识度、资源独特性和资源可持续3个评价指标和24个指标层两两对比,对毛铺村物质空间、自然景观和社会文化进行评价,得出各因子权重,最终结果表明毛铺村的物质空间优于其他遗产资源主类。针对物种空间中的古民居、古遗迹、宗祠建筑、生活生产景观进行备选方案排序。

从各指标得分来看,权重排名第一的方案是生产生活景观,权重为0.475。源自清末的香木碓是毛铺独特的生活生产景观遗产,其承载的香品生产工序是在由石头、茅草等乡土材料构筑而成的生产型建筑内部进行的,虽历经时代变迁,但风貌完整性相对较高,仍保留初建时生产香木粉的原真属性。具有上百年历史的香木碓生产工艺和修建技术,不仅是毛铺村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依靠香木碓制作的立香、盘香、卧香等香品,目标市场相对明确,且有较强的产业集群能力。因此,香木碓可以作为毛铺村特色资源优势,创建专属IP符号记忆点进行文旅开发。历史悠久的汉潢古道是连接汉口和潢川的古驿道,也是古代商旅通行的主要通道。在古代,毛铺正是通过此道将香木、毛烟、中药材等地方特产发往南北方向。因此,汉潢古道也可以作为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毛铺村许多村民建了新房,传统古民居建筑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导致原有建筑荒废、破败而降低了其完整性。宗祠建筑与古遗迹相对而言得分较低,彭氏祠堂作为全村古建筑的巅峰之作,却因年久失修,需改变原建筑的构造和特点进行保护修缮。祠堂入口是一座两层的牌楼,上层是戏楼,下层是通道,石基铁隼,如今却不复存在[8]。

三、特色遗产资源开发策略

根据毛铺村遗产资源的实际情况,依据原真性保护、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及可持续发展3个基本原则,对毛铺村遗产资源特色开发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资源管理,构建原真保护体系

遗产资源具有历史、文化、科学、经济和审美价值,这些价值的实现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历史文化和物质载体的结合物,应依据原真性、整体性、完整性的原则,保护村落中历史风貌、建筑遗址和绵延至今的传统文化[9]。遗产资源中物质载体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损耗,依附于物质载体的历史文化最终也会随之消失,为了突出毛铺整体风貌的历史原真性,应适当地修缮古民居、祠堂、香木碓等物质空间,并对所有遗产资源实施动态和特色保护。国务院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方针,同时明确指出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即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因而对毛铺村遗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对遗产资源的完好保护和修复,以确保其物质载体和历史文化内容原原本本地保存下来,而这种保护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遗产的“原真性保存”。

(二)合理开发利用,深度挖掘特色资源

资源特色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乡村的吸引力就在于其自身特色,因此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是要有特色鲜明的乡村资源。原生态的、地域性的遗产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也是城市化进程下游客返璞归真的市场需求。因此,遗产资源开发应注重发掘乡村特色与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使最具地方性的资源转变成为最具特色的产品。毛铺村的特色资源依托物质载体、自然景观和传统的社会文化,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意象,有别于其他同类型村落。毛铺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整合遗产资源,在文化传承中浓缩地域文化符号,在乡土性的区域特色中融入文化元素。在注重物质与非物质的协同效应下,深度挖掘毛铺文脉,通过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传承当地民风民俗,在乡村开发中保持原真特色,实现对民风民俗、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三)加强宣传营销,打造乡村特色品牌

面对乡村建设同质化问题,乡村需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以丰富的自然、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乡村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扩大乡村旅游市场,带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利用遗产资源独特优势找准品牌定位,开发一系列与市场契合的旅游产品,形成差异化的旅游特色产品,实现“资源—资产”的转化;另一方面,实现品牌定位,通过新兴媒体与互联网手段提升毛铺村遗产资源知名度。乡村开发需打造独特品牌IP,重点实施品牌化战略,用品牌战略和信念思维来重新认识遗产资源历史文化,从而实现情与景、人与物的和谐共生,达到乡村旅游品牌和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语

本文基于开发适宜性视角对毛铺村遗产资源梳理分析,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优化评价指标,归纳一套贴近地情实际的乡村特色遗产资源评价体系。分析得出香木碓是毛铺村开发价值最高的遗产资源,并从遗产保护、资源挖掘和品牌宣传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本研究所构建的遗产资源评价体系是基于毛铺村资源调研,虽然对豫南资源分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选取的指标尚不能全面覆盖以反映所有遗产型乡村资源的价值,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外,由于专家学者知识领域的侧重方向不同,在权重确定以及资源评分时会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因此,构建普适性的遗产资源评价体系仍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1).

[2]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7)[2023-03-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28/content_5404170.htm.

[3]胡粉宁,丁华,郭威.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特色优势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 537-10 538,10 586.

[4]吴清,陈嘉琳,冯嘉晓,等.广东省乡村旅游開发资源分布格局及开发潜力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5):77-83.

[5]窦银娣,谢双喜,李伯华.传统村落多维价值评价及实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77-83.

[6]汤琦瑾.资源资产及其权益关系[J].新疆财经,2008(3):47-48,68.

[7]王烨梓,韦宝婧,胡希军,等.基于保护和利用视角下的松岭村乡土景观资源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6):281-288.

[8]林祖锐,刘钊.没落的辉煌:河南省新县毛铺古村落调研手记[J].中外建筑,2013(7):31-34.

[9]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271.

作者简介:

刘磊,博士,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环境设计系主任,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传统村落保护。

李婉玲(通讯作者),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

刘羽莘,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统村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