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乡文化开展幼儿德育生活化的研究

2023-09-11 21:45孙海燕
关键词:德育工作家乡生活化

孙海燕

(南通市如皋高新区实验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500)

家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爱国爱家,是中华儿女的根脉。民族自信往往通过文化自信体现出来。家乡文化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源泉,幼儿教育要让德育工作回归生活,赋予德育文化以传承价值,必须将家乡文化资源变为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源泉。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要求教育者依托“五育”并举活动培养幼儿的行为和习惯,突出德育工作有效性。幼儿德育和学前教育的融合为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也为幼儿德育的生活化开展奠定基础。家乡文化属于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和幼儿生活之间联系紧密,其中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家乡文化,汲取其中的养分,可滋润幼儿身心健康,让幼儿德育回归生活,在生活氛围中获得体验,在情境中思考,进而提升幼儿的德育素养。

一、幼儿德育生活化概述

德育生活化,就是在德育过程中加强受教育者与生活实践间的关联,用具有道德含义的生活场景将幼儿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使之能在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感受道德的崇高内涵,实现个体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道德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幼儿教育建立在生活化德育体系中旨在寻找幼儿社会化发展能适应的途径,让教师的德育工作更加科学。德育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对生活资源的挖掘,将其作为导向,带领幼儿体验和感知生活,促使其道德习惯不断形成。德育生活化本质就是将教育过程融入生活,让幼儿能置身于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其道德成长,完成德育任务。

二、基于家乡文化发展幼儿德育生活化的内容挖掘

(一)家乡认知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独特的情怀,家乡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家乡文化对幼儿成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般说来,家乡文化包括自然、人文等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实际上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幼儿教育重点资源被利用。在认知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的方式唤醒幼儿对家乡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一步步启发式地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部分地区艺术与文化资源丰富,教师可挖掘其中的景观、村落等文化资源,让幼儿见证家乡的发展,感受祖辈们的辛勤付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感受力不同,对家乡热爱的表达方式也各有差异,有的学生喜欢家乡的自然山水,有的幼儿喜欢家乡的建筑文化。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感受家乡的人文特色,领略家乡魅力。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比如,某幼儿园在教师带领下组织实践活动“探索家乡古村落”,了解家乡建筑特点,要求幼儿使用绘画方式展现家乡的美,通过艺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关注幼儿认知经验、能力的培养,让幼儿能从家乡建筑特征出发,感受家乡文化之美,并利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发挥家乡文化的育人价值。在教学过程,教师为幼儿拍摄照片,记录幼儿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还可通过问题引导,让幼儿掌握有序观察法,通过对建筑颜色、形状等方面的观察,描绘自身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在活动设计阶段,教师以幼儿为主体,要求其说出家乡建筑的特点,激发其兴趣,使之产生情感共鸣。随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材料,鼓励幼儿将所见内容画出来,发挥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家乡的建筑物轮廓勾勒出来。教师还要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分享作品,体会家乡文化魅力。以上教学案例表明,教师通过抓住幼儿生活中的资源,为其创设熟悉的活动场景,用家乡文化营造人文环境,鼓励幼儿参与观察、交流活动,利用德育活动对幼儿采取认知教育,使其对家乡文化形成强烈的认同感。

此外,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也可通过探索发现更多与家乡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深挖家乡文化中的德育要素,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教学目标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加社会活动,以“我的家乡在哪儿”为主题,渗透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情感教育

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在德育方面,教育者有义务让幼儿对其家乡历史、文化等形成深刻认识。在家乡文化传承过程中,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对幼儿实施情感教育,将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运用民俗文化、自然资源等辅助德育工作开展,用家乡文化浸染幼儿心灵,激发幼儿保护家乡文化的欲望。对于家乡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培养幼儿的德育素养。将家乡文化作为载体,对于幼儿实施德育,要从其兴趣、特点出发,鼓励幼儿感受传统文化,体会家乡文化魅力。要达到这一点,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

例如,某幼儿园在传统文化组织阶段,将端午节作为载体,组织幼儿观看“划龙舟”活动,让幼儿意识到端午文化,感受家乡龙舟风俗,体会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活动目标设置方面,要求幼儿观看赛龙舟比赛,对人们团结拼搏精神有深刻认识。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将赛龙舟场景制成课件,为幼儿带来深刻的感知体验,激发其热爱家乡情感。对活动视频的应用,便于学生对端午风俗、来源形成深刻理解,带领幼儿观看赛龙舟比赛,将家乡的文化引出,引领幼儿观察划龙舟动作,并且模仿深入体会民俗活动特点,感受龙舟文化中蕴含的团结和拼搏精神。教师提前为幼儿准备溜溜布,对划龙舟动作进行模拟,在道具上进行翻滚、爬行,在教师的指令下模拟划船动作,幼儿以小组的形式齐心协力完成。在活动中,幼儿腿部肌肉力量得到发展,幼儿在合作阶段,能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怀。此外,幼儿还可参与包粽子活动,分享家乡美食,探讨节日经历,对家乡形成深刻情感。

(三)感恩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崇尚礼节。在古代,人的一生有开笔、进阶、感恩、状元等礼节,其中开笔礼也称为“破蒙”,属于融合心理学的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开学之初,由教师带领幼儿拜孔子像,诵读《千字文》《三字经》,让幼儿园坐于“薄撑”之上,由于其属于一种黏性食物,寓意儿童能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读书。学前幼儿会在幼儿园、家长等组织下举行开笔礼,活动过程,需要幼儿大声进行《新三字经》朗诵,由教师为幼儿讲解努力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引导,每位幼儿描摹“天天向上”四个字,完成开笔启智。在幼儿参与“开笔礼”的过程中,通过拜孔子、着汉服、重读经典、开笔启智等活动,让幼儿深入接触传统文化,从而养成尊师重道的品质,培养幼儿的感恩之情。

在家长和教师的带领下,为幼儿全方位了解和孔子相关的历史提供支持,家长活动期间与教师进行深入沟通,拍照留念,让家乡文化和幼儿生活紧密关联,将幼儿对家乡的感恩之心唤醒。此外,幼儿园还可通过主题演讲、国旗下演讲多种途径,利用教师节契机,让幼儿对教师表达感谢,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传承历史文化,让幼儿学会感恩。

三、基于家乡文化发展幼儿德育生活化的应用路径

(一)应用菜单式探究梳理家乡文化

幼儿园德育活动可以从传统民俗、建筑文化等方面对家乡文化进行梳理,将其中德育价值充分挖掘,让家乡文化与幼儿生活深度关联,使其受到人文环境熏陶,践行指南精神。幼儿园教师围绕德育目标,制订德育方案,运用菜单式教育模式,循序渐进地组织德育工作顺利进行,让家乡文化在幼儿园德育中能常态化应用。幼儿园组织幼儿通过走家乡、赏家乡、说家乡、画家乡等多种活动感受家乡文化,受到文化熏陶。比如,某幼儿园在德育活动组织阶段,挖掘家乡“荷花”资源,组织家长参与系列主题活动,包括:种荷花、赏荷花、展荷花和品荷花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荷文化”熏陶,形成合作观念和团结意识。

为了激发幼儿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喜爱,教师还可组织亲子种植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蔬菜瓜果,为幼儿提供劳动机会,积极参与农事活动,感受劳动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劳动者的观念和形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呼吁家长助教拓宽德育渠道

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利用家长资源,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幼儿园教育者可以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家乡文化探究,选择家长代表,负责收集家乡文化特色资源,将家乡优秀文化在幼儿手中传递。

比如,某幼儿园每学期都会开办“家长进课堂”综合活动,鼓励家长利用自身专长,助教课堂。选择家乡重要企业从业者家长,讲解企业的创办历史,让幼儿感受到自身生活环境是由父辈们不懈努力获得,还可带领幼儿去企业参观,感受家乡产业发展。家长助教形式新颖,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家乡发展和变化,为家乡发展而骄傲。部分家长参与助教活动时,还可以选择传统节日作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制作,让幼儿能理解家乡风俗和文化的由来,继承和发展,并传承家乡文化,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应用多媒体丰富德育形式

为了让幼儿对于家乡文化形成直观了解,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阶段,还可选择多媒体手段,将丰富的文化内容呈现出来。比如,某幼儿园拥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典型的有舞狮、龙舟赛。为了让幼儿开阔视野,教师选择多媒体手段,为幼儿播放舞狮、龙舟比赛的视频,使幼儿对传统民俗活动形成深刻的了解,体会其中积极向上与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传递家乡物质文化,激发幼儿情感。无论是家乡的农业资源,还是风俗文化,内容都源自幼儿的生活环境。教师选择信息化手段完成家乡文化信息拍摄,通过编辑、配音等方式制作成微课件,在德育活动中适当应用,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符,能弥补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优化德育工作形式,开阔幼儿视野,用信息化手段在幼儿心中播撒希望的种子,使其对家乡文化展开持续学习与探索。

(四)设置亲子活动推进家园共育

德育本质即为实践,从道德认知角度分析,道德情感的内化为道德教育最终目的。为体现德育生活化特色,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教育者要关注幼儿的道德行为养成。比如,在植树节期间,组织家长和幼儿参与“校园卫士”“大小帮手”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劳动之乐。还可由家委会组织,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古村落游历活动,在游历期间,听村民讲解历史,让幼儿体会家乡文化,在游历过程中观察村落建筑特点,感受古人智慧,体会家乡文化底蕴和淳朴民风,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亲子活动的组织便于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感受家乡风俗,在游历期间家长要以身作则,不破坏古物,不在古物上乱涂乱画,培养幼儿品德,利用丰富的亲子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家乡的历史和文化,领略家乡风采。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家乡文化丰富的特征,将其与德育活动深度融合,让德育工作更具生活化,将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等德育品质和德育过程深度融合,通过家园共育,让德育工作实效性更强。借助节日、生态环境、民风民俗、古建筑等,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家乡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