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核心素养

2023-09-11 22:51乔红柏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4期
关键词:笔者素养语文

■乔红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探究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所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目前农村初中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诸如侧重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教师的指导性;注重课堂的“大容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营造课堂的“好气氛”,忽视真讨论的必要性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思索,认为优化教学设计,能够化解语文课堂教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前期优化:在引入中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1.因“体”设“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新课的巧妙引入能很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充满期待。所以,笔者认为,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情境引入,会收到不俗的效果。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紫藤萝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以及文字“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教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学生带入紫色的美丽的意境中,再请学生朗读。师生在一片优美的朗读声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2.因“疑”促“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激起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兴趣,那这将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大内驱力。

教授《植树的牧羊人》一文时,笔者这样引入新课:“牧羊人的专职是什么?”有学生答:“看管羊群。”笔者继续问:“既然是放羊的,为何还要植树呢?植树是为了羊群吗?还是另有原因?”学生面面相觑。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原因,做好圈点勾画。

3.由“故”知“新”

《论语》写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堂引入也可以由“故”知“新”。对于题材相似、写法相同的文本,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引入。这样,学生在课堂引入之初就能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如,教学邹韬奋《我的母亲》之前,笔者这样引入:“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是《背影》,大家还记得作者选取了哪几个典型片段来体现父亲对‘我’浓浓的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又是选取了哪几个片段来表现母爱的呢?”这样的引入,既做到了温习旧知,又引出了本课要学的主要内容,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中期优化:在活动中打磨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把这块高地“占领”好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事半功倍。

1.倾听,是打牢核心素养的基石

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认真倾听,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那么就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这样才能摩擦出思维的火花,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能力。

如,笔者教授《壶口瀑布》一课时,邀请一名学生对文中语句进行赏析。在这名学生赏析之前,笔者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抓住关键词,看看哪些能给你有效的提醒,哪些能为你所用。在这名学生赏析结束后,笔者再次邀请另一位学生回答,他答道:“刚刚那位同学给我的有效提醒是修辞手法,我在句中还发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觉得‘推推搡搡’‘前呼后拥’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了河水人的性格,表现了河水勇往直前的精神。”

2.阅读,是通往核心素养的阶梯

阅读不仅能开启人丰富的想象力,还能让人触摸到作者心灵中最柔软的角落,感受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彩。

如,教授《孔乙己》一文时,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作者对孔乙己持有的态度。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疑问,我从‘他身材高大’可以看出他长得高,那既然长得高,为什么不自己劳动,还会因为偷东西被人打得半死啊?”我说:“是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怜之人’——”学生齐答:“必有可恨之处。”“其实,鲁迅先生对他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我顺势板书写下了这几个字。

3.思考,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钥匙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而一个不愿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大脑和灵魂就会依赖他人的思想,甚至会让他人的思想替代自己的思想。

笔者在教学中,一般都会让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懒汉”的养成。笔者要求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要发言,组长做好记录。即使学生的观点不成熟,笔者也会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看问题。

三、后期优化:在拓展中提升能力

课堂中的拓展部分,是对本课学习的延伸,更是一种能力的提升。设计恰当,练习到位,那将对学生想象力、迁移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都会有很大帮助。

1.想象力的提升

如,笔者在教学泰格特的《窗》时,设计了拓展部分:文章的结局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空白,请发挥你的想象,给文章续上结尾。学生发挥想象力,写的内容非常精彩。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他呆住了:“啊!我怎么只看到一堵墙呢?以前的美景哪去了?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这时,走进来一位护士,他非常疑惑地向她打听情况,得到的回答是“窗外本就是一堵墙”。他瞪大双眼,差一点就背过气了:“我是一个多么可耻的人啊……”

2.迁移能力的提升

课堂中拓展部分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对本课知识的巩固上,还应该通过练笔,让学生的迁移能力得以提升,让学生在学会表达的同时,情感也得到升华,思维得到延伸。学完《台阶》一文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总结文中父亲的形象:老实本分、坚忍不拔、追求生活理想、吃苦耐劳、谦卑等。笔者也让学生写一写他们亲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有学生是这样表达的:“爷爷的一生都给了田地。当看到爷爷提着打农药的桶,身体在微微颤抖时,我才发现爷爷老了,他原来满头的黑发已经有了白发……”

3.思辨能力的提升

良好的思辨能力能让思维更有张力,更深邃。在课堂拓展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训练。学完《一棵小桃树》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奶奶”的人物形象。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她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笔者带领学生定位到“她说:‘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这部分,品读、思考、辨别,得出“奶奶的话语给人以希望,她是一位智者,是一位善于教育人、引导人的‘教育家’”这一结论。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对“人”的更高期待,作为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充分且合理地优化课堂设计,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笔者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老师,别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