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结合,创造诗意人生

2023-09-11 22:51王九军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4期
关键词:好书陶行知书香

■王九军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的知识丰富、能力提升和精神成长,让其独立,温柔,有力,敢担当,肯作为,能够承担使命,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才智。

精神的养育需要载体,更应该潜移默化,能像无声的春雨一样,给生命之根以特别的滋养。书籍就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载体,校园里的读书活动能让人心灵温暖,性情儒雅,精神高贵。

一、建设阅读场域

笔者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阅读场所,让师生有地方读书;购置经典,让师生有好书可读,让生命浸润在书香里,促进师生的精神成长。

在新沂市小湖中学,笔者把阅读课独立出来,纳入课程表,同时设置“不一样”的教室,打造特别的阅读场域,让师生在自由阅读中享受求知的快乐。“不一样”的教室兼具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室内有台阶、桌凳、坐垫。学生进门前换上特别定制的鞋套,走进不一样的教室,可立,可坐,可卧,一册在手,慢慢阅读。师生们在无拘无束的阅读中,渐渐在心里埋下了阅读的种子。我相信,读书的种子一旦埋进心里,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开花结果,美丽生命,璀璨世界。

师生的阅读应该也可以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完成,哪怕是在角落里。为了促进阅读,培养师生的主人翁意识,笔者将校园内的每一寸空间都变成阅读的阵地。笔者在校园内建立了图书漂流驿站,让师生共读好书。

在新沂市行知学校,笔者把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校园阅读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致敬陶行知先生。

行知学校综合楼二楼有一个U 字形长廊,面积约有300 平方米,楼道里还有一部分悬空建筑。笔者将它们改建成600 多平方米的大型阅读场地,以陶行知原名“文濬”命名。这里有木制的牌匾,有鳞次栉比的灯箱,有可以移动的桌椅,有精致的阅读专区,有闲适的阅读平台,还有大型的文化墙,记载着陶行知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这样的创设有利于师生自由、轻松阅读。师生走进“文濬”,捧一本书在手,或独立阅读,或共同研讨,过着最美的校园生活。

二、激发阅读愿望

师生的高质量阅读,书香校园的建设,是靠阅读行动达成的。新生入学时,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许多人读书甚少,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我们致力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愿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让阅读美丽人生,笔者鼓励学生捧起书,在“晨诵”时跟随老师大声读;“午读”时静下心,独立阅读赏书香。为了给学生树立阅读榜样,笔者会在学生上阅读课时,和他们一起阅读。有时候,还会参与学生的讨论,并鼓励他们进行学术上的辩论。

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笔者还带领教师编纂了12 册《晨诵读本》,内容涵盖名言警句、古诗、童谣、现代诗歌、科普文萃等,意在提高学生的学识涵养。班主任每天带领孩子吟诵。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学生的诵读情况,并对班级进行考核。

学校的阅读活动丰富多彩。每周一节班级阅读课,每月一轮年级阅读竞赛,每学期一次学校阅读节,三级阅读活动让校园阅读缤纷绚丽。笔者还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召开好书推介会,开展读书评比,丰富师生的阅读体验,改善师生的精神面貌。

笔者在书香校园建设中,注重教师的引领和示范,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地捧起书来,让学生看到自己读书的样子;要读好书,做高质量的笔记,让学生“看见”教师的专注,从而见贤思齐。

三、读写诗意人生

读是汲取,丰厚学识;写是锤炼,升华思想。没有阅读的支持,学生写不出好的文字;没有写作的支撑,阅读的成效大打折扣。毕竟,写作是思考逐步深入、训练高阶思维的过程。在引领师生阅读的同时,笔者在教育部重点专项课题“中小学阅读素养、人文素养及影视戏剧教育研究”的子课题“书香校园建设与师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实践与探究”中,引领团队成员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路径,创新研究形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从四个维度着力:增强意识,确立写话策略;激发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开发资源,拓展写作形式;创新评价,保障写作质量。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和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确立“放低要求,降低预期,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并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变“逼着写”为“愿意写”,化“被动写”为“主动写”;鼓励学生依内容和兴趣选取写作方式,或一句话诉亲情,或一段文字写细节,或一篇文章写事件,以消除心里存在的写作畏怯;实施多元、多主体的评价方式,实施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的评价,注重发展性,让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成为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抓手。

猜你喜欢
好书陶行知书香
好书分享会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推荐一本好书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最是书香能致远
好书共享
书香何来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