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建设路径

2023-09-11 15:06陈莉,王晨昊,刘锐腾
关键词:文明理论生态

陈莉,王晨昊,刘锐腾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着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构建与实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应立足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优势,坚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学习和生态环保实践有机融合,准确把握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等问题,实现“思政教育+专业学习”互融互通,培养美丽中国的建设者。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8-0081-05

一、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内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学生通过实践可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而开设的课程。实践课既重视学生在理论课中理论知识的习得,又注重学生在实践课中直接经验和学习能力的习得。

近年来,陕西理工大学依托学校北依秦岭、南屏巴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地域资源,结合学校学科建设情况,发挥秦岭生态环保实践育人的独特优势,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和5E教学方法为指导,在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整合学校20余门生态环保教育的校本课程基础上,以“培育秦岭生态卫士”为课程目标,坚持“紧扣实践教学主线,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特色教学模块,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完善高校生态环保理论实践课,形成了一门创新型、特色化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

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是围绕思政教育的课程性质、依托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结合社会实践课特征创新建构出的课程。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集生态文明理论学习、生态环保技能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培育为一体,具有思政与专业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践育人与服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特点,是一种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上都具备一定创新和特色的课程模式。它以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生态文明理论和专业化、校本化的通识课程为基础,建构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多层次生态环保知识结构;以学生在生态环保实践教学基地实地开展生态环保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通过四个环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用模块化教学法和项目化教学法开展课程教学并以伴随式、持续性追踪与评价的方式对课程的实施和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二、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建设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理念

OBE教学理念(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主要观点就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强调课程教学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预期,聚焦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逆向设计课程内容和组织课程实施的各环节,并以质量评价为抓手,持续反馈“教与学”实效,查摆问题并及时纠错,推动“学习产出”的持续获得[1]。

以OBE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一是要注重“学生中心”,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参与地方生态环保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地方生态环保实践模块。同时,要完善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机制,结合学生学习反馈和评价情况,持续优化完善课程教学。二是要注重“产出导向”,以“引领学生生态环保青年卫士”为产出目标,在课程实施中以目标为导向,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选取更有利于目标达成的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三是要注重“持续改进”,要结合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践效果不断提升“双导师”师资的学科素养、革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模块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二)坚持课程的科学建构——5E教学模式

5E教学模式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学习活动塑造教学的中心环节,将课程教学分为5个学习阶段,即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5E教学模式提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要通过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法,引领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善于积极发现与探究,形成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新认识,并通过设置一定的评价机制反馈教学效果,从而打造出完整的教学链[2]。

以5E教学模式为指导建设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一是要注重“引入”阶段,巧妙选取课程模块和实践内容,将学生学习生态环保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参与生态环保的积极性引发出来,让学生主动去建构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二是要注重“探究”階段,在组织学生学习生态环保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程实践模块中运用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活动;三是要注重“解释”阶段,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和调研报告中将自己的实践过程、结果和对策以逻辑性的语言阐述出来;四是要注重“迁移”阶段,在学生完成生态环保实践课基本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继续深化对地方生态环保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地方生态环保工作中;五是要注重“评价”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课前掌握情况、学生课内实践情况和课后实践结果进行过程性、伴随式评价的学业评价。

(三)坚持尊重“知情意行”的心理机制

“知情意行”的心理机制是德育工作与心理学理论中常用的说法,是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个体从了解到触动,再到思考与行动的一个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完整过程。在心理学理论中,“知”是指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等;“情”是指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意”是指意志,意志的本质就是人对于自身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行”指的是实践,即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3]。

以“知情意行”的心理机制为指导建设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就是要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通过相互作用与联系共同促进个体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首先,生态环保知识学习在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要注重学生对生态环保理论、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和生态环保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保认知;其次,生态环保情感发生于个体的生态环境欣赏与环保体验的实践当中,要注重在生态文明理论的学习、生态环保技能的提升和生态环保实践中激发学生对生态环保保护的情感;再次,坚定的生态环保意志在生态环保行为的养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是促使生态环保行为发生的关键,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态环保理论的学习和生态环保实践中感受生态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树立坚定的生态环保意志;最后,生态环保行为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表现,要注重在生态环保实践中对学生实践行为的指导,引导在实践环节不断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能力。

三、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价值意蕴

(一)构建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是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之唤

建设生态文明、绿色美丽的宜居环境,是时代发展之唤,更是人类生存之须。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集生态环保理论学习、生态环保技能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培育和生态环保实践为一体,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良好资源。建设好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引导青年在生态环保学习实践中牢固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掌握丰富的生态环保知识与技能,积极开展生态环保行动,自觉践行生态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

(二)构建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之要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领导的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将生态环保理论的学习、生态环保知识的认知和生态环保技能的培训、生态环保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强意识、练能力,进而实现了生态环保伦理与道德教育、生态环保知识教育、生态环保实践劳动教育和绿色生态环保美育相互衔接。因而,构建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践平台,是高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举措。

(三)构建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是实施高校教育改革之径

“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4]构建和完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体察社情、动手改造世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了各类生态环保实践资源,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学生能够在教学中练就实践本领、提升实践能力。因而,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是构建和完善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良好载体,是实施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四、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构建路径

(一)围绕“1”个核心

构建地方高校生态环保实践课,不论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师资的打造,还是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都要围绕课程构建的核心问题——课程目标。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的课程目标,就是引领学生当好生态环保的理论学习者、理念传播者、保护践行者——秦岭生态环保青年卫士。围绕课程目标开展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教学,一是要引导学生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生态环保理论。同时,通过生态形势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分析明晰地方生态环保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要将专业知识与生态环保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生态环保专业技能,在地方生态环保实践中内化生态环保理论、深化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生态环保意识,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运用“2”种教学方法

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是地方高校生态环保理论实践课较好的教学方法。围绕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六大生态资源,将某个或多个生态资源的保护问题作为教学模块,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每个单独的教学模块,以项目教学的方式通过制定计划、开放学习、合作实践、检查评估等步骤开展课程,是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展的必须举措。一是要求高校要结合学校地域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选取实践性强、可实施性显著的地方生态环保项目设置好教學模块,如秦巴地区高校可选取秦巴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长江中上游地区高校可选取长江水质监测与保护等作为教学模块,注意课程教学模块之间的独立完整、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二是要求高校要围绕设定的教学模块进行整体性的教学方案制定,根据学生专业确定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重难点、课时设置等工作,结合相关专业做好实践课实践地点、实践内容、实践过程的设定工作;三是要在模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理念教育和与模块有关的专业教育的逻辑关系,以专业教育支撑生态环保理念教育的开展,注重学生在模块化教学中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化和生态环保意识的强化[5]。

(三)用好“3”个课堂

地方高校生态环保理论实践课教学内容的设定需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构建校内校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渠道,整合、开发和利用好学校区域生态环保实践资源,打造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渠道多样的生态环保理论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以生态环保理论讲授和校本化生态环保选修课学习为第一课堂,以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学习、实践和分析为第二课堂,以开通的教育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和“易班”教育平台为第三课堂的生态环保理论实践三个课堂。同时,生态环保理论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学校已有教学资源,发挥地域优势,从山、水、林、田、湖、草和沙等不同环境类型中选取教学模块、确立教学内容,才能取得较好的育人成效和教学、实践成果。

(四)重视“4”环节课程体系建构

构建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要重视理论讲授、专业灌输、实践活动指导和学生报告辅导这4个重要环节。一是要重视生态环保理论和政策的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主渠道,讲授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生态环保理论,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态环保理论、具备一定的生态环保理念;二是要重视生态环保专业知识的灌输,围绕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六大生态资源建立不同的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程模块,结合课程模块特点,相关专业教师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与学生生态环保实践的内容紧密结合,在生态环保实践基地开展好校本化生态环保课程,不断提升学生开展生态环保实践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三是重视对学生生态环保实践过程的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要在学生生态环保实践中继续深化学生对生态环保理论的认知,专业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采集和测量生态环境样本、分析生态环境状况;四是要重视对学生生态环保实践报告的指导,指导学生结合生态环保理论、依托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对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强化生态环保技能。

(五)建好“2”支队伍

构建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生态环保专业教师2支队伍,建立“双导师”的课程师资。高校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一方面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生态环保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多种方式讲授给学生;另一方面,需要专业教师结合学生学科、专业特色和地方生态环保工作重点,将不同的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因而,必须要打造一支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实践教学团队。思政教师团队为学生讲授生态环保理论和生态环保战略,专业教师在学生实践现场为学生讲授地方生态环保形势任务、生态环保专业知识、传授生态环保专业技能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及后续的测量分析、撰写实践报告等。打造“双导师”实践教学团队,可以实现用理论讲述引领学生实践,在实践中让学生内化理论,达到学生生态环保理论学习、生态环保知识认知、生态环保技能提升和生态环保意识培育相互融合的较好教学效果。一是要建设一支生态环保论素养高、形势政策明的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态环保理论学习,在校内外生态环保实践基地实地講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生态环保理论;二是要建设一支生态环保专业知识丰富、学生实践指导能力强的生态环保相关专业教师队伍,以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态环保专业知识、对地方生态环境样本进行采取分析,并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六)开展“3”段评价

构建地方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要对学生课前掌握情况、学生课内实践情况和课后实践结果开展好3段过程性、伴随式评价。在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中,原有的教学评价机制就愈发凸显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维度较少、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静态化、阶段性等问题。当前,网络化已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常态,这对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依靠信息化技术,从多个主体、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立体化、动态化的评价,才能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一是要利用网络测试题目开展好课前评价,通过生态环保理论考察,了解学生课前的理论基础和认知情况,从而科学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二是要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手机随时对学生理论学习情况、专业知识理解情况、专业技能应用情况和参与实践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过程性评价分数;三是要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后续的数据测量分析和实践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学生终结性评价分数。将学生课前掌握情况、学生课内实践情况和课后实践结果3段评价相结合,可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常规化考核和动态化的“伴随式”评价相结合,进而形成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标”的学业评价方式,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推动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七)坚持“4”维联动

构建地方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要坚持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在生态环保实践育人中的协同联动;要注重调动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集合课内课外、线下线上、校内校外等优势育人资源,与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共建生态环保实践基地,聘用生态环保理论和实践校外指导教师参与教学,共同研究和探索新时代生态环保新举措,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校企协同育人”“校社协同育人”新局面,进而形成“学校主导、政府支持、社区参与、企业配合”的工作联育联管共享机制。一是要结合地方高校在生态环保实践和地方本位课程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大学生生态环保理论实践教学打造连点、成线、多面化的生态环保理论实践教学基地;二是要加强在生态环保理论讲授、生态环保实践指导、生态环保实践育人模式探索、生态环保实践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合力打造生态环保实践教学矩阵,构建四维一体的生态文明思想实践课程[6]。

参考文献:

〔1〕刘中燕.OBE教育理念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渗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8):104.

〔2〕李好敏.5E教學模型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5):144-145.

〔3〕张亮,李芳园.知情意行:心育与德育融合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64-66.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5〕曾萍.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5):61-63.

〔6〕闫玉.高校思政课“双平台联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8):83-87.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Practice Cours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Practice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 The "National First Class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

CHEN Li, WANG Chen-hao, LIU Rui-te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1, 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mphasizes that"promoting green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increase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wi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and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ccurately grasp the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content,course evalu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practice cours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professional learning"and cultivate the builders of beautiful China.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Practical Lessons; Construction Path

猜你喜欢
文明理论生态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