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学校的价值理性与行动路径

2023-09-11 21:14李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保护法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李莉

2023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此白皮书与2019年出台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以下简称《保护规定》)、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保护法》)开辟的“网络保护”专门章节,共同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强大的制度支持。作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主体之一,学校应该认真研读关于网络保护的法律与规定,厘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工作目标与方向,在职责范围内履行保护、宣传与教育的责任。

构建保障学生数字权与网络保护的价值理性系统。在日益数字化的世界中,接入网络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据共青团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统计,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数量达到了1.91亿,普及率达96.8%,如此庞大的规模已经影响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白皮书”第2部分第1点特别强调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立法,弥合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数字鸿沟,使其能够更加平等广泛地融入数字社会;第3部分第5点指出为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上网的良好环境,坚持对未成年人优先保护、特殊保护。网络保护并不只是网络运营者、提供者与服务者的责任,学校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如《保护法》明确表示学校有义务采取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第69条第1款)与对智能终端产品进行统一管理(第70条第1款),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尊重“数字原住民”的客观成长规律,通过信息技术、青少年编程、青少年机器人等课程,积极引导学生适应网络为思维与知识体系带来的变革,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学校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架构网络安全管理的责任层级,保护学生的信息安全,同时对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带有游戏等功能的电话手表等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充分发挥连接国家、社会与家庭之间的中介效应。“白皮书”第3部分第5点指出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保护合力。《保护法》第70条第2款强调学校要对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有网络沉迷告知义务,并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使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新闻出版、教育、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也有义务对家长、学校等,定期开展预防、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工作(《保护法》第68条)。学校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起着上接下连的中介作用,上需要对接国家政策法规,下需要联系家长相互配合,如《保护规定》第5条指出为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安全,儿童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引导儿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的责任,但《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因此,学校应详细梳理网络安全使用守则,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校长讲堂等方式尽到告知家长的义务。同时,开设家校沟通渠道,组建由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组成的帮扶团队,切实帮助家长改善因网络使用而产生的各种亲子矛盾,还应定期邀请新闻出版、卫生健康、法治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向家长宣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政策、问题及解决策略。

形成实现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有效行动路径。《保护法》第64条指出学校有网络素养宣传教育义务,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能够改变儿童数字技能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提高其风险意识,正确地预测以及应对网络活动带来的风险及其危害。《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定义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学校应从信息社会责任目标出发,利用课程提高学生网络自我保护的意识,围绕信息安全的逻辑主线,以循序渐进式与螺旋式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按学段扎实地开展文明礼仪、行为规范、依法依规、个人隐私保护———规避风险原则、树立安全观———防范措施、风险评估等教学。同时以跨学科的视角,将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纳入培养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语文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班会课等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宣传与教育,让未成年人筑牢自身防线,进一步提升自我网络保护意识。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保护法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大幅修订亮点多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聚众淫乱罪的保护法益及处罚限定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