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意象“说话”

2023-09-12 03:49贾厚明
初中生世界 2023年21期
关键词:木棉花言志物件

文/贾厚明

贾厚明,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学名师,盐城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享受盐城市政府“高层次教育人才”特殊津贴。

所谓“意象”,通俗一点说,是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寻觅理想的物象,相机穿插进文中,赋予该客观物件以主观情思、意志,让它为我们的写人、叙事服务,那么,我们的记叙文定会多一份唯美,增一点厚重。

如何设置精美的意象呢?这一组习作给我们不少启迪。

要学会选择意象。我们应根据文章的需要,有意识地精心选择与文中人或事有关的优美物件,以其作为媒介来传情达意。所选优美物件可以是某类花草,也可以是某处胜地,还可以是某种玩具,不一而足。比如,张茜同学习作中的“木棉花”,袁晓舟同学习作中的“小花园”,姚紫涵同学习作中的“竹蜻蜓”,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让意象发挥作用。意象在记叙文中所发挥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设物贯穿。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从类型上看,记叙文的线索可分为“人线”“物线”“事线”“情线”等多种形式。姚紫涵同学的习作《父亲的竹蜻蜓》通过叙写父亲送竹蜻蜓、自己扔竹蜻蜓、父女玩竹蜻蜓等几个场景,表现了自己对父亲态度的转变,赞美了无声的父爱。小作者刻意设置的“竹蜻蜓”这一条“物线”贯穿全文始终。

借物抒情。运用此种写法,关键须找准物象的特点,使物象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袁晓舟同学在《谢谢你,小花园》中,花了较多笔墨叙写了小学母校里的一座小花园,描摹了其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为什么小作者对这座小花园如此偏爱?因为,“小花园是我的童年,承载了多少天真快乐的美好回忆啊”。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采取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象征,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张茜同学的习作《木棉花》中,“木棉花”不仅是爷爷亲手栽种之物,更为重要的是,小作者充分挖掘并赋予这一物件丰厚的思想内涵,最终使其成为逝去的爷爷的隐喻和象征,表达了对爷爷诚挚的赞美与缅怀。

值得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意象设置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如果为意象而设意象,牵强附会,喧宾夺主,那就本末倒置了。

猜你喜欢
木棉花言志物件
言志为本
木棉花开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木棉花英雄花
旧元素,新物件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老物件,大乐趣
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