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区党工委培植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路径

2023-09-13 18:19张令勇侯德花
活力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工委家国情怀

任 薇 张 磊 张令勇 侯德花

(新疆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部,乌鲁木齐 830023)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再强调,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本分,也是职责,同样是人们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爱国,树立家国情怀。另外,针对新时代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有了明确规定,使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好地开展。家国情怀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蕴含着时代内涵,但其宗旨始终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高校社区党工委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是做好高校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培养高校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践行报国之行的必然需要。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植的重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及向心力

自古以来,忠于国家、热爱家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将这种传统文化视为精神特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充满了这种家国情怀。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名人事迹都能充分体现家国情怀,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新时代中华民族中的大学生为重要部分,对国家和党的发展及命运有一定影响,所以应提高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视度,并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使大学生具有家国一体的意识,提高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必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以国家的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促进大学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这三个层面体现出的价值要求是互相贯通、内在相同的有机整体,将家国一体的传统理念全面体现。家国情怀中国家、社会(家庭)和公民个人之间相互依存和联系,要透过这些社会关系,看到个人和家庭、个人和社会、家庭与国家之间在共同利益方面的取舍及其目标与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时,其逻辑起点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一致,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向大学生提供更高的价值导向能力、人文凝聚力及精神驱动力。重视并强化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以诚实、忠诚、公正、尽职,勇于承担责任,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促使大学生形成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三)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是学生成才和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尽管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已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要想使大学生的三观更加完善,外在的正确引导和内心的自我修炼十分关键。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家国情怀可以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家庭、国家、家国之间的关系,这对大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创业等各个环节有很大影响,而且通过对家国情怀的教育可以促使他们真正实现对祖国的情感认知与社会自觉责任,从而不忘爱国、励志、求实、力行的根本宗旨。此外,他们能够通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找到自我修身养德、自我提高、全面成长的途径和渠道,从而实现自己的整体成长。

二、社区党工委和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耦合

高校的大学生社团是一个集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主要场所,是学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由于大学生群体思维十分活泼,也处在社会主义生命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社团的活动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个性、价值取向等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而社区党工委是党建育人工作开展的主要渠道,能够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所以,在新时代下利用高校大学生社区党工委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必须做到在时间上实现家国情怀教育的连贯,在空间上加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植实践能力,在情感上加强大学生对家国情怀培植的认同感,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

(一)社区党工委家国情怀培育与课堂紧密联系

虽然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主要渠道为课堂教学,但是高校学生社区也蕴含家国情怀的内容,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所以,高校应重视社区的教育,将其发展为家国情怀培育的第二课堂。目前,在社会实践教育阶段,社区家国情怀教育功能比较薄弱,无法达到对家国情怀全覆盖的教育目的,导致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连贯性不够。通过社区党工委开展的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弥补学校内社会政治生活功能缺失的现象,把家国情怀教育功能由课堂教学拓展至社会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在脱离课堂空间走进社会环境之后,同样保持家国情怀培养的高“浓度”,从而实现情怀培养时间上的衔接与内容上的衔接。

(二)加强社区生活中家国情怀培植实践

大学生家国情怀培植主要是提升大学生爱国之情、树立强国志向、切身实行报国之事的过程,使大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形成坚定的信念与自觉行为。高校教育通过在大学生社区党工委中开展家国情怀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履行社会利益共同体的使命,并完成对学生个人利益和权利的部分“让渡”,利用这个过程既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利益共同体的责任意识,也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对祖国认同感的表达能力,同时还是中国高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三)情感的延伸深化家国情怀培植认同感

在个人原有血统和地域情感构成的基础上,通过个人对父母、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反映家国情怀,而家国情怀又是个人与父母、社会、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依托,因此一般个人对家国情怀培植的集体认同感和向心力都能够借助系统“个人—家庭—国家”充分激活。在高校学生社会中,学生宿舍是最小的组织,担负着学校基本的培养功能,所以在大学生社团党工委中开展家国情怀培养活动时,要做好寝室、楼层、楼栋、社区等场所的家国情怀培养,从而引导大学生把对个人生活和寝室“小家”的关注延伸至对社区“大家”的关注,有利于大学生建立“个人—社区—国家”心理认知基础,并使之转变为爱国主义的心理认知基础和社会责任的价值基础。

三、社区党建培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创新

(一)实现时间维度的同频共振,强化社区党工委培植大学生家国情怀效果

首先,在政治方面实现同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共产党领导是本质特征,高校不但要在教学、管理、党组织活动等方面贯彻党的领导,而且还要将党的全面领导在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落实。所以,高校党组织应对自身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地位有清晰的认知,把握正确的育人政治目标及方向,还要聚集育人共识。社区党工委作为稳固的党领导核心,对社区中不同的主体具有吸引和集合的功能,使得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更加频繁。其次,实现提供的培植内容是同向的。高校社区党工委开展的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不仅要把社区党工委的工作范围划分为基层工作和教育工作,而且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也应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加入社区党工委的工作之中。目前,高校社区党工委实施的家国情怀培育缺少完善的体系,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需要通过完善和系统设计社区活动、网络空间宣传内容等,这样才能确保家国情怀培育全面覆盖社区的多层次。最后,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同步化。新时代,爱国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借助课堂教学的形式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爱国情怀和爱国情感,并全面深入地理解为什么要爱国,怎样才能做到爱国,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然而,大学生活的很多方面也能体现爱国之情,所以高校除了课堂上的家国情怀培养之外,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方面实现家国情怀培育。为此,社区党工委必须要把知识教学当作教育前提,首先加强家国情怀常识教学,之后用情感表达的形式进行家国情怀培养活动,从而使大学生以合理的方法表达爱国之情,这样才能避免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和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停留于观念层次。

(二)空间层面的整合升级,促进社区党工委培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开展

首先,对社区党工委开展家国情怀培植组织空间进行整合。在对大学生家国情怀进行空间上的整合时,应该促进组织空间纵向涵盖学校街区、楼栋、楼层、宿舍,此外还需要在横向上对社会的物理空间、区生活空间、网络空间等多层面进行覆盖。所以,社区党工委的各种工作系统必须向大学生生活空间全面渗透,成为与大学生生活联系的关键部分。社区党工委整合各种家国情怀资源,并应用于培植家国情怀,这个过程可以凸显党工委政治领导作用。与此同时,社区党工委还要统筹调节和一级一级地明确党组织责任,还要在政治思想理论教学体系中引入党工委培植家国情怀的内容。其次,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现实空间加以整合。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必须逐步强化其对家国情怀的认识,要通过实际活动让大学生亲自感受,以便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深化爱国精神。目前,随着学校的社会环境与管理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与提升,社区已成为学校生活、学术、体育、社会服务等的全方位生活空间,而这个社会空间也可以成为学校党工委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最后,关注网络空间的整合。新时代,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大学生的很多信息和知识都是通过网络获得的。由于部分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缺少良好的认知能力,网络环境对其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社区党工委在对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植期间,应该重视网络的应用,借助网络打破大学生宿舍之间、专业之间及年级之间的阻碍。此外,还要特别关注社会空间大学生的各种精神需要,从而形成各个阶段的社会网络空间导向制度。要契合学生的各种发展需要,必须建立以个人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动员机制;契合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建立以社区价值为导向的社会网络空间机制。

(三)深化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认同感,强化大学生爱国精神

首先,利用社区文化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来自对祖国的认同,但祖国认同感的前提和基石仍然是对国家的认同感。同时,“家国一体”的社会观念也能形成家国情怀,最主要的特点是家庭到祖国的递进式联系。在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时,需要将大学生个人对家庭的依恋和对国家的情感紧密结合,从而将个人的自主成长、家庭的和睦与国家的安定联系在一起。通过社会文化建设孕育家国的情感基因,并在社区党工委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使大学生从这些文化中吸收担当意识,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培养为人民服务、坚韧卓绝的高尚情操。其次,通过实现家校联合共同打造家国情怀资源。大学生个人的家国情怀,是对生活的家庭、家族、邦国共同体的理解和维系,最具体的表达就是对情感和理智的热爱,会自发而积极地承担家庭责任。应有效地探寻家和学校的衔接点,使得大学生对家庭及家乡的情感移至社区生活之中,从而实现社区党工委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植的创新,社区党工委可以转化学生对家庭和家乡的记忆、行为规范,促进家国共同将构建资源促进大学生从家国情怀的情感层面转向道德层面。最后,教师与学生一同构建爱国共同体。伦理关系的血缘亲情是形成家国情怀的基础,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的情感强调一致。社区实践中,党工委调动教师和学生党员的理念,有利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成长共同体。社区党工委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党员力量,从而构建师生和学生之间成长的共同体。与此同时,党工委家国情怀培育中的各个主体之间互惠互利,维护自身权益和形成责任感,并进一步升华为政治责任担当。在构建家庭关系时,暖情互动作为维护家庭和家族成员关系的重要条件,从学生角度来看,同一个宿舍中的学生之间、宿舍之间、不同楼层之间、不同楼之间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共同体生存的桥梁。这就要求学校社区组织引领党员队伍主动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在社会生活、学习实践中建立其与同学之间、生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逐步推进与学校社会的人际情感交流,进而构建情意相通、凝聚力强的学校社会共同体。

结 语

社区党工委在培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坚持按照全国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基本培养规律、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全面激发教育积极性,引领广大大学生仁心共济,立己为人,自觉承担起服务国家、公民社会和祖国建设的重任,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和意志。

猜你喜欢
党工委家国情怀
山西农谷党工委第十次会议召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面向未来,不忘本来雄安新区党工委在延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加强管理,确保电子政务安全
位居“美丽西郊” 打造“梦里银湖”——访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羊献民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