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黑狗

2023-09-13 01:56
南风窗 2023年17期
关键词:泥淖黑狗光环

7月31日,“一代歌后”李玟的追思会上,一众名流与她的亲友到场话别。人们提起的她依然是“阳光的,勇敢的”“永远热情,乐于表达爱”“充满力量,技惊四座”“她对事业努力专业,光芒万丈”……

李玟那一张总是爽朗笑着的脸,不仅被她的亲友永远怀念,也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或许正因如此,7月5日晚,当她轻生的讯息传出,当她的死因与抑郁症相联系,人们会有一种不真实感,震惊与疑惑一齐冲刷热搜。

抑郁症早就不是新鲜词了,但它犹如幽灵,一直拥有令人心悸的能量。新世纪以来,名人因抑郁症轻生的新闻时有发生,张国荣、罗宾·威廉姆斯、乔任梁……再到如今的李玟;而身陷抑郁症泥淖,与之缠斗的名人的消息,则多至不可胜数。

由于名人自带的流量,或他们的明星光环,这些消息无疑成为更多的普通人接触到抑郁症的一个窗口。客观上,名人与抑郁症的长期议题作用下,大眾缓解了对这一精神障碍疾病的忌讳情绪,终于不至于谈“精神病”而色变。

“禁区”的大门打开,而它的深度与复杂度决定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能止步于“名人轶事”。

抑郁症不是情绪问题,也不是“成功病”“富贵病”。名人们的光环在照亮抑郁症知识普及道路的同时,也难免将这一医学概念扭曲变形。例如,浪漫化—将患病与善良、刻苦、完美主义等好的品质挂钩。再如,功利化—将原因归结为事业不顺、感情风波、理想不能实现等。变形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谬误,例如,将因抑郁症的死亡美化,这是绝对不可取的。

真实的抑郁症,于个人是深不见底的泥淖,于社会是暗礁四伏的滩涂。

有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后,全球社会的抑郁症检出率都有上升。而近年来,抑郁症更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有扩大化趋势。相对应地,社会对于抑郁症的知识与认知态度上的储备,医疗资源对于潜在人群的预防、发现和治疗工作,却不充分。

影视从业者是社会中较为敏锐的一群人,他们开始了对抑郁症人群的关注,呈现的是个体的人。而无论是虚拟的电影人物,还是现实中真实的个人故事,我们从中都能发现,抑郁症在个体身上千人千面,不存在唯一的症状,更没有通用的解法。每个人被“黑狗”盯上的过程,都与其所在地区、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有千丝万缕的牵扯。

凝望深渊,但要避免成为被深渊凝望的人,我们或许应该将目标放在对抑郁症的全面科学化上。抑郁症被医学“收编”的历史,从二战算起也不过百年。更大的尺度上,关乎人精神的研究,自古由医学主导,产生了诸多假说,但时至今日也没有成为“第一性质”的实证科学。对抑郁症的诊疗充满不确定因素,无法像诊疗高血压那样明明白白。

对抑郁症诊疗的科学化探索还在继续,这很困难,一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求解人心,这依然是最好的方式。

猜你喜欢
泥淖黑狗光环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小区治理如何跳出“泥淖”——“主人翁”意识是必备药物
精神生态学
猜字谜(猜一字)
走出英语“浅阅读”的泥淖
拥抱内心的黑狗
土星光环连连探
在命运泥淖中挣扎的女性与乡村——莫言《白狗秋千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