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验”走向“精准”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精准教学探究

2023-09-13 12:40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3期
关键词:太阳经验支架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张 燕

精准教学指在教学中能精准针对学生的学情,制定与学情相匹配的精准目标,选择精准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教学,并对学习结果进行精准评价与反馈的一种教学方式。“双减”背景下,研究“精准课堂”,意在构建“教、学、评一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态,把理念实践化,让课堂教学从“经验”走向“精准”。

一、精准定位目标

精准定位目标是精准教学的灵魂。精准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主要分制定目标、分解目标、评价目标三步,实施以目标为核心的精准教学。

(一)制定目标

笔者从各个视角关注目标的定位,力求精准。如从学生视角,既分析学生的逻辑起点,又了解其现实起点。如《太阳》一课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能够知晓关于太阳的基本常识,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等,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从教师视角,《太阳》一课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的首篇,单元语文要素以及课后两道习题的指向,都明确告知了“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该课的功能所在。基于以上两个视角,笔者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认读“摄”“殖”等4 个生字,能准确书写“摄” “氏”等9 个生字,掌握“寸草不生”“飘浮”等6 个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概括小标题的形式,了解课文是从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

(3)抓住关键句,在还原对比、朗读中了解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并且能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了解这样的说明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二)分解目标

细化分解设定的目标,从整体切分成一个个子目标,落到每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中,有利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具体目标的设定中,笔者进行分解式的“教、学、评一致”实践尝试,形成微型教案。所有的目标都能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策略达成,同时明确评价的方式。如《太阳》一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分解如下。

“目标1”分解为:

(1)能够通过课前预习,借助《作业本》中的生字语境,自主拼读生字,准确认读课文中“摄”“殖”等4 个生字。

(2)能够仿照范字,在观察字形的基础上,通过课堂练习、写后改进等形式,准确、美观地书写“摄”“氏”等9个生字。

(3)通过结合《作业本》中语境词语练习和联系生活等方式,掌握“寸草不生”“飘浮”等6 个词语的用法。

“目标2”分解为: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作业本》中的思维导图,了解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太阳的。

(2)默读课文第1~8 自然段,结合思维导图,利用提炼三字小标题的方法,了解课文是从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

(3)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借助关键词,准确地说出课文是从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来介绍太阳的,进一步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目标3”分解为:

(1)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学习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对比,了解这两种说明方法能够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2)默读课文第2~3 自然段,运用批注的方式,了解课文运用了打比方、做比较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三)评价目标

笔者进行学习目标逆向设计。以《太阳》为例,课堂教学可以从教学目标出发,先进行评价任务设计,再由评价反馈来进行教学决策,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细化的学习目标进行评价设计,让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能一一对应细化的目标和评价任务,引领学生远离浅表性学习,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评一致”的学习路径。(见表1)

表1 《太阳》一课“教、学、评一致”设计

二、精准搭建支架

精准搭建支架是精准教学的关键。精准搭建支架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切入,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一)课前学习起点分析,以学定教

教师要借助预习单,分析学生起点,实现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思考与体验,以学定教。《太阳》一课中,关于太阳“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学生能否结合预习单用三字概括,并说说整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呢?笔者课前通过做预习单对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让学生试着用“提炼每一段的意思—勾连合并准确概括—根据思维导图介绍太阳”这种方法进行操作。根据数据,笔者得知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能提炼第1~3 自然段的意思,但在勾连合并三字概括特点上有难度,合并后意思不到位。因此,课中学习就要以此为起点进行分析,以学定教。教学中,笔者采用“逆推”的方式,通过“示错、比较、运用”三大学习支架,基于学情,搭建支架,达成教学目标。首先,笔者让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在每个自然段旁边写上每一段的意思,交流汇报;其次,依次出示每个自然段,在第一轮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再总结;最后,得出结论,以此为范例让学生运用,从而提升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的能力。

(二)课中学习动态掌握,顺学而教

《太阳》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抓住关键句厘清说明方法,并能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在整个单元背景下,《太阳》一课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用方法—习表达—成篇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厘清说明方法,让学生明晰课文是如何把太阳“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说明白的。如学习“距离远”部分,学生从原有认知出发,对“远”这个概念的认知是有偏颇的。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态,顺学而教,紧扣文中的“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这几个数字,通过“步行”和“坐飞机”两个生活中最直观的例子,打破学生原有的对“远”的认知,把太阳和地球“距离远”的特点说明白。

(三)课后学习结果评价,依学论教

一是基于学情的作业设计式自我支架建构。教师要把课内外作业设计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中,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同时,基于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学习支架的运用,促进学生自我建构学习支架。比如,《太阳》一课,在最后的教学环节,笔者让学生 “初试身手”,以“电视塔真高呀”作为开头写一段话,同时使用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把电视塔“高”的特点写明白。教师通过对学生小练笔的评价反馈,再次分析学情,作为下次教学起点。二是差异作业的个性支架搭建。根据学生成长需求,支架内容从面向全体学生慢慢转变为针对个体学习起点的学习支架,从教师设计、定向提供的学习支架,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选择、组织整理的学习支架。

三、合理利用反馈

合理利用反馈是精准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中采用各种评价方法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后,评价结果的运用是评价能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

(一)反馈和目标有关

如《太阳》一课的第四板块: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特征。在反馈时,教师要紧扣这个目标:学生有没有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介绍清楚。至于其他的一些好词句或是错字、标点等,可以不作为反馈的重点。教师的反馈就是告知学生,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目标。

(二)反馈清晰具体

如《太阳》一课第二板块的目标:学生能说清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教师在反馈时,要清晰具体,而不是模糊无效、没有指向性地反馈:“说得不错,谁还能说得更简洁、更概括?”这些反馈,无法为学生改进学习提供方法。重点反馈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把介绍特点说清楚,如:“你如果能把写太阳特点和作用的三个方面都说出来,会更清楚。” “你用上小标题的语言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会让语言更简洁,听上去也更清楚。”

(三)反馈提供信息

反馈直接指出改正错误之处,可以让学生明白接下来怎么做,却不利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情境中。教师在反馈分享信息时,要做到只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信息,而不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如第三板块,通过批注学习太阳的三大特点,了解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师反馈学生的批注时,不直接指出具体的错误,只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出的地方,思考如何改正,从而提升学生的批注能力。

(四)反馈及时有效

给予反馈的时间是影响反馈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变量,教师反馈应该及时。如《太阳》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个学习任务: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还运用了很多其他的说明方法来写太阳的特点,再次默读课文第1~3 自然段,找一找,做批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不能立刻找出全部的说明方法,这时,教师的反馈就不能太及时,要稍做延缓,让学生再次寻找,直到学生给出自我反馈。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最终顺利达成目标。

猜你喜欢
太阳经验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太阳几点睡觉
夏天的太阳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