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兴足矣

2023-09-14 10:36刘云利
莫愁·时代人物 2023年9期
关键词:戴安小酌承天寺

刘云利

近日,读《世说新语》的一篇小文,颇有几分感慨。故事的大概是,魏晋名士王子猷(书圣王羲之第五子)居住在山阴(今绍兴),一天夜降大雪,一觉醒来,打开房门举杯赏雪。因起彷徨,咏吟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故人戴安道。当时,戴安道正在剡县(今绍兴嵊州)。于是,王子猷立即连夜乘船去找他,船行了一夜才到,但到了戴安道的家门前,他没有进去便折身往返了。有人问其原因,他答道:“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好一个“兴尽而返”,王子猷的率真与洒脱已经化为千年美谈。他折腾了一宿,却只为了一个“兴”字,着实令人折服和景仰。

同样是夜访故人,北宋苏东坡的故事却是另外一个结局。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两人趁着月夜竹影促膝长谈,的确是一番难得的闲情逸致。

试想,两个同病相怜、寄居黄州的贬官,心怀压抑郁闷,面对皎洁月光,还能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相忘于江湖之上,寄情于山水之间,两人不愧为超凡脱俗之人。估计两人万万不曾想到,九百余年之后,“懷民亦未寝”竟然登上了微博热搜,也算是对两人豁达人生的传颂。

诚然,尽兴是敞开兴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它关乎的是个人的心境。王子猷夜访故人,一夜未眠,未曾谋面已然尽兴。苏东坡夜访故人,畅谈一番,自嘲闲人,亦已尽兴。尽兴与否的判断标准,不在意形式如何,而在于目的是否达到,个人心境是否得到满足。

“尽兴”二字颇有讲究,不拘一格。譬如饮酒,有的人浅饮一杯、小酌微醺已然尽兴;有的人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才叫尽兴。譬如读书,有的人喜欢每日几页,细细品读,追求细水长流;有的人喜欢夜以继日,连天累读,追求一气呵成。不管是畅饮还是小酌,不管是品读还是浏览,都讲究兴致的酣畅淋漓、心旷神怡、不亦快哉。

想起《增广贤文》有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一个人积德的行善之举,“莫问前程”是不求回报的豁达无私,“但行”二字别无他求,只求尽兴足矣。明代诗人陈舜道在《春日田园杂兴十首》中写道:“春来非是爱吟诗,诗是田园漫兴时。”春日田园,风光无限,惹人爱怜,尽兴游览,禁不住要吟诗作赋。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尽兴是人性的真情流露,是直抒胸臆,是率真自然。

人之尽兴,率性使然。2023年国际足球邀请赛在北京举行,阿根廷队对阵澳大利亚队,梅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寄语热爱足球的中国少年:“除了球技的好坏之外,最重要的是踢球本身。享受足球这项运动,享受踢球的美好时光,你会交到很多朋友。”这或许就是阿根廷足球登上世界之巅的秘诀吧。

人生在世,难免身不由己,如果凡事都能尽兴一番,此生足矣,且行且珍惜。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

猜你喜欢
戴安小酌承天寺
闲品小酌
木棉花开
暮春喜雨后挚友小酌
夜品高陶九品赠侄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秋夜小酌
硬坛新秀
我负责发现丑和黑暗
我负责发现丑和黑暗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